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到屋企坐低都係咁痛,究竟係咪割漏咗?」陳女士於2011年因肛門位置出現腫痛,懷疑患上外痔,到衞生署轄下診所求診,苦候至去年7月獲安排到聯合醫院進行直腸鏡檢查,冀徹底根治病患,豈料事後卻換來一肚氣,「兩粒瘡用肉眼都睇到,點知檢查嗰陣醫生同我講:『你有內痔,不如清咗佢喇!』,仲以為內外痔都幫我清晒,做完先發現出面兩粒瘡根本仲喺度!」
陳因感疼痛持續且加劇,日常生活亦大受影響,「呢半年兩粒瘡成日都發炎流血,有時仲腫到成粒乒乓波咁大,去廁所要慢慢嚟,坐低都要加塊軟墊先舒服啲,如果唔係實痛到彈起!」
聯合醫院發言人表示,根據紀錄,該院醫生曾於去年7月首次為陳女士進行檢查,證實病人患有痔瘡,症狀主要為內痔,獲當事人同意即時進行痔瘡結紮術作治療,再配合處方藥物以紓緩病情。痔瘡結紮術是其中一種治療內痔的方法,非外痔瘡切除手術,如內痔於結紮術後仍然有持續症狀,或有外痔出現徵狀,則可以考慮進行痔瘡切除手術。
發言人續指,再次審視有關個案後,涉事醫生已按臨床情況作出合適的檢查及治療,強調處理過程恰當,當中亦不存在「漏割」情況。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痔瘡屬人體肛門附近的血管組織,負責控制排便,生活壓力、年齡漸長或長期便秘皆可令血管澎漲,位置主要有內、外及混合3種,容易導致患處紅腫甚至流血。陳指治療痔瘡的方法眾多,向病人清楚解釋治療細節屬醫生的「基本功」,「治療後出現徵狀好普遍,醫生事前絕對要講清楚,例如結紮治療只係針對內痔,術後有可能發生咩事,簽埋同意書確認病人清楚晒細節!」
「病人接受治療前有外痔定內痔都搞唔清,醫生事前可以再解釋多啲!」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張國柱認為聯合醫院處理上有改善空間,要求醫院徹查並盡快跟進當事人的覆診事宜。張又建議,如有病人對病情或治療方法存疑,可主動向主診醫生了解,避免事件重演。
參考資料: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60103/bkn-20160103200538413-0103_00822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這是一個教育博客專注於香港外科手術, 手術包括割包皮, 子宮, 陰莖, 陰道, 乳房, 包皮, 癌症, 甲狀腺, 性病, 肛門, 痣, 尿道, 疣,乳頭, 痔瘡, 肺癌, 乳癌, 大腸, 肝癌, 小腸, 腫瘤, 尿道炎, 睪丸, 直腸癌, 小腸氣等等, 及一般息肉切除,復原過程, 麻醉過程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外痔內痔的分別

痔瘡可分為內痔與外痔兩種,區隔內痔與外痔的標準是以「痔」形成的位置來判定的。在肛門位置有個叫齒狀線的地方,痔若長在齒狀線以上,就叫做「內痔」,反之就叫做「外痔」。
由於齒狀線以上的肛門黏膜與內臟一樣,對疼痛較不敏感,「內痔」患者不大會感到疼痛,最明顯的症狀大概就是大便無痛出血,有時候會老覺得直腸肛門總是熱熱的有灼熱感不舒服,如此而已。
反觀「外痔」患者可就沒有這麼好過了,因為齒狀線以下肛門黏膜感覺跟體表肌膚是一樣的,對疼痛相當敏感,一旦有痔瘡出血所造成的血卡在這裡便會劇痛而造成典型的坐立難安,有時嚴重的患者,不但解便出血還會有脫肛的現象呢。
當然,痔瘡除了有內痔、外痔,還有一種情形是內、外痔混合一起發生而形成一整體者,此種狀況稱為「混合痔」。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外痔內痔的分別

痔瘡可分為內痔與外痔兩種,區隔內痔與外痔的標準是以「痔」形成的位置來判定的。在肛門位置有個叫齒狀線的地方,痔若長在齒狀線以上,就叫做「內痔」,反之就叫做「外痔」。
由於齒狀線以上的肛門黏膜與內臟一樣,對疼痛較不敏感,「內痔」患者不大會感到疼痛,最明顯的症狀大概就是大便無痛出血,有時候會老覺得直腸肛門總是熱熱的有灼熱感不舒服,如此而已。
反觀「外痔」患者可就沒有這麼好過了,因為齒狀線以下肛門黏膜感覺跟體表肌膚是一樣的,對疼痛相當敏感,一旦有痔瘡出血所造成的血卡在這裡便會劇痛而造成典型的坐立難安,有時嚴重的患者,不但解便出血還會有脫肛的現象呢。
當然,痔瘡除了有內痔、外痔,還有一種情形是內、外痔混合一起發生而形成一整體者,此種狀況稱為「混合痔」。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外痔內痔的分別

痔瘡可分為內痔與外痔兩種,區隔內痔與外痔的標準是以「痔」形成的位置來判定的。在肛門位置有個叫齒狀線的地方,痔若長在齒狀線以上,就叫做「內痔」,反之就叫做「外痔」。
由於齒狀線以上的肛門黏膜與內臟一樣,對疼痛較不敏感,「內痔」患者不大會感到疼痛,最明顯的症狀大概就是大便無痛出血,有時候會老覺得直腸肛門總是熱熱的有灼熱感不舒服,如此而已。
反觀「外痔」患者可就沒有這麼好過了,因為齒狀線以下肛門黏膜感覺跟體表肌膚是一樣的,對疼痛相當敏感,一旦有痔瘡出血所造成的血卡在這裡便會劇痛而造成典型的坐立難安,有時嚴重的患者,不但解便出血還會有脫肛的現象呢。
當然,痔瘡除了有內痔、外痔,還有一種情形是內、外痔混合一起發生而形成一整體者,此種狀況稱為「混合痔」。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