顯示具有 膽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膽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膽石治療方法

 
 
事實上,在早期以非手術方法來消除膽石方法包括溶石術碎石術” , 其併發症雖低,但翻發率高達百份之五十以上,並需要多次施行或長期服藥以避免其翻發,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也因而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因應而生

 
大致上手術後的併發症常見的包括:膽汁泄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出血等,機會率只有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康復

 
而膽結石的手術不論是腹腔鏡或傳統剖腹手術均可達99.99%的成功率,絕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順利完成這項手術的,但由於每個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預後都不同,因此根據臨床統計發現,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個案會在手術過程中轉為傳統式剖腹膽囊切除術

 
而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膽囊本身嚴重發炎或膽囊壁較厚者,導致病變的膽囊與鄰近的腹腔器官發生黏連情況,使螢光幕呈現的手術視野不容易看得清楚,也有可能是由於患者的膽囊位置較為異常,除此之外,若患者年齡較大或男性病患者都會較易轉為傳統式手術切除膽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微創膽囊切除手術

膽石

膽囊是什麼東西?

膽囊是一個附屬於肝外膽管的囊狀器官,正常狀態可暫儲存肝臟所製造
分泌的膽汁,並依飲食狀況,食物的種類做適當的分泌,以調節腸道酸值,
活化消化酵素,例如脂肪酶,達到輔助消化吸收功能,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
的消化,膽囊充分提供儲存的膽汁,更可發揮幫助消化的功能。
















何謂膽結石?膽結石有不同的種類嗎?

是指膽汁中的成份,尤其是膽固醇、膽紅素在膽囊中沈澱結晶的石頭。可分為色素性
結石及膽固醇結石。

為什麼會產生膽結石呢?

真正的原因仍不甚明瞭。若為膽固醇結石之成因,一般認為與膽固醇過飽和有關,除
此之外膽汁滯留膽囊過久、肥胖、飲食、種族因素等均可能為附加原因。至於色素型膽結
石成因在東方較多,其因更不明,一般認為與先天肝內膽管構造有異,可能有先天之狹窄
或與種族、新陳代謝、細菌威染、寄生蟲威染等有關。以下的人較容易罹患膽結石:

1.家庭遺傳
2.肥胖
3.多次懷孕
4.中年婦女
5.嗜高膽固醇食物
6.嗜油膩食物
7.嗜甜食

膽結石有哪些症狀?

膽結石常見症狀是右上腹微痛,也可能是劇痛、絞痛,尤其在飯後更明顯,特別 是食了油膩食物後。有時候會痛到背部,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石頭卡在膽囊出口,則會引起膽囊炎,若石頭掉到總膽管並卡在那邊,則會引起膽管 炎,這時候黃痘就會很明顯,也很容易演變成敗血症。

膽結石是否可以加以預防呢?

由於形成原因不明,膽結石的預防依臨床的觀察,以下列的方法似乎可以減少膽結石發生的機會。

1. 慎選飲食,不要吃高脂肪或高膽固醇的食物。
2. 有糖尿病應立即治療,因糖尿病人併發膽囊結石較多,並且比較嚴重。
3. 減肥,肥胖病人常會併發膽囊結石。
4. 有右上腹痛、發燒等症狀,請立即就醫。






參考資料: http://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微創膽囊切除手術

膽石 

膽囊是什麼東西?

膽囊是一個附屬於肝外膽管的囊狀器官,正常狀態可暫儲存肝臟所製造
分泌的膽汁,並依飲食狀況,食物的種類做適當的分泌,以調節腸道酸值,
活化消化酵素,例如脂肪酶,達到輔助消化吸收功能,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
的消化,膽囊充分提供儲存的膽汁,更可發揮幫助消化的功能。




何謂膽結石?膽結石有不同的種類嗎?

是指膽汁中的成份,尤其是膽固醇、膽紅素在膽囊中沈澱結晶的石頭。可分為色素性
結石及膽固醇結石。

為什麼會產生膽結石呢?

真正的原因仍不甚明瞭。若為膽固醇結石之成因,一般認為與膽固醇過飽和有關,除
此之外膽汁滯留膽囊過久、肥胖、飲食、種族因素等均可能為附加原因。至於色素型膽結
石成因在東方較多,其因更不明,一般認為與先天肝內膽管構造有異,可能有先天之狹窄
或與種族、新陳代謝、細菌威染、寄生蟲威染等有關。以下的人較容易罹患膽結石:

1.家庭遺傳  
2.肥胖  
3.多次懷孕
4.中年婦女
5.嗜高膽固醇食物
6.嗜油膩食物
7.嗜甜食

膽結石有哪些症狀?

膽結石常見症狀是右上腹微痛,也可能是劇痛、絞痛,尤其在飯後更明顯,特別 是食了油膩食物後。有時候會痛到背部,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石頭卡在膽囊出口,則會引起膽囊炎,若石頭掉到總膽管並卡在那邊,則會引起膽管 炎,這時候黃痘就會很明顯,也很容易演變成敗血症。

膽結石是否可以加以預防呢?

由於形成原因不明,膽結石的預防依臨床的觀察,以下列的方法似乎可以減少膽結石發生的機會。

1. 慎選飲食,不要吃高脂肪或高膽固醇的食物。
2. 有糖尿病應立即治療,因糖尿病人併發膽囊結石較多,並且比較嚴重。
3. 減肥,肥胖病人常會併發膽囊結石。
4. 有右上腹痛、發燒等症狀,請立即就醫。






參考資料: http://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膽石治療方法

 
 
事實上,在早期以非手術方法來消除膽石方法包括溶石術碎石術” , 其併發症雖低,但翻發率高達百份之五十以上,並需要多次施行或長期服藥以避免其翻發,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也因而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因應而生

 
大致上手術後的併發症常見的包括:膽汁泄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出血等,機會率只有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康復

 
而膽結石的手術不論是腹腔鏡或傳統剖腹手術均可達99.99%的成功率,絕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順利完成這項手術的,但由於每個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預後都不同,因此根據臨床統計發現,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個案會在手術過程中轉為傳統式剖腹膽囊切除術

 
而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膽囊本身嚴重發炎或膽囊壁較厚者,導致病變的膽囊與鄰近的腹腔器官發生黏連情況,使螢光幕呈現的手術視野不容易看得清楚,也有可能是由於患者的膽囊位置較為異常,除此之外,若患者年齡較大或男性病患者都會較易轉為傳統式手術切除膽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膽結石治療方法?



膽石膽石    是以右上腹斜切或上腹部正中切口進入腹部把膽囊切除,平 均需住院五到七天。    

   則是在全身麻醉後在腹部打三、四個0.5到1.5公分大的洞,手術器械從這些洞口進入腹內把膽囊摘除,一般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後的病人傷口比較不痛,隔天就可進食,約兩天後就可出院。





 膽結石  孔微創切除術  創口只有一個的最新手術治療方法, 創口藏於肚臍位置,   若1.5cm, 術後2星期傷口已難以察覺。




膽石症的罹病率總在4% - 10%左右,傳統的剖腹式膽囊切除術被接受為標準治療方式已有100年歷史,須在右上腹部肋骨下留有一個長約15-20公分的疤痕來進行膽囊切除術₀ 隨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發展以來,迅速為外科醫生及病人所接受₀ 此種手術不但傷痕美觀,疼痛輕微及恢復迅速₀ 這種治療方式已被全世界廣泛使用₀

近十幾年來,隨著腹腔鏡檢查儀器及技術不段的進步,使其在外科醫療領域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使膽結石的首選治療就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₀

而臨床上,腹腔鏡手術也有禁忌的,包括:懷孕,嚴重出血傾向者,對麻醉藥物有過敏反應者,腸阻塞或低容性休克等,除此之外,某些個案或也有相對性的 禁忌,所以施行手術者本身應評估其手術能力以及經驗來評估病人是否適合為治療對象,這些個案包括懷孕初期或末期孕婦,嚴重膽囊炎,肝硬化,膽管炎,胰臟 炎,敗血性腹膜炎,不完全腸阻塞,新近六個月患有心肌梗塞者,以往曾經接受腹部手術者,肺氣腫患者,橫隔膜症氣者,或腹部腫瘤過於巨大者₀


事實上,在早期以非手術方法來消除膽石方法包括 “溶石術” 及 “碎石術” , 其併發症雖低,但翻發率高達百份之五十以上,並需要多次施行或長期服藥以避免其翻發,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也因而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因應而生₀

大致上手術後的併發症常見的包括:膽汁泄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出血等, 機會率只有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康復₀

而膽結石的手術不論是腹腔鏡或傳統剖腹手術均可達99.99%的成功率,絕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順利完成這項手術的,但由於每個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預後都 不同,因此根據臨床統計發現,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個案會在手術過程中轉為傳統式剖腹膽囊切除術,而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膽囊本 身嚴重發炎或膽囊壁較厚者,導致病變的膽囊與鄰近的腹腔器官發生黏連情況,使螢光幕呈現的手術視野不容易看得清楚,也有可能是由於患者的膽囊位置較為異 常,除此之外,若患者年齡較大或男性病患者都會較易轉為傳統式手術切除膽囊₀


膽囊切除微創膽囊切除
        








參考資料: http://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微創膽囊切除手術

膽石 

膽囊是什麼東西?

膽囊是一個附屬於肝外膽管的囊狀器官,正常狀態可暫儲存肝臟所製造
分泌的膽汁,並依飲食狀況,食物的種類做適當的分泌,以調節腸道酸值,
活化消化酵素,例如脂肪酶,達到輔助消化吸收功能,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
的消化,膽囊充分提供儲存的膽汁,更可發揮幫助消化的功能。

膽囊


何謂膽結石?膽結石有不同的種類嗎?

是指膽汁中的成份,尤其是膽固醇、膽紅素在膽囊中沈澱結晶的石頭。可分為色素性
結石及膽固醇結石。

為什麼會產生膽結石呢?

真正的原因仍不甚明瞭。若為膽固醇結石之成因,一般認為與膽固醇過飽和有關,除
此之外膽汁滯留膽囊過久、肥胖、飲食、種族因素等均可能為附加原因。至於色素型膽結
石成因在東方較多,其因更不明,一般認為與先天肝內膽管構造有異,可能有先天之狹窄
或與種族、新陳代謝、細菌威染、寄生蟲威染等有關。以下的人較容易罹患膽結石:

1.家庭遺傳  
2.肥胖  
3.多次懷孕
4.中年婦女
5.嗜高膽固醇食物
6.嗜油膩食物
7.嗜甜食

膽結石有哪些症狀?

膽結石常見症狀是右上腹微痛,也可能是劇痛、絞痛,尤其在飯後更明顯,特別 是食了油膩食物後。有時候會痛到背部,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石頭卡在膽囊出口,則會引起膽囊炎,若石頭掉到總膽管並卡在那邊,則會引起膽管 炎,這時候黃痘就會很明顯,也很容易演變成敗血症。

膽結石是否可以加以預防呢?

由於形成原因不明,膽結石的預防依臨床的觀察,以下列的方法似乎可以減少膽結石發生的機會。

1. 慎選飲食,不要吃高脂肪或高膽固醇的食物。
2. 有糖尿病應立即治療,因糖尿病人併發膽囊結石較多,並且比較嚴重。
3. 減肥,肥胖病人常會併發膽囊結石。
4. 有右上腹痛、發燒等症狀,請立即就醫。






參考資料: http://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膽石治療方法

 
 
事實上,在早期以非手術方法來消除膽石方法包括溶石術碎石術” , 其併發症雖低,但翻發率高達百份之五十以上,並需要多次施行或長期服藥以避免其翻發,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也因而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因應而生

 
大致上手術後的併發症常見的包括:膽汁泄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出血等,機會率只有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康復

 
而膽結石的手術不論是腹腔鏡或傳統剖腹手術均可達99.99%的成功率,絕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順利完成這項手術的,但由於每個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預後都不同,因此根據臨床統計發現,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個案會在手術過程中轉為傳統式剖腹膽囊切除術

 
而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膽囊本身嚴重發炎或膽囊壁較厚者,導致病變的膽囊與鄰近的腹腔器官發生黏連情況,使螢光幕呈現的手術視野不容易看得清楚,也有可能是由於患者的膽囊位置較為異常,除此之外,若患者年齡較大或男性病患者都會較易轉為傳統式手術切除膽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膽石治療方法

 
 
事實上,在早期以非手術方法來消除膽石方法包括溶石術碎石術” , 其併發症雖低,但翻發率高達百份之五十以上,並需要多次施行或長期服藥以避免其翻發,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也因而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因應而生

 
大致上手術後的併發症常見的包括:膽汁泄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出血等,機會率只有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康復

 
而膽結石的手術不論是腹腔鏡或傳統剖腹手術均可達99.99%的成功率,絕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順利完成這項手術的,但由於每個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預後都不同,因此根據臨床統計發現,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個案會在手術過程中轉為傳統式剖腹膽囊切除術

 
而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膽囊本身嚴重發炎或膽囊壁較厚者,導致病變的膽囊與鄰近的腹腔器官發生黏連情況,使螢光幕呈現的手術視野不容易看得清楚,也有可能是由於患者的膽囊位置較為異常,除此之外,若患者年齡較大或男性病患者都會較易轉為傳統式手術切除膽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膽石治療方法

 
 
事實上,在早期以非手術方法來消除膽石方法包括溶石術碎石術” , 其併發症雖低,但翻發率高達百份之五十以上,並需要多次施行或長期服藥以避免其翻發,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也因而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因應而生

 
大致上手術後的併發症常見的包括:膽汁泄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出血等,機會率只有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康復

 
而膽結石的手術不論是腹腔鏡或傳統剖腹手術均可達99.99%的成功率,絕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順利完成這項手術的,但由於每個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預後都不同,因此根據臨床統計發現,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個案會在手術過程中轉為傳統式剖腹膽囊切除術

 
而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膽囊本身嚴重發炎或膽囊壁較厚者,導致病變的膽囊與鄰近的腹腔器官發生黏連情況,使螢光幕呈現的手術視野不容易看得清楚,也有可能是由於患者的膽囊位置較為異常,除此之外,若患者年齡較大或男性病患者都會較易轉為傳統式手術切除膽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膽石-膽石成因, 膽石病徵






膽石成因

膽石是 生長在患者的膽囊或膽管的結晶體,大部份的膽石是由膽固醇組成;小部份則以鈣鹽組成。由於膽汁含有大量的膽固醇,當膽汁內的膽固醇過高,膽固醇會變成不能 溶解的結晶體,那就是膽石。一般情況下,女性生膽石的情況會比男性多。年老、肥胖、遺傳和西方的飲食習慣等也是導致膽石的成因。


膽石病徵
部份膽石會留在膽囊或膽管,不會有任何徵狀,而部分膽石會導致膽囊收縮並出現膽絞痛。有小數膽石會留在膽囊並侵蝕膽囊內壁和進人大小腸,有機會導致腸阻塞而出現絞痛。痛楚出現時一般會慢慢越來越痛,再慢慢好轉。

患者會在不同的位置出現痛楚,大部份情況下會出現於右上腹,有機會會延伸至右肩胛骨。有些患者會有想吐感,甚至噁吐。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膽石


膽石成因
膽石是生長在患者的膽囊或膽管的結晶體,大部份的膽石是由膽固醇組成;小部份則以鈣鹽組成。由於膽汁含有大量的膽固醇,當膽汁內的膽固醇過高,膽固醇會變成不能溶解的結晶體,那就是膽石。一般情況下,女性生膽石的情況會比男性多。年老、肥胖、遺傳和西方的飲食習慣等也是導致膽石的成因。


膽石病徵
部份膽石會留在膽囊或膽管,不會有任何徵狀,而部分膽石會導致膽囊收縮並出現膽絞痛。有小數膽石會留在膽囊並侵蝕膽囊內壁和進人大小腸,有機會導致腸阻塞而出現絞痛。痛楚出現時一般會慢慢越來越痛,再慢慢好轉。患者會在不同的位置出現痛楚,大部份情況下會出現於右上腹,有機會會延伸至右肩胛骨。有些患者會有想吐感,甚至噁吐。


膽石治療
如果患者的膽石沒有出現任何徵狀,一般是毋須治療的。如患者出現斷斷續續的痛楚,可以嘗試減少或戒掉食用高膽固醇食物,減少痛楚出現的頻率。如飲食未能控制痛楚,可以透過非手術方法或手術方法來治療
非手術方法:割膽石的非手術方法包括 “溶石術” 及 “碎石術” , 其併發症雖低,但翻發率高達百份之五十以上,並需要多次施行或長期服藥以避免其翻發,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也因而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因應而生。


膽石手術
患者可以透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來割膽石,此種手術不但傷痕美觀,疼痛輕微及恢復迅速。 這種治療方式已被全世界廣泛使用。近十幾年來,隨著腹腔鏡檢查儀器及技術不段的進步,使其在外科醫療領域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使膽石的首選治療就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事實上,大致上膽石手術後的併發症包括:膽汁泄漏,膽管阻塞,殘存總膽管結石,傷口感染,出血等, 機會率只有0-3%,大都可以在醫護人員細心照護下康復。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資料來源:www.genesis-surgery.com/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膽石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膽石成因

膽石是生長在患者的膽囊或膽管的結晶體,大部份的膽石是由膽固醇組成;小部份則以鈣鹽組成。由於膽汁含有大量的膽固醇,當膽汁內的膽固醇過高,膽固醇會變成不能溶解的結晶體,那就是膽石。一般情況下,女性生膽石的情況會比男性多。年老、肥胖、遺傳和西方的飲食習慣等也是導致膽石的成因。



膽石病徵

部份膽石會留在膽囊或膽管,不會有任何徵狀,而部分膽石會導致膽囊收縮並出現膽絞痛。有小數膽石會留在膽囊並侵蝕膽囊內壁和進人大小腸,有機會導致腸阻塞而出現絞痛。痛楚出現時一般會慢慢越來越痛,再慢慢好轉。

患者會在不同的位置出現痛楚,大部份情況下會出現於右上腹,有機會會延伸至右肩胛骨。有些患者會有想吐感,甚至噁吐。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