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腋下開窿 割大頸泡不留痕

頸 部 突 然 腫 脹凸 起 , 一 般 人 稱 為 「 大 頸 泡 」 , 可 能 是 患 上 甲 狀 腺 腫 瘤 , 可 引 起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有 病 者 因未 察 覺 腫 瘤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若 不 加 理 會 , 有 機 會 演 變 成 癌 症 。 傳 統 甲 狀 腺 瘤 手 術 會 在 頸 部 留 下 有 如 蜈 蚣 狀 明 顯 疤 痕 , 近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微 創 手 術 , 只 須 於 乳 暈 或 腋 下 開 數 個 小 洞 , 直 接 通 向 頸 部 切 除 腫 瘤, 術 後 接 近 無 疤 痕 , 但 不 適 用 於 過 大 的 腫 瘤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參考資料: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90204/new/new_a65c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Cold comfort for fixing unsightly skin condition



People with an unsightly scar tissue condition may benefit from a new combination treatment, says the surgeon who developed the therapy.

The technique, which involves freezing, can treat keloid an overgrowth of scar tissue that develops around a wound said Tony Chan Tung-fei.

Chan said he started using the technique earlier this year and has treated 10 patients so far. But it is not cheap, at HK$10,000 to HK$20,000 per keloid.


Keloid usually appears on earlobes, arms, shoulders, knees, chest and back. Chan said 30 percent of people will develop it after ear piercing.
Those with a family history are likely to develop keloid. The condition is also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severity of a wound such as scalds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Chan combines cryotherapy with a clip-on magnetic compression earring. Liquid nitrogen of minus 196 degrees Celsius is injected to freeze the scar and impede tissue growth.

This helps to reduce by half or two-thirds the size of the keloid. The earring suppresses capillaries so oxygen is not generated. "There is a 70 percent chance of keloid not recurring with the magnetic compression and cryotherapy. So far no patient has shown signs of recurrence," Chan said.

Patients should wear the earring for eight to 12 hours at a time.

Steroids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keloid but that carries a 90 percent recurrence rate.

Many choose to undergo surgery but during recovery the scar might become larger, he said.

A keloid sufferer, Ms Lo, 27, from Macau, had her ears pierced 10 years ago. A year later, her ear became inflamed.

"I consulted the doctor in Macau and underwent surgery three times but it kept recurring," she said.

"It looked so ugly I covered it with my hair all the time."

Lo started cryotherapy last year and now the swollen part of the ear is nearly flat. She also had steroid jabs to minimize the chance of recurrence.

Since June Lo has used magnetic compression, wearing the earring for four to five hours a day. The keloid has not come back.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thestandard.com.hk/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Surgery for Hyperhidrosis



When all methods of treatment fail, patients may consider surgery to remove the sympathicus that causes perspiration. The sympathicus are nerves within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that are located at the spine behind the lungs. The sympathicus overlap with other nerves in most parts of the body except at the thoracic vertebrae.


As there is a nodule at the bottom of each vertebrae that connects the nerves, the objective of the surgery is to remove this nodule. This surgery is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hyperhidrosis in the arms and underarms.


Even if thi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different surgeons will make different incisions. Some surgeons may make only one incision (10-15mm) and place the endoscope and scalpel through the incision. Some may also make three 4mm incisions, one for the endoscope and the other two for placing surgical equipments. Although this means having two more wounds, this method is more flexible.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www.miradry.hk/miradry-treatment.html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