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腹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腹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女士狂練腹肌易小腸氣





不少人誤以為男士才會患小腸氣,但原來女士過分鍛煉腹肌,都有機會誘發小腸氣。有外科醫生近年接獲女士小腸氣求診個案增加,當中大部分均曾鍛煉瑜伽、普拉提、或勤做仰臥起坐等腹肌鍛煉運動。專家警告,小腸氣嚴重可致腸缺血壞死,如運動後腹部突然有隆起物,且有疼痛徵狀,需及早求診,以免病情惡化。


外科專科醫生指出,先天腹壁缺陷或後天外部壓力,都會令腹壁變得脆弱,增加小腸氣的風險。由於男女生理結構不同,男性一生中有兩成七機會患小腸氣,而女性則有百分之三。他指,小腸氣徵狀為腹部出現突出的腫塊,大部分可用手推回體內,沒有即時危險;如無法推回體內會導致小腸阻塞,嚴重會腸臟壞死需要切除,「條腸箍住六小時無血到,就會缺血壞死。」



逾20歲女腹現腫塊劇痛
一名廿多歲女士,她平日勤於健身,持續一年有小腸氣問題,每次都用手自行將腫塊推回體內,但一次運動後腹部劇痛,無法將腫塊推回體內,求診後即時安排手術,幸好腸臟未有壞死。此外,曾有卅五歲生了三胎,勤練普拉提收腹動作以收肚腩的媽媽,及廿二歲時常做仰臥起坐、瑜伽及舉啞鈴的年輕女士,疑因腹肌鍛煉過度而患小腸氣。

做手術為唯一根治小腸氣的方法,但不少女士擔心有疤痕而不願做手術。本港近年引入以內窺鏡單孔修補小腸氣手術,只需於肚臍上方開一個一點五厘米的切口,便可伸入內窺鏡、手術鉗及人工網,新設計的人工網有六成機會可在術後兩周融於體內,減少病人不適。術後肚臍上方會有一個細小疤痕,比開三個小孔的舊一代手術更為美觀。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新聞來源: orientaldaily.on.cc/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腸癌與痔瘡


痔瘡患者如果初期不重視,會引發便秘,肛裂,脫肛,肛門濕疹,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等病症。另外,直腸癌與內痔的症狀相似,往往容易誤診,錯把直腸癌當作內痔治療,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在此提醒患者,如果你大便近期帶血,大便呈暗紅色及呈果醬般,直腸下段可觸及硬性腫物,應儘早作檢查。

痔瘡引起的相關症狀和疾病較多,如下消化道出血,缺鐵性貧血,直腸脫垂,直腸黏膜內脫垂,肛門潮濕,肛門瘙癢,肛門鬆弛,尿頻,少腹墜脹等。大腸癌與痔瘡的症狀極為類似,患者容易忽視。單純便血可能是痔瘡問題,然而當出現便血,同時伴隨原因不明的腹痛,消瘦,乏力,貧血等症狀,就要進一步檢查。

大腸癌一般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成年人。但目前不少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中絕大多數為晚期患者,病程發展快,治療效果差,病人術後5年生存率不到30%。由於大腸癌初期很多症狀與痔瘡極為相似,大便帶血常被認為是痔瘡,從而使病情延誤。直腸癌患者中,約有60%以上曾被誤診為痔瘡,誤診時間少則3個月,多則1年。

大腸癌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改變。隨人們對精緻食品,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取量的增多,加上生活節奏加快,飲食時間縮短,導致身體無法吸取足夠的纖維。
我們建議,平時應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品,適量運動,這樣能夠降低大腸癌的發病機率。
香港外科醫生陳東





參考資料: www.nopain.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