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腋下開窿 割大頸泡不留痕



頸 部 突 然 腫 脹凸 起 , 一 般 人 稱 為 「 大 頸 泡 」 , 可 能 是 患 上 甲 狀 腺 腫 瘤 , 可 引 起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有 病 者 因未 察 覺 腫 瘤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若 不 加 理 會 , 有 機 會 演 變 成 癌 症 。 傳 統 甲 狀 腺 瘤 手 術 會 在 頸 部 留 下 有 如 蜈 蚣 狀 明 顯 疤 痕 , 近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微 創 手 術 , 只 須 於 乳 暈 或 腋 下 開 數 個 小 洞 , 直 接 通 向 頸 部 切 除 腫 瘤, 術 後 接 近 無 疤 痕 , 但 不 適 用 於 過 大 的 腫 瘤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參考資料: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90204/new/new_a65c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什麼是疤痕增生(瘢瘤)?

有沒有試過穿耳後,耳珠長出紅腫的肉芽;又或者肩膀傷口出現如腫瘤般的組織增生,擴散至疤痕以外,引起痕癢及痛楚?以上的肉芽及腫瘤可稱為瘢痕 (Keliod),是由疤痕組織增生而成,無論是大小傷口,均有機會出現。由於瘢瘤會有礙外觀及引起身體不適,新一代的冷凍疤痕治療法 (CryoShape),能有效縮小瘢痕瘤,透過針管注入液態氮,增生組織會很快被冷凍壞死及脫落,較以往疤痕治療方法優勝。


 

瘢瘤形成的原因

雖然醫學界仍然未能確實找出瘢瘤的成因,但遺傳及種族的因素亦會大大增加出現瘢瘤的機會。在遺傳方面,部分疤痕患者的近親亦同樣長有瘢瘤,有的更可能相隔數代出現。而在種族方面,非洲人最常患上瘢瘤,其次為亞洲人,白人則較少患有。

 

我有瘢痕嗎

與前所述,無論是大小傷口,小如暗瘡、水痘、穿耳、抓傷、蚊叮蟲咬或注射卡介苗,大如創傷及燒傷等,均有機會出現瘢瘤,故此切忌因傷口較小,便掉以輕心。有別於疤痕,瘢瘤不會隨時間減淡及撫平,相反疤痕組織會在傷口上或傷口發炎後增生,有的更會延伸至疤痕以外範圍。

瘢瘤顏色多為粉紅、紅或紫色,呈拱形及凸出。一般情況下,受影響位置會出現痕癢、腫脹、繃緊,而部分較大體積的瘢瘤,除了影響外觀外,更會引起痛楚。

 

哪些位置較易出現瘢痕?

瘢瘤較易在背部、胸部、耳珠及肩膀的傷口位置出現,醫學界研究估計此情況疑與該部位的成纖維細胞不受控有關;而下巴位置亦有機會出現疤痕增生。










參考資料:  http://keloid.com.hk/scar.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副甲狀腺



副甲狀腺,一個大眾陌生的內分泌器官,惟它在人體擔任重要角色,透過分泌副甲狀腺素,調節身體的鈣質平衡,一旦出現副甲狀腺增生或腺瘤,便會令體內鈣質過多。副甲狀腺瘤的早期徵狀不明顯,不少患者也是因長期鈣質過高出現併發症,例如骨質疏鬆或腎石等,經檢驗後才確診患上副甲狀腺增生。由於該症並不可透過藥物根治,故此患者應及早進行手術,把有問題的副甲狀腺切除。


 什麼是副甲狀腺?
 
 又名甲狀膀腺的副甲狀腺,是人體的內分泌器官,位於頸部,共有四粒,每粒約一至五毫米大小。由於人體內大部分鈣質藏在骨骼內,副甲狀腺會透過分泌副甲狀腺素(PTH),調節身體的鈣質平衡,令神經、肌肉及各器官也得到適當的鈣質份量。副甲狀腺是以反饋機制的形式運作,會自動檢測身體的血液鈣質濃度,一旦鈣質過高或過低,會自動調節副甲狀腺素的分泌量。

不過,若副甲狀腺增生或長出腺瘤,會引致副甲狀腺亢進,分泌過多的副甲狀腺素,令鈣質失去平衡,大部分個案也是原發性因素,成因不明。當中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的患者,其中一粒副甲狀腺出現不正常增生的情況,而其餘百分之五至十的患者,則是四粒副甲狀腺也同樣增生。




參考資料: http://genesis-surgery.com/parathyroid.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離開狐臭 (多汗症) - 多汗症 / 狐臭手術,狐臭治療


 

多汗症 / 狐臭

輕度至中度的多汗症可以用止汗噴霧。將噴霧噴於乾的皮膚表面,便可逹到止汗的效果。由於藥物治療副作用多,而且成效低,一般都不會採用。

其次是注射肉毒杆菌,效果可維持六個月,需定期注射。雖然每次要注射多逹一百個 (很多)位置,但優點是,即使有副作用,半年後會隨藥效消失。

另一種治療,離子透式技術(Ionophoresis),讓患者可安坐家中接受狐臭治療,所需儀器需於美國及歐洲購置。治療時將皮膚浸於生理盬水中,然後通電,初時每星期四次,每次三十分鐘,情況好轉後只需每月一次。不過,部份患者可能會感到麻煩而不選用此治療。

 

多汗症 / 狐臭手術

當所有治療都失效時,可考慮施手術,移除引致出汗的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是自主神經的一種,位於肺部後的脊椎。交感神經於大部份位置都與其他神經線重疊,只有在胸椎較分離。
由於每節的脊骨底部都有個結節,是神經線交接的地方,所以手術的目標是切除這個結節。是項手術同時適合手及腋下的多汗症。

即使是微創狐臭手術,不同醫生會有不同的切口。有醫生會以單一切口 (10-15 mm),經切口放入鏡頭及手術刀。亦有醫生會有三個5mm的切口,其中一個放鏡頭,另外兩個切口放入手術儀器,相對單一切口,雖然多了兩個傷口,但相對較靈活。

 

手術分三種方法進行

  • 電刀 - 用電流將結節電死,但由於結節仍留在體內,所以復發率較高
  • 止血夾 - 用止血夾夾住供血的血管,令結節缺血死亡,但狐臭手術不可還原,而且傷口大
  • 切除 - 手術較以上兩個複雜,但手術復發率最低,而且最有效
多汗症 / 狐臭手術一般需要一小時左右,需留院觀察一晚,手術後可能會有數日胸痛,少數會持續數星期。




參考資料: www.miradry.hk/hyperhidrosis-treatme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何時是女人之脆弱時 ?




除了心理上的脆弱時候, 原來女性的身體在某些時候亦會較平時弱。女性讀者可能已猜到是每月的月經來潮時。這時候, 妳的身體會較易疲倦, 較易生病, 皮膚會較易敏感或生暗瘡, 而妳的特別部位(陰部)亦和其他部位一樣, 會比較弱, 所以很多女性在月經後會較易有痕癢或感染。 除了月經的日子外, 女性懷孕、壓力大、或食避孕藥期間, 特別部位的抵抗力亦會較差, 較易受感染。



為什麼特別部位會在這些時候較弱呢?其 實,女性特別部位的理想pH值(酸鹼值)約為3.8至4.2,比身體其他部位較酸, 這酸性環境的作用為一層天然保謢膜,有助預防感染。但在上述的特別日子,女性因為受荷爾蒙影響, 特別部位的pH值會高於理想的3.8 至4.2, 這樣, 天然酸性保護功能便減弱,令妳較易受感染。



這些特別日子,我們除了要更加注意個人衛生及清潔外,亦可選用一些女性衛生潔膚液, 於這些脆弱時期提供額外保謢, 加強特別部位天然保護膜之功能, 預防感染。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屬良性腫瘤 或影響吞咽 無創消融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在香港十分常見,大部分屬於良性腫瘤。由於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兩旁,腫瘤可能會壓著食道或氣管,影響患者發聲、吞咽或呼吸,嚴重可致窒息。傳統 治療良性結節的手術都會於手術處留有疤痕,需留院數天;但今年引入的無創射頻消融術,不但傷口幾乎看不見,住院時間亦較短、手術費較便宜。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的內分泌器官。而甲狀腺結節是該部分組織細胞突然產生腫瘤或癌細胞等小腫塊,發病率非常高。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本港有約五成成年人有甲狀腺結節良性腫瘤,女性患者較多,每三個女患者才有一個男患者。

陳東飛指,若腫瘤太小,一般人不會察覺患有腫瘤;但若感到有硬塊壓迫著食道或氣管,或外觀上有突起物,便應求診及照超聲波檢查,然後需抽取組織化 驗,判斷腫瘤屬良性或惡性。他說,有約三分二甲狀腺結節患者屬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只屬少數;更強調只要化驗後肯定腫瘤是良性,便可進行甲狀腺結節手術。

現時,治療良性結節的手術有傳統切除及內窺鏡切除手術。傳統切除術需全身麻醉,不但會留有疤痕,亦因要切除部分甲狀腺,有機會使聲線轉變或造成吞咽問題;而內窺鏡切除術雖於腋下及兩邊乳暈進行微創手術,但仍會留有1至3厘米的傷口。

陳東飛表示,今年4月首次於本港應用無創甲狀腺腫瘤消融技術,利用微針震動的摩擦力產生高溫,使腫瘤細胞壞死收縮,使腫瘤體積於六個月內縮少85%,並不用切除任何的甲狀腺組織。消融技術的手術費約4.5萬元,比傳統手術便宜約四成半,術後只有約1毫米疤痕,毋須住院。

不過,他指手術存有風險,「施行手術的醫生必須非常熟悉組織結構,否則會因微針太熱而傷到附近組織,出現內出血或使喉返神經受傷。」

兩年前,李小姐(圓圖)發現頸部左邊近氣管位置有硬物突起,拖了年半,發覺硬物變大約直徑1厘米,才到醫生檢查,確診有甲狀腺結節良性腫瘤。但因 曾進行換腎手術,免疫力低而不適合進行有感染風險的傳統切除手術。最終選擇無創消融術,腫瘤體積由原本的約9mL降指現時的約1mL。醫生建議,術後患者 仍需複診至少半年,以便檢查腫瘤的變化。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冷凍治療(CryoShape)

有效治療疤痕增生的方法:冷凍治療(CryoShape)

目前醫學界有多種治療瘢瘤的方法,惟未能全面徹底阻止組織增生,復發機會亦較高,容易長出更大的瘢痕。近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確認其治療瘢瘤功效的冷凍治療(CryoShape),便能打破以往其他治療方法的限制。

透過溫度的改變破壞細胞,令壞死的細胞結痂脫落,減低復發機會。其實早在70至80年代,醫學界已採用冷凍治療,以液化氣體消除疣及痣等,直至90年代後期,醫學界更開始研究冷凍治療應用在瘢瘤上的可行性。

 

冷凍治療過程

手術約需時10至60分鐘,視乎個人情況及瘢瘤大小而定,並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手術進行時,外科醫生先將長針插入瘢瘤內,小樽內的液態氮會灌入冷凍治療槍內,令長針急速變冷藉著超低溫度使細胞結晶,導致脫水,使細胞冷凍壞死,破壞瘢瘤內的深層組織。

外科醫生會在適當情況下,停止再輸入液態氮,讓瘢瘤解凍。患者在包紮傷口後,便可離開,不用留院,如常活動。一般情況下,傷口約在2至4星期內痊癒,壞死的細胞會結痂脫落。

 

冷凍治療的術後護理

術後部分患者的傷口會出現疼痛、紅斑、皮下水腫、皮下出血及色素減弱等,惟很快便會痊癒,患者只要每日清洗傷口及保持乾爽,防止傷口受感染便可。

 

冷凍治療的風險

對麻醉藥敏感, 傷口發炎等一般手術風險。




參考資料: http://keloid.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