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甲狀腺射頻消融 免開刀之苦


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本港平均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患上此症,當中又以女性患者較多。由於徵狀不易察覺,令很多患者延誤診治。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不正常的組織增生,要先判斷結節大小,以及屬良性或惡性,才能決定最佳的治療方針。

據統計,約10%甲狀腺結節個案屬惡性甲狀腺腫瘤。醫生會以觸診、超聲波檢查、抽針等方式作出診斷。陳東飛指,「惡性腫瘤固然要盡快做手術,若是良性則可先行觀察,但如大於2厘米並出現壓迫症狀,一般也建議病人接受治療。」

傷口細恢復快
傳統切除手術會令患者留有明顯疤痕,影響外觀,更會損害甲狀腺功能,因此令不少人卻步。近年,本港引入甲狀腺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不但傷口較細和恢復較快,副作用也相對輕微。

陳東飛解釋,「RFA屬微創手術,不會損害正常甲狀腺組織,可完整保留甲狀腺功能。雖然同樣有可能出現傷口發炎、出血、聲線受損等風險,但比率遠比傳統手術為低。」

縮小結節逾六成
美國《內分泌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剛於今年5月刊登一份研究,比較激光切除術和射頻消融術在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效用。結果發現,兩項技術在縮小甲狀腺結節方面非常有效,其中射頻消融術在治療6個月後縮小結節的體積達64.3%,較激光切除術高11.1個百分點。兩者的安全性同樣令人十分滿意,其中射頻消融術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較激光切除術低6個百分點。

一小時完成
治療過程方面,射頻消融術可在日間手術中心以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醫生會藉由超聲波導引,將探針放置在結節位置緩慢移動,藉針尖放出的能量令結節組織壞死。過程中,病人須盡量避免吞嚥口水。醫生會和患者保持談話,確保熱力沒有影響病人的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手術一般需時45至60分鐘左右,視乎結節大小及病情而定。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7%94%B2%E7%8B%80%E8%85%BA%E5%B0%84%E9%A0%BB%E6%B6%88%E8%9E%8D-%E5%85%8D%E9%96%8B%E5%88%80%E4%B9%8B%E8%8B%A6-22491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腋下開窿 割大頸泡不留痕

頸 部 突 然 腫 脹凸 起 , 一 般 人 稱 為 「 大 頸 泡 」 , 可 能 是 患 上 甲 狀 腺 腫 瘤 , 可 引 起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有 病 者 因未 察 覺 腫 瘤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若 不 加 理 會 , 有 機 會 演 變 成 癌 症 。 傳 統 甲 狀 腺 瘤 手 術 會 在 頸 部 留 下 有 如 蜈 蚣 狀 明 顯 疤 痕 , 近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微 創 手 術 , 只 須 於 乳 暈 或 腋 下 開 數 個 小 洞 , 直 接 通 向 頸 部 切 除 腫 瘤, 術 後 接 近 無 疤 痕 , 但 不 適 用 於 過 大 的 腫 瘤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參考資料: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90204/new/new_a65c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無創甲狀腺癌篩查 準確度高達九成九

頸部無故出現硬塊,難免令人憂慮,最擔心是患上甲狀腺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甲狀腺癌在2014年錄得795宗新症,當中648人為女士,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五。為了有效識別高危的甲狀腺結節,香港早前引入了全球首個「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簡稱CAD),有助安全快捷地揪出早期甲狀腺癌,提升治愈機會。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開刀加電療醫瘢痕瘤復發率低

瘢痕瘤不單影響外觀,亦會引起痕癢、繃緊及痛楚,對病人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構成影響,有醫生從美國引入新治療方式、以電療技術配合傳統的切除手術,指新療法的治療率逾98%,復發率遠低於其他治療方式。

平均每100人中有3人有遺傳性瘢痕瘤體質,瘢痕瘤的形成是由於幫助傷口癒合的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令疤痕不斷向四周蔓延,超出原本受傷的範圍,形成蟹爪般的凸出疤痕,並且最常出現在胸部、背部、肩膀、上臂︴耳朵或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除手術所造成的傷口外,蚊叮蟲咬、暗瘡、抓傷及注射卡介苗等都有可能令有瘢痕瘤體質的人出現瘢痕瘤,建議市民如果知道自己有該體質,應避免為打扮而非必要地造成傷口、例如穿耳及脫墨。

患者過往可以透過手術將瘢痕瘤切除、注射類固醇或冷凍療法醫治瘢痕瘤,但三個治療方式的復發率分別有八成、五成及兩成,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調查發現,以淺層電療配合切除手術可以將病人的瘢痕瘤復發率大幅降低至2%。

三十多歲的家庭主婦溫小姐去年8月亦曾使用新療法醫治瘢痕瘤,她指新療法的治療成果較預期好,瘢痕瘤的疤痕並不顯眼,只要抹些粉底就可以遮蔽,外出時可以選擇低胸衣服,令自己的自信心有所提升。

電療須連續做3天至4天

臨床腫瘤科醫生陳亮祖指,新療法採用淺層電療,有別於癌症治療、「電療只是集中在皮膚表面、深度只有1毫米至2毫米,輻射量和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所以好安全,副作用極少。」

他指新療法屬日間手術,醫生切除手術後24小時內首次為病人進行電療,每次過程只需約半小時,唯一不方便是電療要連續做3天至4天,病人需每日來回醫院。













參考資料: https://genesis-surgery.com/keloid-radiotherapy-hk.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生唔生 男人話晒事

第四次做爸爸的藝人林盛斌早前表示考慮做結紮手術,讓豐有妊娠糖尿病的太太無後顧之憂。Bob體恤太太的想法固然值得嘉許。從控制生育的角度,男士結紮的風險和過程都比女士簡單,毋須間刀或住院,20至30分鐘便可完成。只是不少人道聽途説,擔心絕育後會影響射精或性能力而卻步。

其實男士結紮手術,純粹是將輸精管封閉,令精液内再無精蟲,以達到避孕效果。由於精液的主要成分是前列腺和輸精管分泌的蛋白質,精蟲佔的比例只有約 1%。故手術後射精能力和精液量不會有大分別 ,而留在睾丸內的精蟲會被身體自行吸收,不會影響健康。

至於男士勃起功能,是由男性荷爾蒙、陰莖的血管組織和神經組織控制。跟精蟲能否排出體外無關。因此手術絕對不會影響男士的性能力。

相比其他避孕方法,如女士長期服食避孕丸,會增加患血壓高、心臓病、子宮或乳房腫瘤的風險,用避孕套亦非萬無一失:男士輸精管結紮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9.8%,意外懷孕的機會接近零。最重要是過程簡單,可透過無刀無針的手術方 法。於診所內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

手術時,醫生會利用噴射式麻醉槍, 令麻醉液穿過陰囊皮膚直達輸精管。然後用尖鉗戳開一個細小的創口,將輸精管拉出進行結紮。由於創口只有0.3至0.5厘 米,可毋須縫針,待傷口約一星期後自然癒合,使可回復性生活。

惟要注意是術後初期,輸精管與前列腺的管道仍會有漏網的精蟲,故頭兩三個月進行性行為時最好做足避孕措施。並建議手術後3個月做精液樣本化驗。若精蟲 的數量為零,即代表成功,毋須再避孕。

醫學進步,無論想不想生小孩都有方法解決。而且方法愈趨簡單。就如男士絕育既安全亦不會影響性福。如果愛惜太太,不想因意料之外的小生命帶來經濟負 擔,男性輸精管結紮絕對是值得考慮的避孕方法。


外科專科醫生 陳東飛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什麼是疤痕增生?(瘢瘤)?



有沒有試過穿耳後,耳珠長出紅腫的肉芽;又或者肩膀傷口出現如腫瘤般的組織增生,擴散至疤痕以外,引起痕癢及痛楚?以上的肉芽及腫瘤可稱為瘢痕(Keloid),是由疤痕組織增生而成,無論是大小傷口,均有機會出現。由於瘢瘤會有礙外觀及引起身體不適,新一代的冷凍疤痕治療法(CryoShape),能有效縮小瘢痕瘤,透過針管注入液態氮,增生組織會很快被冷凍壞死及脫落,較以往疤痕治療方法優勝。


瘢瘤形成的原因

雖然醫學界仍然未能確實找出瘢瘤的成因,但遺傳及種族的因素亦會大大增加出現瘢瘤的機會。在遺傳方面,部分疤痕患者的近親亦同樣長有瘢瘤,有的更可能相隔數代出現。而在種族方面,非洲人最常患上瘢瘤,其次為亞洲人,白人則較少患有。


我有瘢痕嗎

與前所述,無論是大小傷口,小如暗瘡、水痘、穿耳、抓傷、蚊叮蟲咬或注射卡介苗,大如創傷及燒傷等,均有機會出現瘢瘤,故此切忌因傷口較小,便掉以輕心。有別於疤痕,瘢瘤不會隨時間減淡及撫平,相反疤痕組織會在傷口上或傷口發炎後增生,有的更會延伸至疤痕以外範圍。

瘢瘤顏色多為粉紅、紅或紫色,呈拱形及凸出。一般情況下,受影響位置會出現痕癢、腫脹、繃緊,而部分較大體積的瘢瘤,除了影響外觀外,更會引起痛楚。


哪些位置較易出現瘢痕?

瘢瘤較易在背部、胸部、耳珠及肩膀的傷口位置出現,醫學界研究估計此情況疑與該部位的成纖維細胞不受控有關;而下巴位置亦有機會出現疤痕增生。






參考資料: http://keloid.com.hk/scar.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