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按外觀大致分為4類,包括淺表性疤痕、肥厚性疤痕、蟹足腫及萎縮性疤痕。淺表性疤痕通常只傷及淺層真皮層,會隨時間淡化,較影響外觀的疤痕有以下3種:
1. 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
傷口範圍內疤痕增生,外觀呈暗紅色,或會隨時間自然縮小。
2. 蟹足腫(keloid scar)
疤痕紅、腫,凹凸不平,蔓延到旁邊正常皮膚組織,像螃蟹的腳往外伸長,不會隨時間自然縮小。蟹足腫或因遺傳所致,但確實原因未明。
小小暗瘡傷口也有可能形成蟹足腫,李曾慧平透露,有患者頸部左右兩側各生了一粒暗瘡,暗瘡傷口形成的蟹足腫不斷蔓延,將兩處疤痕連在一起。
3. 萎縮性疤痕(atrophic scar)
皮膚修復過程中,膠原蛋白遭受破壞,造成真皮層塌陷,常見於暗瘡或水痘痊癒後形成的疤痕。陳東飛表示,「褪疤貼對這類疤痕效用輕微,宜用激光或脂肪移植方法改善」。
資料來源: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00707/s00005/1594060970788/%E5%B0%8F%E7%9F%A5%E8%AD%98-%E8%90%8E%E7%B8%AE%E6%80%A7%E7%96%A4%E7%97%95-%E8%A4%AA%E7%96%A4%E8%B2%BC%E6%95%88%E7%94%A8%E5%B0%8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這是一個教育博客專注於香港外科手術, 手術包括割包皮, 子宮, 陰莖, 陰道, 乳房, 包皮, 癌症, 甲狀腺, 性病, 肛門, 痣, 尿道, 疣,乳頭, 痔瘡, 肺癌, 乳癌, 大腸, 肝癌, 小腸, 腫瘤, 尿道炎, 睪丸, 直腸癌, 小腸氣等等, 及一般息肉切除,復原過程, 麻醉過程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腋下開窿 割大頸泡不留痕
頸 部 突 然 腫 脹凸 起 , 一 般 人 稱 為 「 大 頸 泡 」 , 可 能 是 患 上 甲 狀 腺 腫 瘤 , 可 引 起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有 病 者 因未 察 覺 腫 瘤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若 不 加 理 會 , 有 機 會 演 變 成 癌 症 。
傳 統 甲 狀 腺 瘤 手 術 會 在 頸 部 留 下 有 如 蜈 蚣 狀 明 顯 疤 痕 , 近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微 創 手 術 ,
只 須 於 乳 暈 或 腋 下 開 數 個 小 洞 , 直 接 通 向 頸 部 切 除 腫 瘤, 術 後 接 近 無 疤 痕 , 但 不 適 用
於 過 大 的 腫 瘤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參考資料: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90204/new/new_a65c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無創甲狀腺癌篩查 準確度高達九成九
頸部無故出現硬塊,難免令人憂慮,最擔心是患上甲狀腺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甲狀腺癌在2014年錄得795宗新症,當中648人為女士,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五。為了有效識別高危的甲狀腺結節,香港早前引入了全球首個「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簡稱CAD),有助安全快捷地揪出早期甲狀腺癌,提升治愈機會。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₀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超聲波提升診治準確度
超聲波在醫學上的用途非常廣泛,但早前一宗不幸的醫療事故,一名患末期腎衰竭的19歲女病人,在醫院進行超聲波儀器引導下的血液透析治療(俗稱洗血)時,導管不慎插進動脈,造成嚴重後果,事件令部分市民誤以為超聲波技術會增加患者的治療風險。
其實以上情況極之罕見,正正相反, 自從有了超聲波技術,讓醫生在進行這類高風險醫療程序時,可透過儀器顯示準確判斷落針位置,大大減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翻查歷史,人類發明超聲波超過100年,最早期是海軍用來探測敵人的潛艇, 其後才陸續發展出不同用途。其中用在醫療方面,由於早期的超聲波儀器體積又大又昂貴,是只限於部分放射科醫生才能擁有的診治技術。
時至今日,超聲波技術已相當普及,不僅探頭能夠做到無線連接,目前最新的超聲波診治器,甚至只有手提電話般大小,令不同分科的醫生,包括普通科醫生、急症科醫生、內科醫生及皮膚科醫生等,都可以運用超聲波幫助診斷。
以外科專科為例,在處理急症時,透過超聲波檢查有助診斷病人有否急性盲腸炎、胃穿孔以至腹部大動脈破裂等。而在日常診治方面,尤其適用於一些體表病變,例如甲狀腺問題、乳房問題及小腸氣等,都可運用超聲波檢查準確診斷。
擁有超聲波技術並配備儀器的外科醫生,更可於診所內即時為病人做診斷, 甚至作為輔助治療。例如在血管內放置導管,還有近年興起的甲狀腺射頻消融術,以至最新的靜脈曲張治療等,都需要配合超聲波技術作為輔助。
隨著科學技術日益進步,醫生亦需要與時並進。特別是前線的臨床醫生,如果能進一步掌握和學習最新的超聲波技術, 不只可以令診治更加準確,病人亦毋须花時間到化驗中心做超聲波診治,從而達至更快捷、方便和可靠的醫療服務。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參考資料: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其實以上情況極之罕見,正正相反, 自從有了超聲波技術,讓醫生在進行這類高風險醫療程序時,可透過儀器顯示準確判斷落針位置,大大減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翻查歷史,人類發明超聲波超過100年,最早期是海軍用來探測敵人的潛艇, 其後才陸續發展出不同用途。其中用在醫療方面,由於早期的超聲波儀器體積又大又昂貴,是只限於部分放射科醫生才能擁有的診治技術。
時至今日,超聲波技術已相當普及,不僅探頭能夠做到無線連接,目前最新的超聲波診治器,甚至只有手提電話般大小,令不同分科的醫生,包括普通科醫生、急症科醫生、內科醫生及皮膚科醫生等,都可以運用超聲波幫助診斷。
以外科專科為例,在處理急症時,透過超聲波檢查有助診斷病人有否急性盲腸炎、胃穿孔以至腹部大動脈破裂等。而在日常診治方面,尤其適用於一些體表病變,例如甲狀腺問題、乳房問題及小腸氣等,都可運用超聲波檢查準確診斷。
擁有超聲波技術並配備儀器的外科醫生,更可於診所內即時為病人做診斷, 甚至作為輔助治療。例如在血管內放置導管,還有近年興起的甲狀腺射頻消融術,以至最新的靜脈曲張治療等,都需要配合超聲波技術作為輔助。
隨著科學技術日益進步,醫生亦需要與時並進。特別是前線的臨床醫生,如果能進一步掌握和學習最新的超聲波技術, 不只可以令診治更加準確,病人亦毋须花時間到化驗中心做超聲波診治,從而達至更快捷、方便和可靠的醫療服務。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參考資料: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新系統助診斷甲狀腺結節
及早發現甲狀腺癌,可提升治愈機會。本港於去年底引入「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CAD),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能更准確便捷地判別結節的特性。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稱,過往判斷甲狀腺結節,一般先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若有需要則再抽組織化驗,但抽組織屬入侵性檢查,而新系統有助篩檢早期癌細胞,檢查腫瘤精准度方面,如系統判斷為良性,可減少60%良性腫瘤的刺穿檢查。
參考資料: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6%96%B0%E7%B3%BB%E7%B5%B1%E5%8A%A9%E8%A8%BA%E6%96%B7%E7%94%B2%E7%8B%80%E8%85%BA%E7%B5%90%E7%AF%80-1243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6%96%B0%E7%B3%BB%E7%B5%B1%E5%8A%A9%E8%A8%BA%E6%96%B7%E7%94%B2%E7%8B%80%E8%85%BA%E7%B5%90%E7%AF%80-1243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少男因女乳症遭嘲笑 術後挺胸自信面對人群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徵,但對於19歲的Ben(化名)而言,卻是揮之不去的夢魘。Ben是位不折不扣的男生,但自青春期發育以來,深受男性女乳症的問題困擾,雖然情況不算嚴重,但足已令他耿耿於懷,無論是沙灘或是泳池,他都只能望而卻步,無法像男子漢般挺起胸膛示人,更要長期彎腰掩飾胸前的「乳房」。
有不少人認為男性女乳症單純由脂肪組成,屬體形較胖的男士專利。最初Ben也以為是脂肪積聚,其後積極運動又配合節食,希望可以減走胸部。經過一番努力後,Ben體重的確下降至58公斤,惟胸部仍「屹立」人前,再努力仍徒勞無功,就連身邊朋友也直言:「為什麼你上健身房那麼久,但仍不見改善。」朋友的說話如刀劍般刺痛Ben,更令他暗下決心擺脫擾人雙乳。
求醫後,Ben確診患上男性女乳症一期。負責的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男性女乳症是男性胸部出現女性乳房的形態,可分為原發性或繼發性。臨床上大部份患者均為原發性,原發性的女乳症大多於青春期開始,男士的乳腺組織受女性荷爾蒙影響而增生,導致乳房隆起,部份男士的乳房於青春期過後會消失,但也有部份情況會持續;而較罕見的繼發性女乳症則由藥物或腫瘤引起,讓男士分泌過多女性荷爾蒙。
雖然男性女乳症對患者健康並無影響,但由於胸部隆起影響外觀,難免影響患者的心理及日常生活,Ben是其中之一。Ben憶述:「有一次與朋友逛街買衣,但該店沒試衣間,我就在店內隱蔽的位置試穿,我十分小心避免朋友看見,但他們還是看見我的胸部,嘲笑我的胸部很大。」
Ben在女乳症的困擾下,就連上游泳課也擔驚受怕,害怕別人發現他的「秘密」,要偷偷摸摸用毛巾遮掩胸部,長久以來也不能穿著白色或貼身衣服。
陳醫生表示,女乳症可因應嚴重程度分為三期,最輕微為第一期,乳暈下有輕微腫脹,第二期是乳房形狀明顯,甚至於乳房下出現皺摺,而第三期則是乳房有下垂現象,但較為罕見。根據陳醫生的臨床經驗,有患者胸部脂肪較多但乳腺組織較少,也有患者乳腺組織較多但脂肪較少,Ben正屬於後者。陳醫生則補充,女乳症未必與脂肪有關,有不少患者像Ben一樣,期望透過節食或運動解決,大多徒勞無功,因脂肪層越少時,反令乳腺組織更明顯,所以外科手術是治療女乳症主要途徑。
先抽走脂肪 再切除過多乳腺
Ben為徹底解決問題,決意進行手術,哪怕是人生第一次,但他直言:「雖然害怕,但為了變回正常,我認為值得。」陳醫生稱,手術可選擇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主要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會替患者抽走胸部脂肪;第二部份為男士切除過多乳腺組織,手術一般只需一至兩小時就可完成,但程度較嚴重人士則需更長時間進行。陳醫生表示,一般手術均會涉及麻醉過敏的風險,手術過程也有機會傷及皮膚或肌肉組織,所以會於手術前向患者解釋清楚。
手術完成後,醫生會於患處安裝引流管,把麻醉藥及血水放走,減低瘀血積聚的機會。術後一個月,陳醫生也建議患者穿著壓力衣,減低流血機會。陳醫生又指手術後不會影響患者活動能力,可以如常上學或上班,但建議至少待兩至三星期後才可進行劇烈運動,傷口患處要待數個月後,方可完全消腫。
正因為術後腫脹,記者未能立即看到成效。事隔一個多月後,我們再次見面,Ben的胸部已平坦不少,有明顯改善,Ben對此感到滿意,期待能「光明正大」做運動及游泳。陳醫生說:「康復程度因人而異,但大部份人約一個月就能消腫。」但他提醒,即使手術後非一勞永逸,日後患者若體形改變,脂肪也有機會再次累積於胸部,再次引發男性女乳症。
參考資料: Appledail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內窺鏡手術治多汗
一般人在炎熱或心情緊張時會冒汗,但有些人即使在正常狀態下亦會不斷冒汗,稱為「多汗症」。現時有1%至4%人患多汗症,有患者受腳汗困擾,不能穿涼鞋,一日需更換3至4次襪,買鞋前更需先在家洗腳,否則濕覑腳試鞋造成尷尬。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多汗症沒有健康危險,若覺困擾,可用止汗劑或手術等方法治療。
多汗沒有健康危險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流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當身體產生大量熱能時,例如劇烈運動後,體溫上升,身體會透過流汗把熱量從皮膚散發出,讓體溫下降回復正常,情緒及神經緊張程度亦會影響流汗量。流汗量沒有「正常」標準,若認為多汗影響生活,便應求診。
陳東飛說,現時有1%至4%人患多汗症,東南亞地區較普遍,多汗症患者中逾九成是過多手汗,當中有約半同時有多腳汗及腋下多汗,另一成患者只有單純的多腳汗及腋下多汗。多汗症的成因是調節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經線過於敏感。
陳東飛續說,多汗症患者可先接受非手術性的治療,包括局部乾燥劑或肉毒桿菌素等。若仍受多汗困擾,有多手汗者可考慮胸腔交感神經切除術,但約半患者接受手術後雖手汗有改善,但會出現補償性出汗問題,當中大多是較多腳汗,故可接受內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另外單純多腳汗者則可直接接受這項手術。
以內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治多腳汗在歐美較普及,近期才引入本港,價格6至7萬,需時約2.5小時,需全身麻醉。陳東飛表示,手術會把夾置於腰部的第三及第四節交感神經結,以中止神經信號傳送,男士有射精異常的風險,但此風險極低且全球未有案例。
參考資料: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無創甲狀腺癌篩查 準確度高達九成九
頸部無故出現硬塊,難免令人憂慮,最擔心是患上甲狀腺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甲狀腺癌在2014年錄得795宗新症,當中648人為女士,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五。為了有效識別高危的甲狀腺結節,香港早前引入了全球首個「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簡稱CAD),有助安全快捷地揪出早期甲狀腺癌,提升治愈機會。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手術+淺層電療 治療棘手瘢痕瘤 (上)
瘢痕瘤(Keloid)即平常俗稱的蟹足腫,這些像蟹爪般凸出的皮膚疤痕,除影響外觀,部分患者更會感到痕癢、繃緊及痛楚。
注射類固醇、手術切除、冷凍都是瘢痕瘤的慣常療法。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一項數據指出,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治癒率高達98%。
家庭主婦Katie,一直被心口上的瘢痕瘤困擾。「我十多歲時開始,發現心口上開始有一細點如暗瘡的東西,隨時間過去,愈變愈大如手指尾般長,也會痕會痛。」這十多年來,她尋求過不同方法清除它,包括打類固醇針、冷凍治療,最後都復發,瘢痕瘤的體積也回復舊觀。
療程中她吃過不少苦頭:「打類固醇好痛,因每次是在瘢痕瘤上連續打三、四針的,痛到流眼淚,打了三、四次後痛到不想再打了。接受過一次冷凍治療,也是用針打入去,不久瘢痕瘤又回復原狀。」
因那道瘢痕瘤,她不會穿低胸裝、泳衣,有時上班時突然覺得痕癢,也甚感尷尬:「也有少少打擊自信心。」
去年8月尾她接受手術加淺層電療療法,Katie表示,比預期效果更好。「瘢痕瘤原先位置雖仍有輕微凸起,我搽少少粉底已可遮蓋九成,家人中妹妹都有此情況,在背部有一個5元硬幣大小的瘢痕瘤,她也考慮進行手術加淺層電療。」
多見皮膚張力大位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瘢痕瘤頗常見,醫學上統計3%人士有此問題,會生長在不同位置包括胸部、背部、肩膊、上臂、耳朵、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生長部位可不只一處,生長期可長達十幾年。
「稱它為瘤,是因為它的形態有點像腫瘤,一旦形成,會有不斷增生自我膨脹擴張的趨勢,難以控制。」醫學上它是纖維性的增生現象,都是因為皮膚受傷後誘發,一般人有傷口,身體會自動修復,但瘢痕瘤患者在修復過程中不受控制,就算皮膚癒合了仍不斷增生,分泌大量蛋白膠原,使疤痕擴大加厚,外觀造成重大影響,患者並會有痕癢、痛感。
例如耳朵的瘢痕瘤多數因穿耳後形成,若本身有疤痕體質,有機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疤痕。「直至今日,這是在醫學上仍屬難以治療及控制的疾病。在我們的經驗,遺傳的因素很重要。」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續
參考資料: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93464/%E6%89%8B%E8%A1%93-%E6%B7%BA%E5%B1%A4%E9%9B%BB%E7%99%82%20%E6%B2%BB%E7%99%82%E6%A3%98%E6%89%8B%E7%98%A2%E7%97%95%E7%98%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注射類固醇、手術切除、冷凍都是瘢痕瘤的慣常療法。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一項數據指出,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治癒率高達98%。
家庭主婦Katie,一直被心口上的瘢痕瘤困擾。「我十多歲時開始,發現心口上開始有一細點如暗瘡的東西,隨時間過去,愈變愈大如手指尾般長,也會痕會痛。」這十多年來,她尋求過不同方法清除它,包括打類固醇針、冷凍治療,最後都復發,瘢痕瘤的體積也回復舊觀。
療程中她吃過不少苦頭:「打類固醇好痛,因每次是在瘢痕瘤上連續打三、四針的,痛到流眼淚,打了三、四次後痛到不想再打了。接受過一次冷凍治療,也是用針打入去,不久瘢痕瘤又回復原狀。」
因那道瘢痕瘤,她不會穿低胸裝、泳衣,有時上班時突然覺得痕癢,也甚感尷尬:「也有少少打擊自信心。」
去年8月尾她接受手術加淺層電療療法,Katie表示,比預期效果更好。「瘢痕瘤原先位置雖仍有輕微凸起,我搽少少粉底已可遮蓋九成,家人中妹妹都有此情況,在背部有一個5元硬幣大小的瘢痕瘤,她也考慮進行手術加淺層電療。」
多見皮膚張力大位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瘢痕瘤頗常見,醫學上統計3%人士有此問題,會生長在不同位置包括胸部、背部、肩膊、上臂、耳朵、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生長部位可不只一處,生長期可長達十幾年。
「稱它為瘤,是因為它的形態有點像腫瘤,一旦形成,會有不斷增生自我膨脹擴張的趨勢,難以控制。」醫學上它是纖維性的增生現象,都是因為皮膚受傷後誘發,一般人有傷口,身體會自動修復,但瘢痕瘤患者在修復過程中不受控制,就算皮膚癒合了仍不斷增生,分泌大量蛋白膠原,使疤痕擴大加厚,外觀造成重大影響,患者並會有痕癢、痛感。
例如耳朵的瘢痕瘤多數因穿耳後形成,若本身有疤痕體質,有機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疤痕。「直至今日,這是在醫學上仍屬難以治療及控制的疾病。在我們的經驗,遺傳的因素很重要。」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續
參考資料: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93464/%E6%89%8B%E8%A1%93-%E6%B7%BA%E5%B1%A4%E9%9B%BB%E7%99%82%20%E6%B2%BB%E7%99%82%E6%A3%98%E6%89%8B%E7%98%A2%E7%97%95%E7%98%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腋下開窿 割大頸泡不留痕
頸 部 突 然 腫 脹凸 起 , 一 般 人 稱 為 「 大 頸 泡 」 , 可 能 是 患 上 甲 狀 腺 腫 瘤 , 可 引 起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有 病 者 因未 察 覺 腫 瘤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若 不 加 理 會 , 有 機 會 演 變 成 癌 症 。
傳 統 甲 狀 腺 瘤 手 術 會 在 頸 部 留 下 有 如 蜈 蚣 狀 明 顯 疤 痕 , 近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微 創 手 術 ,
只 須 於 乳 暈 或 腋 下 開 數 個 小 洞 , 直 接 通 向 頸 部 切 除 腫 瘤, 術 後 接 近 無 疤 痕 , 但 不 適 用
於 過 大 的 腫 瘤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參考資料: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90204/new/new_a65c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冷凍治療+類固醇+壓力衣 擊退頑治蟹足腫 (下)
Case 1:打耳洞打出事
30+歲的王小姐反起右耳尖背後,展示仍紅色一撻的皮膚患處說:「未治療前,這位置其實有粒尾指甲大小的疤痕增生,在右耳背凸起一粒瘡咁,硬硬紅紅的,間中會痕,通常吃辣後就最痕。」這皮膚問題,一切源於她 7 年前在耳尖位置打耳洞。「我之前左右耳的耳珠穿耳洞都沒事,直至打右耳尖這位置,開初第一年有戴耳環也沒事的,後來不想戴脫下了,隔年就發現個耳洞有點塞住咗,然後慢慢有硬硬哋的肉芽長出來填滿了個洞。」
眼見耳尖撻疤一年大過一年,曾多次求醫的她,過去都是給建議做手術切除,但因為次次醫生都話「不保證一定唔再生」而作罷,直至得悉有混合療法,她去年 7 月才敢放膽一試接受治療,論治療痛度,曾生育的她表示:「跟生仔十級痛比,局部麻醉做的冷凍治療連千分一咁痛也沒有,手術後我最多是覺得有點腫脹微痛,連一粒止痛藥都沒吃過。」不過,其傷口就滲血了近 1 周,待 1 個月後才結痂甩脫,後覆診再要跟進打了一支類固醇針,亦要配合佩戴壓力耳環,每日戴數小時戴了幾個月。「至今療程完成晒,患處顯得平坦得多,亦退紅了,自覺外觀正常多了。」
Case 2:由 3 粒暗瘡到大撻疤
初見 43 歲楊先生胸口咁大範圍的疤痕組織,我以為他受過大創傷,但原來一切都只是由 3 粒暗瘡開始。
「大約 10 年前,我鎖骨對下胸口位置生了 3 粒類似暗瘡的瘡仔,有紅有發炎,到埋口後就慢慢增生出紅色、凸起的疤痕組織,本是零零碎碎一點一點芝麻咁細的,但愈增生愈大撻就拼合成粒糖,甚至漸漸變到個光酥餅咁大,部分位置厚度更是有成份西多咁厚。」
睇見愈紅愈大撻又痕,知驚的他當然中西醫不停睇。「阿媽開頭仲話係咪熱毒,但睇中醫飲中藥一樣清唔到,睇西醫就多數都是給消炎藥和藥膏,都沒大作用。後來試過睇皮膚科打類固醇針,逐撻位置作皮上注射,打完是可以撫平返疤痕的,但功效維持得 1 個月,過後患處又會增厚返又痕過。」基於醫生意見多是「手術切除後可能增生速度更快」,他在無計可施下,近年都只能用忍字訣來面對。「問心,你話咩肉酸我都唔理啦,這撻疤對我最大的困擾是痕,尤其下午 4 時至 7 時這段時間,我很多時都覺得很痕,有時都痕到影響工作情緒。」
做冷氣工程的他,有時手腳都會整損,本身亦有戴耳環、右臂又曾紋身,這些位置傷口都無事,係胸口撻疤會咁大件事,原因無人知點解,但當前年 7 月他知悉有混合療法,完成療程至今患處終於有大改善。「我因為範圍大又分散,分了 3 次進行冷凍治療,之後再跟進 9 個月的類固醇針劑治療,至去年 7 月起至今,我都仍在穿壓力衣,除了沖涼我一日穿超過 23 小時,現在患處都已平了淡色了,最重要是不用手按已基本不會痕癢,只部分位置觸摸起來仍有痕感,相信再多穿一段時間壓力衣會再有進步。」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冷凍治療+類固醇+壓力衣 擊退頑治蟹足腫 (上)
蟹足腫,驟耳聽來不知其所指,實情這病稱很具象,因患者疤痕組織會似蟹足般伸展開去,才由此得名。這病出晒名難醫,即使手術切除,疤痕組織再生得更大嚿者大有人在。幸好,最近終於有新的混合療法,令復發率可降至低於 5%。 蟹足腫(Keloid)一症,名堂多的是,正式學名叫瘢瘤,國內醫學文獻會寫成疤痕疙瘩,廣東人又多數會很「哩民」的稱之為肉芽,但總的而言,都是在指一種「有嘢突出來」、又紅紅腫腫的疤痕組織異常增生症狀。
單純切除 9成復發
外 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蟹足腫在身體任何位置都有可能發病,一般臨床以胸口、背部、膊頭及耳仔等部位為常發病位。此症病因未明,只知跟體質遺傳因素有關, 加上變數多的是,例如同樣在耳仔打耳洞,病人可能打耳珠無事,但給耳尖打耳洞後就有疤痕組織增生凸出一粒肉,所以病人很多時已求診過很多醫生,除了家庭醫 生、皮膚科,生在耳仔的也可能會睇耳鼻喉科,生在臉部的又會睇整形外科。「但建議的處理方法,通常也莫衷一是,例如部分會主張手術切除、做放射性治療,甚 至注射化療藥入疤痕組織等療法,而要數最多人聽過的建議,一定是唔好搞佢,因為怕愈搞可能愈大撻疤。」
對於此說,陳醫生強調如用不適當方法處理,的確有可能令疤痕組織擴散,特別是外科手術切除又沒配合輔助治療者,更有 8 至 9 成機會復發,且再生的疤痕組織多數會更大撻。「說實話,暫時醫學上仍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醫好晒此症,只是隨着研究推陳,綜合治療經驗發現進行混合治療的療效會最好,控病效果遠較單純用一種療法理想。」
冷凍原理古法新用
最新的混合療法取向,選取醫學上已應用近 30 年的冷凍治療,再輔助配合類固醇及壓力治療,整個療程較長以「年月計」,但觀察所見,依從性強的病例,經此三合一療法,復發率可降至低於 5% 以下,且論治療安全性,遠較前文提及的各種單一療法都高。
「醫學上運用液態氮作冷凍治療,早用於治療表面皮膚病變如疣,利用冷凍令患處細胞壞死後可甩脫。用在蟹足腫的冷凍治療,其實經過改良新用,因為此症問題不在皮膚表面,而是在真皮層。」
簡 單理解,皮膚分為表皮層(即角質化細胞),表皮層再深入就是真皮層,內有纖維細胞、骨膠原、骨膠蛋白、神經綫、毛囊等組織,蟹足腫的病源位置正正就是在真 皮層。「故論治療效果,經改良後可直接去到真皮層的冷凍治療,會有效過只在表皮層做切除。而蟹足腫的冷凍治療會是透過特別的針頭,穿過疤痕組織進入真皮層 來進行,期間針內運行的液態氮可令針外疤痕組織處於一個急速冷凍狀態,最低溫度可以去到零下 50 至 60 度,藉此低溫破壞患處組織,使之慢慢萎縮,大部分疤痕組織都有縮小 50% 至 80% 的效果。」
先 旨聲明,冷凍治療的目的是將疤痕組織的細胞冷凍至壞死,故治療就算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病人基本仍會感覺一定程度痛感。而治療後身體第一個反應是:腫,尤其 治療後當晚會最腫,患處可以腫到類似灼傷起水泡的狀態,傷口亦會流血水會痛,必須注意傷口護理清潔以防感染,這階段約維持 1 至 2 周,患處疤痕組織才會慢慢收縮。基於單純做冷凍治療,部分病人仍會復發,陳醫生指大部分個案都會建議配合輔助治療,包括注射 2 至 3 次類固醇針劑,以及患處若能配合再要做壓力治療(建議約 6 至 9 個月),有需要可尋求職業治療師協助度身訂造壓力衣,進一步減低疤痕組織再異常增生的機會。「壓力治療長短因人而異,理論上愈長效果會愈好,就是患處在耳仔,現亦有已經改良的壓力耳環可配合使用,臨床亦以依從性較強的病例,療效較理想。」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₀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內窺鏡手術治多汗
一般人在炎熱或心情緊張時會冒汗,但有些人即使在正常狀態下亦會不斷冒汗,稱為「多汗症」。現時有1%至4%人患多汗症,有患者受腳汗困擾,不能穿涼鞋,一日需更換3至4次襪,買鞋前更需先在家洗腳,否則濕覑腳試鞋造成尷尬。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多汗症沒有健康危險,若覺困擾,可用止汗劑或手術等方法治療。
多汗沒有健康危險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流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當身體產生大量熱能時,例如劇烈運動後,體溫上升,身體會透過流汗把熱量從皮膚散發出,讓體溫下降回復正常,情緒及神經緊張程度亦會影響流汗量。流汗量沒有「正常」標準,若認為多汗影響生活,便應求診。
陳東飛說,現時有1%至4%人患多汗症,東南亞地區較普遍,多汗症患者中逾九成是過多手汗,當中有約半同時有多腳汗及腋下多汗,另一成患者只有單純的多腳汗及腋下多汗。多汗症的成因是調節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經線過於敏感。
陳東飛續說,多汗症患者可先接受非手術性的治療,包括局部乾燥劑或肉毒桿菌素等。若仍受多汗困擾,有多手汗者可考慮胸腔交感神經切除術,但約半患者接受手術後雖手汗有改善,但會出現補償性出汗問題,當中大多是較多腳汗,故可接受內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另外單純多腳汗者則可直接接受這項手術。
以內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治多腳汗在歐美較普及,近期才引入本港,價格6至7萬,需時約2.5小時,需全身麻醉。陳東飛表示,手術會把夾置於腰部的第三及第四節交感神經結,以中止神經信號傳送,男士有射精異常的風險,但此風險極低且全球未有案例。
參考資料: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我不做微創手術?
筆者任職外科專科醫生逾20年,發現愈來愈多病人要求做微創手術,但他們很多時對微創的概念存在誤解,在此跟大家解說。在20年前,外科手術出現了革命性的改變,以往傳統手術需要切開很大的傷口才可切除體內不正常的組織,隨著內窺鏡的廣泛應用,只需切開數個5mm至1cm的小傷口,便可達至手術目的,這種內窺鏡手術多應用在腹部、胸腔、腦部及關節位置上,為患者帶來微創手術的好處。
近年很多手術也嘗試以內窺鏡進行,但筆者認為有時對患者所帶來的創傷,並不是微創,甚至有時會是重創,其中甲狀腺手術就是例子之一。甲狀腺結節腫脹的患者,以往進行傳統手術治療,會在頸部做一個5至6cm的切口,直接切除甲狀腺組織。因手術會永久留下疤痕,容易引起患者尷尬。直至近10年,很多醫生嘗試將這個手術切口轉而到身體其他不易察覺的位置,包括腋下、乳暈邊、耳朵後,甚至在口腔內,以內窺鏡進行這手術,其好處是傷口不易被外界發現,但對患者來說,同樣感到傷口的存在,更要承受遠比傳統手術大的傷害。其實它們是「重創」的手術,並不是微創手術,只是很多患者誤以為用內窺鏡做的手術就是微創手術,這實在是很大的誤解!
反之,真正的微創甲狀腺手術的一種選擇是射頻消融術,其原理是透過一個射頻針,在超聲波的指導下插至不正常的甲狀腺結節組織內,因射頻針會產生攝氏100度高溫,可以用高溫把不正常的組織消融,身體的組織壞死後,組織就會慢慢吸收及纖維化,繼而形成一個甲狀腺內部疤痕,這可大大減少結節的容積,更改善手術對外觀上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對身體產生的不適。這手術對患者產生的創傷較傳統手術更小,因此手術只需局部麻醉,以及在頸部僅留下1至2mm的傷口,日後大家考慮做甲狀腺手術時,就不要以為用內窺鏡做的手術,就一定是微創了。
參考資料: https://genesis-surgery.com/minimally-invasive-thyroid-surgery.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新系統助診斷甲狀腺結節
及早發現甲狀腺癌,可提升治愈機會。本港於去年底引入「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CAD),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能更准確便捷地判別結節的特性。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稱,過往判斷甲狀腺結節,一般先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若有需要則再抽組織化驗,但抽組織屬入侵性檢查,而新系統有助篩檢早期癌細胞,檢查腫瘤精准度方面,如系統判斷為良性,可減少60%良性腫瘤的刺穿檢查。
參考資料: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6%96%B0%E7%B3%BB%E7%B5%B1%E5%8A%A9%E8%A8%BA%E6%96%B7%E7%94%B2%E7%8B%80%E8%85%BA%E7%B5%90%E7%AF%80-1243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6%96%B0%E7%B3%BB%E7%B5%B1%E5%8A%A9%E8%A8%BA%E6%96%B7%E7%94%B2%E7%8B%80%E8%85%BA%E7%B5%90%E7%AF%80-1243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激光割包皮少血少痛
割包皮是很普遍的手術,但傷口流血問題嚴重,護理傷口亦比較麻煩,病人會感到非常痛楚。本港今年引入激光割包皮新技術,切割同時止血,故流血量非常少,亦把神經封閉,大大減少痛楚,至今有三十多個病人接受過激光割包皮手術,效果良好,惟手術費比傳統方法貴一倍,約為七千元。
為甚麼要割包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包皮是遮蓋陰莖頂部龜頭的鬆軟皮膚皺摺,末端有開口排尿和射精。在嬰兒時期,包皮不能翻開以保護龜頭;到小學階段,男孩子的包皮可以翻開,露出龜頭,否則便屬於包皮過緊,需要做手術。
傳統手術有併發症風險
陳稱,部分成年男性多年來飽受包皮過緊困擾,引起發炎或性生活問題,但有錯覺以為割包皮是小孩子手術,覺得尷尬而拒求醫。他指出,有七十歲長者亦因包皮發炎而割包皮。
陳又說,傳統割包皮手術以手術刀或剪刀切除過長包皮,流血很多,約有百分之一病人有出血併發症,需再入院做手術。病人在手術後會感到非常痛楚,並要連續多日清洗傷口。
陳指出,激光手術已有幾十年歷史,應用於割雙眼皮、粉瘤及痣等,直到八九年,新加坡有醫生應用於割包皮。他在今年初引入激光機,開始做激光割包皮手術,至今有三十多人接受過手術,效果良好。
陳表示,激光割包皮的優點是傷口精細,美容效果良好,而且切割同時止血,流血非常少,傷口用可吸收的線縫合後包紮好,翌日便可拆敷料,不用拆線和洗傷口,病人休息一兩天後便可上班上學。他又指激光手術只需二十分鐘,比傳統的三十至四十五分鐘快。
妻陰道炎揭夫包皮藏菌
三十八歲的陳先生的妻子經常陰道發炎,醫生認為可能是陳包皮過長藏有細菌,行房時傳染妻子引致發炎。陳先生於是接受激光割包皮手術,他說手術後翌日拆紗布後可以洗澡。他在星期五接受手術,星期一已可如常上班。
參考資料: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手術+淺層電療 治療棘手瘢痕瘤 (上)
瘢痕瘤(Keloid)即平常俗稱的蟹足腫,這些像蟹爪般凸出的皮膚疤痕,除影響外觀,部分患者更會感到痕癢、繃緊及痛楚。
注射類固醇、手術切除、冷凍都是瘢痕瘤的慣常療法。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一項數據指出,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治癒率高達98%。
家庭主婦Katie,一直被心口上的瘢痕瘤困擾。「我十多歲時開始,發現心口上開始有一細點如暗瘡的東西,隨時間過去,愈變愈大如手指尾般長,也會痕會痛。」這十多年來,她尋求過不同方法清除它,包括打類固醇針、冷凍治療,最後都復發,瘢痕瘤的體積也回復舊觀。
療程中她吃過不少苦頭:「打類固醇好痛,因每次是在瘢痕瘤上連續打三、四針的,痛到流眼淚,打了三、四次後痛到不想再打了。接受過一次冷凍治療,也是用針打入去,不久瘢痕瘤又回復原狀。」
因那道瘢痕瘤,她不會穿低胸裝、泳衣,有時上班時突然覺得痕癢,也甚感尷尬:「也有少少打擊自信心。」
去年8月尾她接受手術加淺層電療療法,Katie表示,比預期效果更好。「瘢痕瘤原先位置雖仍有輕微凸起,我搽少少粉底已可遮蓋九成,家人中妹妹都有此情況,在背部有一個5元硬幣大小的瘢痕瘤,她也考慮進行手術加淺層電療。」
多見皮膚張力大位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瘢痕瘤頗常見,醫學上統計3%人士有此問題,會生長在不同位置包括胸部、背部、肩膊、上臂、耳朵、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生長部位可不只一處,生長期可長達十幾年。
「稱它為瘤,是因為它的形態有點像腫瘤,一旦形成,會有不斷增生自我膨脹擴張的趨勢,難以控制。」醫學上它是纖維性的增生現象,都是因為皮膚受傷後誘發,一般人有傷口,身體會自動修復,但瘢痕瘤患者在修復過程中不受控制,就算皮膚癒合了仍不斷增生,分泌大量蛋白膠原,使疤痕擴大加厚,外觀造成重大影響,患者並會有痕癢、痛感。
例如耳朵的瘢痕瘤多數因穿耳後形成,若本身有疤痕體質,有機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疤痕。「直至今日,這是在醫學上仍屬難以治療及控制的疾病。在我們的經驗,遺傳的因素很重要。」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續
參考資料: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93464/%E6%89%8B%E8%A1%93-%E6%B7%BA%E5%B1%A4%E9%9B%BB%E7%99%82%20%E6%B2%BB%E7%99%82%E6%A3%98%E6%89%8B%E7%98%A2%E7%97%95%E7%98%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注射類固醇、手術切除、冷凍都是瘢痕瘤的慣常療法。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一項數據指出,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治癒率高達98%。
家庭主婦Katie,一直被心口上的瘢痕瘤困擾。「我十多歲時開始,發現心口上開始有一細點如暗瘡的東西,隨時間過去,愈變愈大如手指尾般長,也會痕會痛。」這十多年來,她尋求過不同方法清除它,包括打類固醇針、冷凍治療,最後都復發,瘢痕瘤的體積也回復舊觀。
療程中她吃過不少苦頭:「打類固醇好痛,因每次是在瘢痕瘤上連續打三、四針的,痛到流眼淚,打了三、四次後痛到不想再打了。接受過一次冷凍治療,也是用針打入去,不久瘢痕瘤又回復原狀。」
因那道瘢痕瘤,她不會穿低胸裝、泳衣,有時上班時突然覺得痕癢,也甚感尷尬:「也有少少打擊自信心。」
去年8月尾她接受手術加淺層電療療法,Katie表示,比預期效果更好。「瘢痕瘤原先位置雖仍有輕微凸起,我搽少少粉底已可遮蓋九成,家人中妹妹都有此情況,在背部有一個5元硬幣大小的瘢痕瘤,她也考慮進行手術加淺層電療。」
多見皮膚張力大位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瘢痕瘤頗常見,醫學上統計3%人士有此問題,會生長在不同位置包括胸部、背部、肩膊、上臂、耳朵、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生長部位可不只一處,生長期可長達十幾年。
「稱它為瘤,是因為它的形態有點像腫瘤,一旦形成,會有不斷增生自我膨脹擴張的趨勢,難以控制。」醫學上它是纖維性的增生現象,都是因為皮膚受傷後誘發,一般人有傷口,身體會自動修復,但瘢痕瘤患者在修復過程中不受控制,就算皮膚癒合了仍不斷增生,分泌大量蛋白膠原,使疤痕擴大加厚,外觀造成重大影響,患者並會有痕癢、痛感。
例如耳朵的瘢痕瘤多數因穿耳後形成,若本身有疤痕體質,有機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疤痕。「直至今日,這是在醫學上仍屬難以治療及控制的疾病。在我們的經驗,遺傳的因素很重要。」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續
參考資料: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93464/%E6%89%8B%E8%A1%93-%E6%B7%BA%E5%B1%A4%E9%9B%BB%E7%99%82%20%E6%B2%BB%E7%99%82%E6%A3%98%E6%89%8B%E7%98%A2%E7%97%95%E7%98%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無創甲狀腺癌篩查 準確度高達九成九
頸部無故出現硬塊,難免令人憂慮,最擔心是患上甲狀腺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甲狀腺癌在2014年錄得795宗新症,當中648人為女士,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五。為了有效識別高危的甲狀腺結節,香港早前引入了全球首個「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簡稱CAD),有助安全快捷地揪出早期甲狀腺癌,提升治愈機會。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