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穿耳生肉瘤愈切愈大



愛美愛型的年輕人不怕痛楚,耳朵穿滿耳洞。但原來穿耳洞的後果可大可小,分分鐘觸發瘢瘤,又稱「蟹足腫」的皮膚病變,隨時由美變醜。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 示,「蟹足腫」是指疤痕組織增生,即受傷後用作修補的纖維組織不受控地生長,形成突出疤痕,令受傷部位紅腫、肥厚,嚴重者可長出比耳朵更大的肉瘤。

廿七歲的羅小姐為澳門居民,她十六歲時於左耳耳骨穿耳洞,傷口組織幾個月後仍持續增生,更蔓延至耳殼周邊,令她十分困擾。她憶述,十多年來一直於澳門求 醫,當地醫生先後為她施手術切除三次增生組織,但疤痕再次增生;又試過手術後以類固醇針治療,但仍無助控制病情。「打針嗰下好痛,但一唔打針佢就會生。」 她無奈表示:「我依家覺得打耳洞真係好可怕。」

成因不明 或涉遺傳性

羅小姐去年來港求診,並接受冷凍治療配合壓力耳環,雙管齊下。先以攝氏零下一百九十七度的液態氮,通過特製針頭刺穿瘢瘤,以低溫破壞增生的纖維細胞及血管組織。她於今年初開始佩戴壓力耳環,預計需要佩戴六至八個月。

陳東飛解釋,醫學上暫尚未發現「蟹足腫」成因,但與傷口護理及發炎無關。他懷疑「蟹足腫」有遺傳性,他接觸過的求診者中,大部分人的父母或家人都有類似情況,因此他勸告有家族病史的市民不宜穿耳。

他解釋,「蟹足腫」是傷口不正常愈合造成,常見於上身皮膚。五成病人的增生位置在耳朵,部分病人穿耳洞約一年後才出現疤痕增生。雖然「蟹足腫」不會致命,但影響外觀,部分病人的腫脹位置更會感痕癢。

手術切除 復發率逾90%
他又指,臨床上,可直接切除瘢瘤,但可能令疤痕更大,復發率高達九成以上。

他表示,本港去年引入冷凍治療「蟹足腫」,配合使用從韓國引入的磁石壓力耳環,當地數據顯示,約七至八成病人不會復發。他暫時臨床治療過約十名病人。

不過,佩戴壓力耳環或會因太大壓力,破壞耳洞周邊組織的血管,因此初期建議戴壓力耳環兩、三小時後稍作休息,至身體適應後,每天需要佩戴八小時。

















參考資料: 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新療法凍死「蟹足腫」

「蟹足腫」是一種疤痕組織增生引起的皮膚病變。有外科專科醫生指,臨床上以年輕女性首次「穿耳洞」後,在傷口出 現蟹足腫的情況最常見,不少個案的蟹足腫甚至沿耳洞增生至耳珠位置,嚴重時蟹足腫可大如半個拳頭,垂在耳下,令患者情緒大受打擊。現有針對頑治性蟹足腫的 「合併治療」開始在港應用,能將蟹足腫「凍死」之餘,亦有效預防復發。
 
常見下巴胸臂耳朵

「蟹足腫」指的是受傷後,過度修補的纖維組織所形成突出的疤痕,當突出的纖維組織侷限於原受傷部位時,便會變得又紅又肥又厚,就像張牙舞爪的螃蟹腳。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身體上愈是張力大的位置,愈容易產生蟹足腫,像下巴、前胸、肩膀及手臂、頸部、耳垂、下巴、兩顎、上背部等。雖然蟹足腫不會致命, 但對外觀的影響卻可能使病人失去自信。約五成患者的蟹足腫增生位置,發生在耳朵。不少患者是在首次穿耳洞後,發現傷口疤痕增生,蟹足腫甚至可沿耳洞增生至 耳珠位置。


 
引入液態氮注射術

他說,臨床上,過往不少病人選擇直接切除,但刀傷癒合的過程,可能令疤痕進一步增大,而且復發率幾乎為100%。近年本港引入液態氮注射技術,配合特製針 頭,原理是以攝氏零下197度的液態氮通過特製針頭,刺穿並於瘢瘤中心開始急凍,以低溫破壞增生的纖維細胞及血管組織 ,每次治療可將瘢瘤體積減少一半至三分之二,配合注射及壓力治療,復發機會大減。
 

他又說,今年起,針對頑治耳部蟹足腫的「合併治療」引入本港,原理是以冷凍治療低溫「凍死」蟹足腫後,再以壓力儀器將耳部相關的微絲血管壓迫,形成缺氧狀態,減少疤痕細胞增生,新一代合併治療,可令耳部蟹足腫接近零復發。




參考資料:   www.hkdailynews.com.hk/NewsDetail/index/54674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疣治療



到現時為止,暫時並未有任何藥物能清澈底殺死疣這種病毒,而外用藥水,藥膏或藥貼,都有一定的復發率及副作用。患者可考慮以外科手術來治療

 
電療
電療利用電灼器張高溫把受感染的組織灼燒,破壞至底部未受感染的正常組織,使兩者分隔後再把疣刮走,及後會留有一個傷口,而傷口大小則視乎情況而定,通常一至兩星期內復原₀過程需局部麻醉,對表面的疣即使一次治療,效果非常好,不過較大及深的疣就有機會復發

 
疣 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與電療的原理差不多,不同之處是利用激光代替了電灼器,把疣的組織灼燒,破壞至底部未受感染的正常組織氣化及被吸走,同樣是有傷口的,一般一至兩星期內復原₀同樣需要局部麻醉,而復發率稍底一點

 
疣切割手術
疣切割手術是最傳統的方法,因可切割疣周圍較闊和深的範圍,盡量將所有受感染的組織切除後再縫線,復發率甚低。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除甲狀腺結節 射頻勝開刀

吞口水感疼痛、聲沙等,需慎防甲狀腺毛病。外科專科醫生表示,本港一半人或有甲狀腺良性結節,未必需要處理,但當摸到頸部「有粒嘢」或腫脹,感到頸痛、壓 迫感等,可考慮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本港今年引入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腺,患者不用留院,傷口疤痕僅一至兩毫米,康復較快。 
 陳東飛(右)指,照超聲波可揪出甲狀腺毛病。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良性結節成因不明,部分人的結節細小而不察覺,結節直徑達一至兩厘米才開始感不適。

氣管或受壓 礙患者呼吸

他又指,結節若未能及早處理,有機會愈長愈大,可能壓住聲帶而影響聲線;若壓住氣管、食道,可以引起呼吸困難及吞嚥問題。
陳東飛稱,患甲狀腺良性結節,同時出現頸部疼痛、壓迫感及異物凸出等,可考慮以手術去除部分甲狀腺,但有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且手術造成傷口較大,需全身 麻醉及留院,患者康復期較長。近年韓國透過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腺,只須以放出高溫的金屬針令結節凋亡,傷口極小,患者術後不用住院。消 融術今年四月引入本港,至今有三名病人接受消融術,康復情況良好。

 
「初初以為熱氣、扁桃腺炎,一路無理,原來係甲狀腺問題。」曾換腎的四十五歲李小姐兩年前發覺頸部「有粒嘢」凸出,半年後異物長大至一釐米,檢查發覺是甲 狀腺良性結節。她服藥後,未見好轉,考慮到傳統切除手術的感染風險較高,不敢貿然做手術。但拖延多個月後,結節持續長大,臨床顯示結節體積有九毫升,最終 今年七月接受射頻消融術,如今康復理想。

 
惡性腫瘤 新技術不適用
陳東飛指,射頻消融術可治不同體積大小的良性結節,但不適合惡性腫瘤。患者術前須透過超聲波及抽針等確定結節是否良性。他提醒,頸部有異物及聲沙等徵兆亦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如喉癌、甲狀腺癌等,市民有懷疑應盡快求醫。
 
 射頻消融術VS傳統切除手術
參考資料:http://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屬良性腫瘤 或影響吞咽 無創消融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在香港十分常見,大部分屬於良性腫瘤。由於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兩旁,腫瘤可能會壓著食道或氣管,影響患者發聲、吞咽或呼吸,嚴重可致窒息。傳統治療良性結節的手術都會於手術處留有疤痕,需留院數天;但今年引入的無創射頻消融術,不但傷口幾乎看不見,住院時間亦較短、手術費較便宜。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的內分泌器官。而甲狀腺結節是該部分組織細胞突然產生腫瘤或癌細胞等小腫塊,發病率非常高。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本港有約五成成年人有甲狀腺結節良性腫瘤,女性患者較多,每三個女患者才有一個男患者。

陳東飛指,若腫瘤太小,一般人不會察覺患有腫瘤;但若感到有硬塊壓迫著食道或氣管,或外觀上有突起物,便應求診及照超聲波檢查,然後需抽取組織化驗,判斷腫瘤屬良性或惡性。他說,有約三分二甲狀腺結節患者屬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只屬少數;更強調只要化驗後肯定腫瘤是良性,便可進行甲狀腺結節手術。

現時,治療良性結節的手術有傳統切除及內窺鏡切除手術。傳統切除術需全身麻醉,不但會留有疤痕,亦因要切除部分甲狀腺,有機會使聲線轉變或造成吞咽問題;而內窺鏡切除術雖於腋下及兩邊乳暈進行微創手術,但仍會留有1至3厘米的傷口。

陳東飛表示,今年4月首次於本港應用無創甲狀腺腫瘤消融技術,利用微針震動的摩擦力產生高溫,使腫瘤細胞壞死收縮,使腫瘤體積於六個月內縮少85%,並不用切除任何的甲狀腺組織。消融技術的手術費約4.5萬元,比傳統手術便宜約四成半,術後只有約1毫米疤痕,毋須住院。

不過,他指手術存有風險,「施行手術的醫生必須非常熟悉組織結構,否則會因微針太熱而傷到附近組織,出現內出血或使喉返神經受傷。」

兩年前,李小姐(圓圖)發現頸部左邊近氣管位置有硬物突起,拖了年半,發覺硬物變大約直徑1厘米,才到醫生檢查,確診有甲狀腺結節良性腫瘤。但因曾進行換腎手術,免疫力低而不適合進行有感染風險的傳統切除手術。最終選擇無創消融術,腫瘤體積由原本的約9mL降指現時的約1mL。醫生建議,術後患者仍需複診至少半年,以便檢查腫瘤的變化。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甲狀腺切除新法傷口小

以往甲狀腺手術一般為傳統切除或微創手術,術後都會有傷口。新引入的超微創射頻甲狀腺手術,可令傷口近乎消失,治療和復元時間亦大減。

甲狀腺為頸部甲狀軟骨下方的內分泌器官,主要控制代謝、生長速率以及調節其他身體系統。甲狀腺良性結節是常見的疾病,為甲狀腺組織細胞突然產生腫瘤、囊腫等小腫塊,患者會感到頸部有異常硬塊,須靠手術切除。

傳統甲狀腺手術缺點包括須全身麻醉和留有疤痕,術後亦有機會造成聲沙和吞咽問題。甲狀腺及小腸氣專科陳東飛醫生指,無創射頻甲狀腺手術較傳統技術安全,醫生會先進行局部麻醉,將射頻細針穿刺入病灶內,透過高溫加熱令該病灶組織局部壞死,壞死組織會被吸收。

半小時完成手術

他說該手術不會有後遺症,術後更無需住院。他表示,無創射頻甲狀腺手術可於半年內令腫瘤縮小51至85%,傷口亦變得更細。以往的甲狀腺手術需時1.5至3小時,新技術則只需半小時。


甲狀腺切除新法傷口小


























參考資料: 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