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穿耳生瘢瘤  巨如雞蛋 - 半分鐘滅瘢瘤細胞








穿耳、擠壓暗瘡或剃須受傷後留疤,雖然只是小傷口,但小心因引發肥厚性疤痕增生,形成瘢(讀音:斑)瘤,不但影響外觀,更會增加細菌感染風險。外科醫生表示,瘢瘤成因不明,或與遺傳有關,傳統切除等治療復發率高,新一代冷凍治療可以「凍死」瘢瘤細胞,治療效果較理想。


瘢瘤可由穿耳、剃須及暗瘡等造成的傷口形成,但有疤痕並不等於會出現增生,還要視乎遺傳基因。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稱,公立醫院一年有超過100個瘢瘤個案,五成為耳珠瘢瘤。瘢瘤並不影響健康,但病人或因痕癢及痛楚等病徵而失眠,影響生活質素。陳指瘢瘤體積可介乎花生與雞蛋之間,以往可選手術切除、注射類固醇及在皮膚表面噴氮氣等治療;但成功率僅約五至八成,前兩者復發率亦甚高。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瘢瘤初期似不明顯疤痕,但會不斷增大,體積可由花生般細小變大至似雞蛋,內藏細胞及增生血管,生長時間以年計。瘢瘤成因不明,相信與遺傳有關,其中男性較多,非洲人及亞洲人較常見,白種人較少。患者通常不只生一粒瘢瘤,有男病人因背部常生暗瘡,致長了7、8粒瘢瘤;另有病人全身有10多粒瘢瘤。


他表示,以往在公立醫院工作時,每年均接獲逾百宗瘢瘤求診個案,其中逾半與穿耳有關,其餘包括背部生暗瘡、剃須時受傷、燙傷手臂及被蟲咬等,甚至有人注射疫苗留下傷口,也變成瘢瘤。若瘢瘤不痕不痛,只影響外觀,患者可戴帽子或留長發遮掩。但有部份患者的瘢瘤因細胞活躍,致經常痕癢、毛囊阻塞及發炎,便需要求診,否則增加細菌感染風險。


他指出,穿耳洞後也有生長瘢瘤的風險,屬危險行為,「尤其有家族遺傳或生過瘢瘤嘅人,都系高危,唔建議佢哋穿耳」。他表示,盡量避免受傷產生傷口,可將生瘢瘤風險降低。至於使用市面的疤痕貼,他認為成效不明顯,但試用也無妨。




-196℃液態氮凍死細胞


瘢瘤的傳統治療包括切除、使用類固醇及冷凍治療,但成效有限。他表示,以切除瘢瘤為例,約80%人會復發;傳統冷凍治療只在皮膚表面噴液態氮作冷凍,未必能深入瘢瘤中心,故成功率僅50%。

他表示,新一代的冷凍治療,是使用內藏一支長針的冷凍槍,長針內存有攝氏零下196℃的液態氮,當長針穿過瘢瘤中心後,以零下50℃的低溫,可在半分鐘內「凍死」瘢瘤細胞,並令血管收縮,瘢瘤會在一年內逐漸縮小,外國研究顯示新治療可將瘢瘤體積縮細約50%。此為局部麻醉手術,風險包括發炎或麻醉藥敏感等。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