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Cold comfort for fixing unsightly skin condition



People with an unsightly scar tissue condition may benefit from a new combination treatment, says the surgeon who developed the therapy.

The technique, which involves freezing, can treat keloid an overgrowth of scar tissue that develops around a wound said Tony Chan Tung-fei.

Chan said he started using the technique earlier this year and has treated 10 patients so far. But it is not cheap, at HK$10,000 to HK$20,000 per keloid.


Keloid usually appears on earlobes, arms, shoulders, knees, chest and back. Chan said 30 percent of people will develop it after ear piercing.
Those with a family history are likely to develop keloid. The condition is also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severity of a wound such as scalds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Chan combines cryotherapy with a clip-on magnetic compression earring. Liquid nitrogen of minus 196 degrees Celsius is injected to freeze the scar and impede tissue growth.

This helps to reduce by half or two-thirds the size of the keloid. The earring suppresses capillaries so oxygen is not generated. "There is a 70 percent chance of keloid not recurring with the magnetic compression and cryotherapy. So far no patient has shown signs of recurrence," Chan said.

Patients should wear the earring for eight to 12 hours at a time.

Steroids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keloid but that carries a 90 percent recurrence rate.

Many choose to undergo surgery but during recovery the scar might become larger, he said.

A keloid sufferer, Ms Lo, 27, from Macau, had her ears pierced 10 years ago. A year later, her ear became inflamed.

"I consulted the doctor in Macau and underwent surgery three times but it kept recurring," she said.

"It looked so ugly I covered it with my hair all the time."

Lo started cryotherapy last year and now the swollen part of the ear is nearly flat. She also had steroid jabs to minimize the chance of recurrence.

Since June Lo has used magnetic compression, wearing the earring for four to five hours a day. The keloid has not come back.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thestandard.com.hk/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預防疤痕增生




燒傷/燙傷後疤痕增生的問題,對於醫生及患者都是一件頭痛的事情,燒傷後的纖維疤痕增生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因過度疤痕增生會導致關節僵硬、運動功 能喪失、活動受限、外觀醜陋等等,如果治療已經形成的疤痕,一般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治療法,基本上都能得到改善及控制。所以積極預防更尤為重要。一般情況 下,患者在進行完疤痕手術後,新的創面逐漸癒合,這時候纖維疤痕組織就開始生長了,醫生會在這時候要求患者穿戴壓力適當透氣性好、柔軟舒適的醫用康復彈力 套,它能抑制纖維組織過度過快生長,並且能保持新的癒合創面的平整,根據患者創面面積及增生的程度不同,穿戴醫用康復彈力套時間需要6個月以上甚至幾年時 間。

祛疤原理:

最新研究發現,在疤痕形生成早期應使用彈力加壓法。疤痕的部位不同可用不同的彈力套,如彈力面罩、下頜套、上肢套、彈力手套等。加壓法應堅持6個月至1年,直到疤痕完全變平、變軟,顏色變白為止。

彈力套可以用來預防和控制疤痕組織的過度增生。彈力套模擬表皮、真皮的物理參數,在傷口修復部位產生一個恆定、均衡的適度壓力,造成疤痕部位局部血供減少,膠原纖維合成降低;表面的壓力能使膠原纖維以平整的條紋狀、不過分地生長,最終,使患者有一個滿意的癒合。






參考資料: http://keloid.com.hk/prevention.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什麼是疤痕增生?(瘢瘤)?



有沒有試過穿耳後,耳珠長出紅腫的肉芽;又或者肩膀傷口出現如腫瘤般的組織增生,擴散至疤痕以外,引起痕癢及痛楚?以上的肉芽及腫瘤可稱為瘢痕(Keloid),是由疤痕組織增生而成,無論是大小傷口,均有機會出現。由於瘢瘤會有礙外觀及引起身體不適,新一代的冷凍疤痕治療法(CryoShape),能有效縮小瘢痕瘤,透過針管注入液態氮,增生組織會很快被冷凍壞死及脫落,較以往疤痕治療方法優勝。


瘢瘤形成的原因

雖然醫學界仍然未能確實找出瘢瘤的成因,但遺傳及種族的因素亦會大大增加出現瘢瘤的機會。在遺傳方面,部分疤痕患者的近親亦同樣長有瘢瘤,有的更可能相隔數代出現。而在種族方面,非洲人最常患上瘢瘤,其次為亞洲人,白人則較少患有。


我有瘢痕嗎

與前所述,無論是大小傷口,小如暗瘡、水痘、穿耳、抓傷、蚊叮蟲咬或注射卡介苗,大如創傷及燒傷等,均有機會出現瘢瘤,故此切忌因傷口較小,便掉以輕心。有別於疤痕,瘢瘤不會隨時間減淡及撫平,相反疤痕組織會在傷口上或傷口發炎後增生,有的更會延伸至疤痕以外範圍。

瘢瘤顏色多為粉紅、紅或紫色,呈拱形及凸出。一般情況下,受影響位置會出現痕癢、腫脹、繃緊,而部分較大體積的瘢瘤,除了影響外觀外,更會引起痛楚。


哪些位置較易出現瘢痕?

瘢瘤較易在背部、胸部、耳珠及肩膀的傷口位置出現,醫學界研究估計此情況疑與該部位的成纖維細胞不受控有關;而下巴位置亦有機會出現疤痕增生。






參考資料: http://keloid.com.hk/scar.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輸精管結扎手術 (二)

 無針刺麻醉

以往局部麻醉多采用針筒將麻醉藥直接注射於陰囊皮膚,陰囊皮膚因充斥麻醉液而脹起, 脹起的陰囊皮膚會阻礙鎖定輸精管位置,本診所采用的噴射式麻醉器,以高速壓力原理, 將麻醉液快速及平均地穿抵皮下, 此方法既免除針刺之苦, 亦讓外科醫生只要用一只巧手 就能精准找到輸精管。

無刀輸精管結紥手術

無刀輸精管結紥手術則針對傳統的輸精管結紥手術加以改良,用一組簡單但特殊的器械。 打開陰囊表皮不再用刀片,醫生用環鉗鎖定輸精管位置,以尖鉗戳開一個約0.3 - 0.5cm 的創口,再以環鉗將輸精管拉出皮外進行手術。 由於創口只有0.5cm ,術後可不需針線 縫合,大幅降低手術時與術後的疼痛,血腫與感染機率。
解決方法

输精管结扎 <wbr><wbr>(二)  输精管结扎 <wbr><wbr>(二)


避孕效果:

因手術後, 輸精管結扎口以上的管內仍有精子的, 一般要經過大約15-20次射精才可 完全排淨,所以手術後初期還是建議采用其他避孕方法,而最好的就是於手術後在指定 的日期內,作精液樣本化驗,以證實精液中沒有精子存在,才無須避孕。
傷口護理及注意事項:




  •     保持傷口清潔,一周內避免行房。
  •     因陰囊松弛,滲血容易產生血腫, 如有血腫發生, 可壓迫、冰敷防止血腫繼續擴大, 如沒 有改善請前往就醫。
  •     傷口縫線會自然脫落,不需拆線。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輸精管結扎手術 (一)




男性輸精管結扎 手術的目的,就是把輸精管切斷、打結或綁死,使精蟲無法運送, 以達致避孕效果,而其避孕率頗高。


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部份男仕會誤以為輸精管結扎會對性能力或荷爾蒙的制造及分泌有所影響。其實 男性荷爾蒙是由睪丸制造出來經由血管輸送到全身各器官, 而不是由輸精管排出。 性欲是由男性荷爾蒙控制, 勃起、高潮、射精由神經控制 , 而結扎後並不代表沒有 了精液, 因精液的主要來源是來自貯精囊的分泌, 但不含精蟲, 部份精液由攝護腺產 生, 也是不含精蟲的, 精液的其余部分來自尿道腺體的分泌, 而真正來自睪丸的精蟲 所占的精液體積也不到1%,所以結扎後的精液『量』是不會有所改變的。

結扎後, 睪丸裡雖然會繼續產生精子, 但因精子已不能經輸精管排出體外, 當性交達 致逅潮時, 射精過程依然照常進行, 只是精液中沒有精子, 不會使女方懷孕, 達致永久 避孕的效果,而精液也會自動被身體吸收,這亦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現代夫妻可以透過理性溝通,決定想要生養幾個子女。如果已有了愛的結晶,不想再 多生造成負擔時,男性輸精管結扎是相當可以考慮的避孕方式。

過去許多人對男性結扎不了解或是因大男人主義心態而對結扎產生排斥。但這幾年我們 發現好男人愈來愈多,大多數男士都能體恤女性懷孕生產過程的辛勞痛苦,樂意接受結 扎手術。

診所采用無刀口輸精管結扎手術,不須針刺麻醉,不須用刀切割,也不須要縫線、手 術時間只需20分鐘。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何時是女人之脆弱時 ?




除了心理上的脆弱時候, 原來女性的身體在某些時候亦會較平時弱。女性讀者可能已猜到是每月的月經來潮時。這時候, 妳的身體會較易疲倦, 較易生病, 皮膚會較易敏感或生暗瘡, 而妳的特別部位(陰部)亦和其他部位一樣, 會比較弱, 所以很多女性在月經後會較易有痕癢或感染。 除了月經的日子外, 女性懷孕、壓力大、或食避孕藥期間, 特別部位的抵抗力亦會較差, 較易受感染。



為什麼特別部位會在這些時候較弱呢?其 實,女性特別部位的理想pH值(酸鹼值)約為3.8至4.2,比身體其他部位較酸, 這酸性環境的作用為一層天然保謢膜,有助預防感染。但在上述的特別日子,女性因為受荷爾蒙影響, 特別部位的pH值會高於理想的3.8 至4.2, 這樣, 天然酸性保護功能便減弱,令妳較易受感染。



這些特別日子,我們除了要更加注意個人衛生及清潔外,亦可選用一些女性衛生潔膚液, 於這些脆弱時期提供額外保謢, 加強特別部位天然保護膜之功能, 預防感染。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甲狀腺超聲波偵測 病人免拮針之苦

怕痛的甲狀腺結節病人或可免受「拮」針之苦。香港平均每2人有1人患甲狀腺結節,需觸診及超聲波檢查來判斷結節屬良性或惡性,必要時需穿刺檢查,抽取組織化驗。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穿刺檢查有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結果。最新引入「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利用超聲波影像分析結節屬良性或惡性,可提高診斷準確度,並減少不必要的穿刺檢查。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組織細胞突變產生的腫瘤及囊腫等腫塊,分良性及惡性。良性俗稱「大頸泡」,若體積不大,並無引致身體不適,可毋須治療。但如屬惡性,即甲狀腺癌,則需以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逾90%可治愈。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約30%至50%成人有甲狀腺結節,絕大部分不構成健康問題,僅約10%屬惡性。

為更簡單快捷識別高危的結節,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在電腦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可自動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及鈣化點等情況分析計算。以往病人接受超聲波檢查,若未能肯定結節屬良性或惡性,需做入侵性的細胞穿刺檢查,抽取組織化驗。採用新電腦系統,可免除穿刺。

陳東飛解釋,穿刺檢查是目前醫學界判斷甲狀腺癌的「金」標準,但仍有可能刺不中組織,化驗結果出現假陰性。有15%機會出現不確定的化驗結果,有一定局限性,「若確定唔到,病人一係再抽,一係寧願做手術。若術後證實係良性,代價就係冇咗一半甲狀腺同留有疤痕。」他至今用新系統為近20名病人診治,誤差少於0.1%,可免卻病人「捱不必要抽針」及降低醫療成本。












參考資料: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119/bkn-20170119000504352-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