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誰人較易患上乳癌?







◆ 直 系 親 屬 曾 患 乳 癌
◆ 一 邊 乳 房 曾 患 乳 癌

乳 癌 患 者 有 何 徵 狀 ?

◆ 乳 房 : 有 任 何 硬 塊 、 形 狀 或 大 小 有 所 改 變 、 皮 膚 出 現 點 狀 凹 陷 , 或 呈 橙 皮 狀
◆ 乳 頭 : 縮 陷 、 流 出 分 泌 物 或 出 血
◆ 腋 下 : 腫 脹 或 淋 巴 結 發 大

每 月 進 行 自 我 乳 房 檢 查 及 定 期 進 行 婦 科 檢 查 , 有 助 及 早 發 現 早 期 乳 癌 的 危 險 訊 息 。

自 我 乳 房 檢 查

◆ 須 每 月 進 行 , 不 可 間 斷
育 齡 期 的 婦 女 : 於 每 月經 期 完 畢 後 的 2-3 日 進 行 檢 查
已 閉 經 的 婦 女 : 為 方 便 記 憶 , 可 於 每 月 的 首 天 進 行 檢 查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外痔內痔的分別





痔瘡可分為內痔與外痔兩種,區隔內痔與外痔的標準是以「痔」形成的位置來判定的。在肛門位置有個叫齒狀線的地方,痔若長在齒狀線以上,就叫做「內痔」,反之就叫做「外痔」。


由於齒狀線以上的肛門黏膜與內臟一樣,對疼痛較不敏感,「內痔」患者不大會感到疼痛,最明顯的症狀大概就是大便無痛出血,有時候會老覺得直腸肛門總是熱熱的有灼熱感不舒服,如此而已。


反觀「外痔」患者可就沒有這麼好過了,因為齒狀線以下肛門黏膜感覺跟體表肌膚是一樣的,對疼痛相當敏感,一旦有痔瘡出血所造成的血卡在這裡便會劇痛而造成典型的坐立難安,有時嚴重的患者,不但解便出血還會有脫肛的現象呢。

 
當然,痔瘡除了有內痔、外痔,還有一種情形是內、外痔混合一起發生而形成一整體者,此種狀況稱為「混合痔」。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點解我會生雞眼?





雞眼是由於反覆的磨擦和壓迫所造成的,形成境界鮮明、堅硬、黃色的增生角質丘疹或結節,大小通常為數毫米,好發於關節突出處,例如腳底足骨末端,以及小腳趾的外側、腳趾縫。雞眼就像是腳底黏著一個小石頭,只要壓迫到就十分疼痛,患者經常痛到無法正常走路。

 
雞眼的成因中,不合腳的鞋子最為常見,其他還包括穿著高根鞋,怪異的走路姿勢,解剖學上的骨骼排列異常或是先天畸型等。這些因素造成走路時身體重量集中在腳底的少數區域,反覆摩擦因此形成雞眼或是胼胝。

 
雞眼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疼痛的症狀,找出潛在的原因,避免穿太緊、太高根或是太尖頭的鞋子。臨床上常使用的治療方式為,使用有去角質作用的水楊酸藥膏或是藥水,配合削除一些增厚的角質層,通常都可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標。
 
另外還可以採用冷凍、電燒或是雷射治療。如果上述治療方式都失敗,最後才考慮手術切除。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潛在的原因沒有去除,切除後仍然有復發的可能性。

 
臨床上,雞眼常常和腳底的病毒疣(足疣)混淆,不僅患者搞不清楚,許多的醫生也分辨不清。足疣通常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的第一型、二型、四型以及五十七型所引起。我們將雞眼和足疣的鑑別診斷要點整理如表。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皮膚瘜肉點算好 ?



皮膚瘜肉,這個相當常見的皮膚問題。

典型皮膚瘜肉的表現,會在脖子出現一個個膚色小肉瘤。一開始它可能只是直徑約一至二厘米的小突起,但是漸漸地它會稍稍長大,形成有莖性懸垂的肉瘤。
初得皮膚瘜肉的人,通常都會無法接受會繼續慢慢長出皮膚瘜肉的現實,而在門診中詢問這個疾病的病因,希望可以藉此知道預防的方法!


但是很可惜的,目前皮膚瘜肉的確切成因,仍然是個謎。儘管皮膚科醫生提出很多的理論,還是無法了解為何會莫名地產生纖維組織的增生,造成肉眼看到的一顆顆膚色小肉瘤。但是可以確定的,它絕對和任何的細菌病毒無關,所以當然不會傳染,更對健康無害。
在過去雷射還不是很發達的時代,皮膚科醫生多半都會勸病人不用理它,等到真的很大時才幫病人剪掉,或者是在局部麻醉下用電燒燒掉。


所幸這樣的情況在一些像是鉺雅各雷射和CO2雷射的發明之後已經大為改觀。這些雷射可以在能量控制得宜下迅速地將小型的皮膚瘜肉汽化掉,只有些微的疼痛感。所以皮膚肉瘤不用再苦等到有根莖才處理,可以每隔一兩年就將小小的新生贅瘤清理乾淨,用光滑皮膚見人!

陳東飛 香港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hkheadline.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肝臟移植後的藥物治療





當病人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視新的肝臟為「外來物」,因而嘗試攻擊和破壞新的肝臟,造成排斥反應。肝臟移植後的排斥現象可以出現於手術後幾小時、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亦分類為急性及慢性排斥反應。


為了預防急性排斥反應,在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期間及完成手術初期,外科醫生會使用免疫抑制劑Basiliximab(巴利昔單抗)及高劑量類固醇來防止身體 排斥新移植的肝臟,當病人情況較為穩定後,便會使用其他抗排斥藥物。此外,為了預防病人在手術期間受到感染,醫生也會處方抗生素。

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後初期,由於需要使用較大劑量的免疫抑制劑,康復者身體的抵抗力減弱,可能會增加受到感染的機會,所以同時要服用一些預防感染的藥物。長遠來說,康復者必須長期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抗排斥藥物,並定期到肝臟移植科覆診,讓醫生檢驗身體狀況。

在處方抗排斥藥物及其他藥物時,醫生會考慮康復者的身體狀況而決定藥物的種類及劑量,所以每位康復者所服用的藥物可能會有所不同。此外,每位康復者對藥物也有不同的耐受性,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或懷疑是藥物的副作用,應立即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穿耳生瘢瘤  巨如雞蛋 - 半分鐘滅瘢瘤細胞








穿耳、擠壓暗瘡或剃須受傷後留疤,雖然只是小傷口,但小心因引發肥厚性疤痕增生,形成瘢(讀音:斑)瘤,不但影響外觀,更會增加細菌感染風險。外科醫生表示,瘢瘤成因不明,或與遺傳有關,傳統切除等治療復發率高,新一代冷凍治療可以「凍死」瘢瘤細胞,治療效果較理想。


瘢瘤可由穿耳、剃須及暗瘡等造成的傷口形成,但有疤痕並不等於會出現增生,還要視乎遺傳基因。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稱,公立醫院一年有超過100個瘢瘤個案,五成為耳珠瘢瘤。瘢瘤並不影響健康,但病人或因痕癢及痛楚等病徵而失眠,影響生活質素。陳指瘢瘤體積可介乎花生與雞蛋之間,以往可選手術切除、注射類固醇及在皮膚表面噴氮氣等治療;但成功率僅約五至八成,前兩者復發率亦甚高。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瘢瘤初期似不明顯疤痕,但會不斷增大,體積可由花生般細小變大至似雞蛋,內藏細胞及增生血管,生長時間以年計。瘢瘤成因不明,相信與遺傳有關,其中男性較多,非洲人及亞洲人較常見,白種人較少。患者通常不只生一粒瘢瘤,有男病人因背部常生暗瘡,致長了7、8粒瘢瘤;另有病人全身有10多粒瘢瘤。


他表示,以往在公立醫院工作時,每年均接獲逾百宗瘢瘤求診個案,其中逾半與穿耳有關,其餘包括背部生暗瘡、剃須時受傷、燙傷手臂及被蟲咬等,甚至有人注射疫苗留下傷口,也變成瘢瘤。若瘢瘤不痕不痛,只影響外觀,患者可戴帽子或留長發遮掩。但有部份患者的瘢瘤因細胞活躍,致經常痕癢、毛囊阻塞及發炎,便需要求診,否則增加細菌感染風險。


他指出,穿耳洞後也有生長瘢瘤的風險,屬危險行為,「尤其有家族遺傳或生過瘢瘤嘅人,都系高危,唔建議佢哋穿耳」。他表示,盡量避免受傷產生傷口,可將生瘢瘤風險降低。至於使用市面的疤痕貼,他認為成效不明顯,但試用也無妨。




-196℃液態氮凍死細胞


瘢瘤的傳統治療包括切除、使用類固醇及冷凍治療,但成效有限。他表示,以切除瘢瘤為例,約80%人會復發;傳統冷凍治療只在皮膚表面噴液態氮作冷凍,未必能深入瘢瘤中心,故成功率僅50%。

他表示,新一代的冷凍治療,是使用內藏一支長針的冷凍槍,長針內存有攝氏零下196℃的液態氮,當長針穿過瘢瘤中心後,以零下50℃的低溫,可在半分鐘內「凍死」瘢瘤細胞,並令血管收縮,瘢瘤會在一年內逐漸縮小,外國研究顯示新治療可將瘢瘤體積縮細約50%。此為局部麻醉手術,風險包括發炎或麻醉藥敏感等。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女士也有小腸氣? - 小腸氣



不少人誤以為男士才會患 小腸氣,但原來女士過分鍛煉腹肌,都有機會誘發小腸氣。有外科醫生近年接獲女士小腸氣求診個案增加,當中大部分均曾鍛煉瑜伽、普拉提、或勤做仰臥起坐等腹 肌鍛煉運動。專家警告,小腸氣嚴重可致腸缺血壞死,如運動後腹部突然有隆起物,且有疼痛徵狀,需及早求診,以免病情惡化。


外科專科醫生指出,先天腹壁缺陷或後 天外部壓力,都會令腹壁變得脆弱,增加小腸氣的風險。由於男女生理結構不同,男性一生中有兩成七機會患小腸氣,而女性則有百分之三。他指,小腸氣徵狀為腹 部出現突出的腫塊,大部分可用手推回體內,沒有即時危險;如無法推回體內會導致小腸阻塞,嚴重會腸髒壞死需要切除,「條腸箍住六小時無血到,就會缺血壞 死。」


逾20歲女腹現腫塊劇痛


一名廿多歲女士,她平日勤於健身,持續一年有小腸氣問題,每次都用手自行將腫 塊推回體內,但一次運動後腹部劇痛,無法將腫塊推回體內,求診後即時安排手術,幸好腸髒未有壞死。此外,曾有卅五歲生了三胎,勤練普拉提收腹動作以收肚腩 的媽媽,及廿二歲時常做仰臥起坐、瑜伽及舉啞鈴的年輕女士,疑因腹肌鍛煉過度而患小腸氣。


做手術為唯一根治小腸氣的方法,但不少女士擔心有疤痕而不願做手術。本港近年 引入以內窺鏡單孔修補小腸氣手術,只需於肚臍上方開一個一點五釐米的切口,便可伸入內窺鏡、手術鉗及人工網,新設計的人工網有六成機會可在術後兩周融於體 內,減少病人不適。術後肚臍上方會有一個細小疤痕,比開三個小孔的舊一代手術更為美觀。





參考資料:http://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