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什麼是疤痕增生?(瘢瘤)?



有沒有試過穿耳後,耳珠長出紅腫的肉芽;又或者肩膀傷口出現如腫瘤般的組織增生,擴散至疤痕以外,引起痕癢及痛楚?以上的肉芽及腫瘤可稱為瘢痕(Keloid),是由疤痕組織增生而成,無論是大小傷口,均有機會出現。由於瘢瘤會有礙外觀及引起身體不適,新一代的冷凍疤痕治療法(CryoShape),能有效縮小瘢痕瘤,透過針管注入液態氮,增生組織會很快被冷凍壞死及脫落,較以往疤痕治療方法優勝。


瘢瘤形成的原因

雖然醫學界仍然未能確實找出瘢瘤的成因,但遺傳及種族的因素亦會大大增加出現瘢瘤的機會。在遺傳方面,部分疤痕患者的近親亦同樣長有瘢瘤,有的更可能相隔數代出現。而在種族方面,非洲人最常患上瘢瘤,其次為亞洲人,白人則較少患有。


我有瘢痕嗎

與前所述,無論是大小傷口,小如暗瘡、水痘、穿耳、抓傷、蚊叮蟲咬或注射卡介苗,大如創傷及燒傷等,均有機會出現瘢瘤,故此切忌因傷口較小,便掉以輕心。有別於疤痕,瘢瘤不會隨時間減淡及撫平,相反疤痕組織會在傷口上或傷口發炎後增生,有的更會延伸至疤痕以外範圍。

瘢瘤顏色多為粉紅、紅或紫色,呈拱形及凸出。一般情況下,受影響位置會出現痕癢、腫脹、繃緊,而部分較大體積的瘢瘤,除了影響外觀外,更會引起痛楚。


哪些位置較易出現瘢痕?

瘢瘤較易在背部、胸部、耳珠及肩膀的傷口位置出現,醫學界研究估計此情況疑與該部位的成纖維細胞不受控有關;而下巴位置亦有機會出現疤痕增生。






參考資料: http://keloid.com.hk/scar.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疣治療



到現時為止,暫時並未有任何藥物能清澈底殺死疣這種病毒,而外用藥水,藥膏或藥貼,都有一定的復發率及副作用。患者可考慮以外科手術來治療

 
電療
電療利用電灼器張高溫把受感染的組織灼燒,破壞至底部未受感染的正常組織,使兩者分隔後再把疣刮走,及後會留有一個傷口,而傷口大小則視乎情況而定,通常一至兩星期內復原₀過程需局部麻醉,對表面的疣即使一次治療,效果非常好,不過較大及深的疣就有機會復發

 
疣 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與電療的原理差不多,不同之處是利用激光代替了電灼器,把疣的組織灼燒,破壞至底部未受感染的正常組織氣化及被吸走,同樣是有傷口的,一般一至兩星期內復原₀同樣需要局部麻醉,而復發率稍底一點

 
疣切割手術
疣切割手術是最傳統的方法,因可切割疣周圍較闊和深的範圍,盡量將所有受感染的組織切除後再縫線,復發率甚低。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離開狐臭 (多汗症) - 多汗症 / 狐臭手術,狐臭治療


 

多汗症 / 狐臭

輕度至中度的多汗症可以用止汗噴霧。將噴霧噴於乾的皮膚表面,便可逹到止汗的效果。由於藥物治療副作用多,而且成效低,一般都不會採用。

其次是注射肉毒杆菌,效果可維持六個月,需定期注射。雖然每次要注射多逹一百個 (很多)位置,但優點是,即使有副作用,半年後會隨藥效消失。

另一種治療,離子透式技術(Ionophoresis),讓患者可安坐家中接受狐臭治療,所需儀器需於美國及歐洲購置。治療時將皮膚浸於生理盬水中,然後通電,初時每星期四次,每次三十分鐘,情況好轉後只需每月一次。不過,部份患者可能會感到麻煩而不選用此治療。

 

多汗症 / 狐臭手術

當所有治療都失效時,可考慮施手術,移除引致出汗的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是自主神經的一種,位於肺部後的脊椎。交感神經於大部份位置都與其他神經線重疊,只有在胸椎較分離。
由於每節的脊骨底部都有個結節,是神經線交接的地方,所以手術的目標是切除這個結節。是項手術同時適合手及腋下的多汗症。

即使是微創狐臭手術,不同醫生會有不同的切口。有醫生會以單一切口 (10-15 mm),經切口放入鏡頭及手術刀。亦有醫生會有三個5mm的切口,其中一個放鏡頭,另外兩個切口放入手術儀器,相對單一切口,雖然多了兩個傷口,但相對較靈活。

 

手術分三種方法進行

  • 電刀 - 用電流將結節電死,但由於結節仍留在體內,所以復發率較高
  • 止血夾 - 用止血夾夾住供血的血管,令結節缺血死亡,但狐臭手術不可還原,而且傷口大
  • 切除 - 手術較以上兩個複雜,但手術復發率最低,而且最有效
多汗症 / 狐臭手術一般需要一小時左右,需留院觀察一晚,手術後可能會有數日胸痛,少數會持續數星期。




參考資料: www.miradry.hk/hyperhidrosis-treatme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兩個成人一個「大頸泡」 直擊射頻消融甲狀腺結節

見人頸腫腫,好多人會話人「大頸泡」,實情絕大部分是甲狀腺結節,即是良性增生,醫生話每兩個成人就有一個會有。約 90%甲狀腺結節屬良性,即是不會擴散到其他器官或影響甲狀腺功能,只有少於 1%的屬甲狀腺癌。

廿四歲的Connie,早前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結節,雖然經穿針抽組織化驗,證實屬良性,但由於影響外觀,以及感到頸部有拉扯感覺,Connie決定接受治療。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傳統治療方法,是透過外科手術,在頸項開刀局部或全部切除甲狀腺,傷口大小因應結節大小而定。而Connie接受的,是相對創傷較細的射頻甲狀腺結節燒融術。治療前,Connie要先接受局部麻醉,期間會同醫生保持談話,以防手術傷及喉返神經,手術約需時30分鐘。陳東飛醫生透露,據臨床數字,結節在手術後一個月會縮細五成,半年後縮細七至九成。










参考资料: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recommend/20170120/471237
以上所提供的资讯仅作为教育及参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医疗问题,
应向自己的外科医生查询,而不应单倚赖以上提供的资料。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新系統助診斷甲狀腺結節

及早發現甲狀腺癌,可提升治愈機會。本港於去年底引入「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CAD),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能更准確便捷地判別結節的特性。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稱,過往判斷甲狀腺結節,一般先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若有需要則再抽組織化驗,但抽組織屬入侵性檢查,而新系統有助篩檢早期癌細胞,檢查腫瘤精准度方面,如系統判斷為良性,可減少60%良性腫瘤的刺穿檢查。














參考資料: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6%96%B0%E7%B3%BB%E7%B5%B1%E5%8A%A9%E8%A8%BA%E6%96%B7%E7%94%B2%E7%8B%80%E8%85%BA%E7%B5%90%E7%AF%80-1243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無創甲狀腺癌篩查 準確度高達九成九

頸部無故出現硬塊,難免令人憂慮,最擔心是患上甲狀腺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甲狀腺癌在2014年錄得795宗新症,當中648人為女士,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五。為了有效識別高危的甲狀腺結節,香港早前引入了全球首個「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簡稱CAD),有助安全快捷地揪出早期甲狀腺癌,提升治愈機會。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甲狀腺超聲波偵測 病人免拮針之苦

怕痛的甲狀腺結節病人或可免受「拮」針之苦。香港平均每2人有1人患甲狀腺結節,需觸診及超聲波檢查來判斷結節屬良性或惡性,必要時需穿刺檢查,抽取組織化驗。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穿刺檢查有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結果。最新引入「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利用超聲波影像分析結節屬良性或惡性,可提高診斷準確度,並減少不必要的穿刺檢查。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組織細胞突變產生的腫瘤及囊腫等腫塊,分良性及惡性。良性俗稱「大頸泡」,若體積不大,並無引致身體不適,可毋須治療。但如屬惡性,即甲狀腺癌,則需以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逾90%可治愈。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約30%至50%成人有甲狀腺結節,絕大部分不構成健康問題,僅約10%屬惡性。

為更簡單快捷識別高危的結節,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在電腦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可自動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及鈣化點等情況分析計算。以往病人接受超聲波檢查,若未能肯定結節屬良性或惡性,需做入侵性的細胞穿刺檢查,抽取組織化驗。採用新電腦系統,可免除穿刺。

陳東飛解釋,穿刺檢查是目前醫學界判斷甲狀腺癌的「金」標準,但仍有可能刺不中組織,化驗結果出現假陰性。有15%機會出現不確定的化驗結果,有一定局限性,「若確定唔到,病人一係再抽,一係寧願做手術。若術後證實係良性,代價就係冇咗一半甲狀腺同留有疤痕。」他至今用新系統為近20名病人診治,誤差少於0.1%,可免卻病人「捱不必要抽針」及降低醫療成本。











參考資料: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119/bkn-20170119000504352-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