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電療治瘢痕瘤 復發機會大減免留疤


愛美的女士最怕有疤痕,原來患有俗稱蟹足腫的瘢痕瘤或瘢痕疙瘩的人十分普遍,每100個人便有3人具遺傳性瘢痕瘤體質,他們小至蚊叮蟲咬、暗瘡、穿耳或注射卡介苗,大至手術後的傷口,均有機會形成疤痕狀的瘢痕瘤;不盡早處理,疤痕會愈來愈大。超過70%病人單靠手術仍會復發,醫學界十幾年前引入電療治療瘢痕瘤,病人在切除疤痕手術後的24小時內進行電療,可大大減低復發機會至少於百分之二。

現年30多歲的家庭主婦Katie,有遺傳性瘢痕瘤體質,約在15、16歲時發現胸口位置長出如暗瘡般大小的瘢痕瘤,十多年來疤痕更增生至手指尾大小。她表示,該疤痕「會痕、會痛」,亦影響她的自信心,夏天不敢穿泳衣和低胸衫。她試過局部注射類固醇及接受冷凍治療期望改善疤痕,但結果疤痕先後復發。直至去年8月底透過手術切除,並配合4次的淺層X射線治療,經過4個月的覆診跟進,現時沒有復發迹象。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解釋,指瘢痕瘤的形成是由於幫助傷口癒合的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令疤痕蔓延超出原本受傷範圍,形成蟹爪般的凸出疤痕,常見於胸部、背部、肩膀、上臂、耳朵或下巴等皮膚張力大的位置,影響病人外觀之餘,亦會痕癢、繃緊及痛,影響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

他指出,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去年10月宣布,以手術配合SRT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較傳統單以手術切除,治癒率可高達98%或以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有別於癌症治療,疤痕治療採用的電療屬淺層X射線治療,利用表層放射治療機,發出低劑量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減少復發,「電療只集中在皮膚表面,深度只有1至2毫米,輻射量與照肺部X光片相若,致癌機會低。」

病人術後24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3至4日,每次過程約2分鐘,毋須住院。做完初期有類似曬傷症狀,皮膚顏色變深,但隨時間會慢慢變淡,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愈變愈淺。





參考資料:http://genesis-surgery.com/keloid-radiotherapy.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