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屬良性腫瘤或影響吞咽 無創消融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在香港十分常見,大部分屬於良性腫瘤。由於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兩旁,腫瘤可能會壓著食道或氣管,影響患者發聲、吞咽或呼吸,嚴重可致窒息。傳統治療良性結節的手術都會於手術處留有疤痕,需留院數天;但今年引入的無創射頻消融術,不但傷口幾乎看不見,住院時間亦較短、手術費較便宜。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的內分泌器官。而甲狀腺結節是該部分組織細胞突然產生腫瘤或癌細胞等小腫塊,發病率非常高。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本港有約五成成年人有甲狀腺結節良性腫瘤,女性患者較多,每三個女患者才有一個男患者。

陳 東飛指,若腫瘤太小,一般人不會察覺患有腫瘤;但若感到有硬塊壓迫著食道或氣管,或外觀上有突起物,便應求診及照超聲波檢查,然後需抽取組織化驗,判斷腫 瘤屬良性或惡性。他說,有約三分二甲狀腺結節患者屬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只屬少數;更強調只要化驗後肯定腫瘤是良性,便可進行甲狀腺結節手術。


現時,治療良性結節的手術有傳統切除及內窺鏡切除手術。傳統切除術需全身麻醉,不但會留有疤痕,亦因要切除部分甲狀腺,有機會使聲線轉變或造成吞咽問題;而內窺鏡切除術雖於腋下及兩邊乳暈進行微創手術,但仍會留有1至3釐米的傷口。

陳東飛表示,今年4月首次於本港應用無創甲狀腺腫瘤消融技術,利用微針震動的摩擦力產生高溫,使腫瘤細胞壞死收縮,使腫瘤體積於六個月內縮少85%,並不用切除任何的甲狀腺組織。消融技術的手術費約4.5萬元,比傳統手術便宜約四成半,術後只有約1毫米疤痕,毋須住院。


不過,他指手術存有風險,「施行手術的醫生必須非常熟悉組織結構,否則會因微針太熱而傷到附近組織,出現內出血或使喉返神經受傷。」

兩 年前,李小姐(圓圖)發現頸部左邊近氣管位置有硬物突起,拖了年半,發覺硬物變大約直徑1釐米,才到醫生檢查,確診有甲狀腺結節良性腫瘤。但因曾進行換腎 手術,免疫力低而不適合進行有感染風險的傳統切除手術。最終選擇無創消融術,腫瘤體積由原本的約9mL降指現時的約1mL。醫生建議,術後患者仍需復診至 少半年,以便檢查腫瘤的變化。





參考資料: http://www.am730.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射頻治良性結節復原快




吞口水感疼痛、聲沙等病徵,慎防甲狀腺毛病「作怪」。外科專科醫生表示,本港一半人可能有甲狀腺良性結節,未必需要處理,但當摸到頸部「有粒嘢」或腫脹, 感到頸痛、壓迫感等,可考慮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但創傷較大及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病人並要留院數天。本港今年引入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 腺,患者術後不用留院,傷口疤痕僅一至兩毫米長,患者較快康復。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良性結節成因不明,部分人的結節細小而不察覺,結節直徑達一至兩釐米才開始感不適。結節若未及早處理,有機會愈長愈大,可能壓住聲帶而影響聲線;若壓住氣管、食道,可引起呼吸困難及吞咽問題。
傷口細 不用住院

陳東飛表示,患甲狀腺良性結節,同時出現頸部疼痛、壓迫感及異物凸出等,可考慮以手術去除部分甲狀腺,但有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且手術造成傷口較大,需全 身麻醉及留院,患者康復期較長。近年韓國透過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腺,只須以放出高溫的金屬針令結節凋亡,傷口極小,患者術後不用住院。 消融術今年四月引入本港,至今有三名病人接受了消融術,康復情況良好。

「初初以為熱氣、扁桃腺炎,一路無理,原來系甲狀腺問題。」李小姐兩年前發覺頸部「有粒嘢」凸出,半年後異物長大至一釐米,檢查發覺是甲狀腺良性結節。她 服藥後,未見好轉,考慮到傳統切除手術的感染風險較高,不敢貿然做手術。但拖延兩個月後,結節持續長大,臨床顯示結節容積有九毫升,最終接受射頻消融術, 如今康復理想。

陳東飛指出,射頻消融術可治療不同體積大小的良性結節,但惡性腫瘤則不適合。患者術前須透過超聲波及抽針等確定結節是否屬良性。他提醒,頸部有異物及聲沙等徵兆亦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包括喉癌、甲狀腺癌等,市民有懷疑應盡快求醫。



參考資料: 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頸腫「結節」免開刀 加熱「焗死」病灶

 陳東飛指,整個過程只需短短數分鐘,壞死組織會被機體吸收。 陳廣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若你的頸部無緣無故出現不尋常的局部腫脹,就有可能患上甲狀腺結節。以往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方法只有開刀或以微創內窺鏡切除甲狀腺,但最近有外科專科醫生引入射頻消融技術,透過高溫加熱令該病灶組織局部壞死,保留患者的甲狀腺。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常見病,全港約有一半人口患有甲狀腺結節,但絕大部分患者的結節體積較小,無法看到或觸摸到,亦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不過,亦有部分患者的結節會出現腫大,若壓迫喉嚨、氣管或食道,分別會造成聲音沙啞、呼吸不順和吞嚥困難,影響日常生活。亦有少數患者的結節可能為惡性,即甲狀腺癌。

現時,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方式一般為傳統切除手術及微創內窺鏡或機械臂切除手術。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以上的治療方式,無可避免要切除甲狀腺,而且即使是微創手術,都會有一個約1厘米至3厘米的小傷口。陳東飛表示,他在今年年初引入了射頻甲狀腺技術,可治療結節之餘,又可保留患者的甲狀腺。

陳東飛解釋,有關手術是醫生先於甲狀腺結節位置進行局部麻醉,將射頻細針穿刺入病灶內,透過高溫加熱令該病灶組織局部壞死,整個過程只需數分鐘,壞死組織會被機體吸收。相比傳統治療方式,大大減低了風險之外,傷口亦只有1毫米至2毫米。他指出,至今有3名病人曾接受有關治療,患者的腫瘤普遍都在一個月後縮細近半。但國外曾有病人接受手術時,因射頻過熱而令甲狀附近皮下組織出血。



參考資料: paper.wenweip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除甲狀腺結節 射頻勝開刀

吞口水感疼痛、聲沙等,需慎防甲狀腺毛病。外科專科醫生表示,本港一半人或有甲狀腺良性結節,未必需要處理,但當摸到頸部「有粒嘢」或腫脹,感到頸痛、壓迫感等,可考慮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本港今年引入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腺,患者不用留院,傷口疤痕僅一至兩毫米,康復較快。 
 陳東飛(右)指,照超聲波可揪出甲狀腺毛病。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良性結節成因不明,部分人的結節細小而不察覺,結節直徑達一至兩厘米才開始感不適。

氣管或受壓 礙患者呼吸

他又指,結節若未能及早處理,有機會愈長愈大,可能壓住聲帶而影響聲線;若壓住氣管、食道,可以引起呼吸困難及吞嚥問題。

陳東飛稱,患甲狀腺良性結節,同時出現頸部疼痛、壓迫感及異物凸出等,可考慮以手術去除部分甲狀腺,但有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且手術造成傷口較大,需全身麻醉及留院,患者康復期較長。近年韓國透過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腺,只須以放出高溫的金屬針令結節凋亡,傷口極小,患者術後不用住院。消融術今年四月引入本港,至今有三名病人接受消融術,康復情況良好。

 
「初初以為熱氣、扁桃腺炎,一路無理,原來係甲狀腺問題。」曾換腎的四十五歲李小姐兩年前發覺頸部「有粒嘢」凸出,半年後異物長大至一釐米,檢查發覺是甲狀腺良性結節。她服藥後,未見好轉,考慮到傳統切除手術的感染風險較高,不敢貿然做手術。但拖延多個月後,結節持續長大,臨床顯示結節體積有九毫升,最終今年七月接受射頻消融術,如今康復理想。

 
惡性腫瘤 新技術不適用
陳東飛指,射頻消融術可治不同體積大小的良性結節,但不適合惡性腫瘤。患者術前須透過超聲波及抽針等確定結節是否良性。他提醒,頸部有異物及聲沙等徵兆亦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如喉癌、甲狀腺癌等,市民有懷疑應盡快求醫。
 
 射頻消融術VS傳統切除手術

參考資料:http://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誰人較易患上乳癌?



◆ 直 系 親 屬 曾 患 乳 癌
◆ 一 邊 乳 房 曾 患 乳 癌

乳 癌 患 者 有 何 徵 狀 ?

◆ 乳 房 : 有 任 何 硬 塊 、 形 狀 或 大 小 有 所 改 變 、 皮 膚 出 現 點 狀 凹 陷 , 或 呈 橙 皮 狀
◆ 乳 頭 : 縮 陷 、 流 出 分 泌 物 或 出 血
◆ 腋 下 : 腫 脹 或 淋 巴 結 發 大

每 月 進 行 自 我 乳 房 檢 查 及 定 期 進 行 婦 科 檢 查 , 有 助 及 早 發 現 早 期 乳 癌 的 危 險 訊 息 。

自 我 乳 房 檢 查

◆ 須 每 月 進 行 , 不 可 間 斷
育 齡 期 的 婦 女 : 於 每 月經 期 完 畢 後 的 2-3 日 進 行 檢 查
已 閉 經 的 婦 女 : 為 方 便 記 憶 , 可 於 每 月 的 首 天 進 行 檢 查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點解我會生雞眼?





雞眼是由於反覆的磨擦和壓迫所造成的,形成境界鮮明、堅硬、黃色的增生角質丘疹或結節,大小通常為數毫米,好發於關節突出處,例如腳底足骨末端,以及小腳趾的外側、腳趾縫。雞眼就像是腳底黏著一個小石頭,只要壓迫到就十分疼痛,患者經常痛到無法正常走路。


 
雞眼的成因中,不合腳的鞋子最為常見,其他還包括穿著高根鞋,怪異的走路姿勢,解剖學上的骨骼排列異常或是先天畸型等。這些因素造成走路時身體重量集中在腳底的少數區域,反覆摩擦因此形成雞眼或是胼胝。

 
雞眼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疼痛的症狀,找出潛在的原因,避免穿太緊、太高根或是太尖頭的鞋子。臨床上常使用的治療方式為,使用有去角質作用的水楊酸藥膏或是藥水,配合削除一些增厚的角質層,通常都可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標。
 
另外還可以採用冷凍、電燒或是雷射治療。如果上述治療方式都失敗,最後才考慮手術切除。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潛在的原因沒有去除,切除後仍然有復發的可能性。

 
臨床上,雞眼常常和腳底的病毒疣(足疣)混淆,不僅患者搞不清楚,許多的醫生也分辨不清。足疣通常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的第一型、二型、四型以及五十七型所引起。我們將雞眼和足疣的鑑別診斷要點整理如表。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外痔內痔的分別

 

痔瘡可分為內痔與外痔兩種,區隔內痔與外痔的標準是以「痔」形成的位置來判定的。在肛門位置有個叫齒狀線的地方,痔若長在齒狀線以上,就叫做「內痔」,反之就叫做「外痔」。


由於齒狀線以上的肛門黏膜與內臟一樣,對疼痛較不敏感,「內痔」患者不大會感到疼痛,最明顯的症狀大概就是大便無痛出血,有時候會老覺得直腸肛門總是熱熱的有灼熱感不舒服,如此而已。


反觀「外痔」患者可就沒有這麼好過了,因為齒狀線以下肛門黏膜感覺跟體表肌膚是一樣的,對疼痛相當敏感,一旦有痔瘡出血所造成的血卡在這裡便會劇痛而造成典型的坐立難安,有時嚴重的患者,不但解便出血還會有脫肛的現象呢。

 
當然,痔瘡除了有內痔、外痔,還有一種情形是內、外痔混合一起發生而形成一整體者,此種狀況稱為「混合痔」。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