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瘤不單影響外觀,亦會引起痕癢、繃緊及痛楚,對病人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構成影響,有醫生從美國引入新治療方式、以電療技術配合傳統的切除手術,指新療法的治療率逾98%,復發率遠低於其他治療方式。
平均每100人中有3人有遺傳性瘢痕瘤體質,瘢痕瘤的形成是由於幫助傷口癒合的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令疤痕不斷向四周蔓延,超出原本受傷的範圍,形成蟹爪般的凸出疤痕,並且最常出現在胸部、背部、肩膀、上臂︴耳朵或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除手術所造成的傷口外,蚊叮蟲咬、暗瘡、抓傷及注射卡介苗等都有可能令有瘢痕瘤體質的人出現瘢痕瘤,建議市民如果知道自己有該體質,應避免為打扮而非必要地造成傷口、例如穿耳及脫墨。
患者過往可以透過手術將瘢痕瘤切除、注射類固醇或冷凍療法醫治瘢痕瘤,但三個治療方式的復發率分別有八成、五成及兩成,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調查發現,以淺層電療配合切除手術可以將病人的瘢痕瘤復發率大幅降低至2%。
三十多歲的家庭主婦溫小姐去年8月亦曾使用新療法醫治瘢痕瘤,她指新療法的治療成果較預期好,瘢痕瘤的疤痕並不顯眼,只要抹些粉底就可以遮蔽,外出時可以選擇低胸衣服,令自己的自信心有所提升。
電療須連續做3天至4天
臨床腫瘤科醫生陳亮祖指,新療法採用淺層電療,有別於癌症治療、「電療只是集中在皮膚表面、深度只有1毫米至2毫米,輻射量和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所以好安全,副作用極少。」
他指新療法屬日間手術,醫生切除手術後24小時內首次為病人進行電療,每次過程只需約半小時,唯一不方便是電療要連續做3天至4天,病人需每日來回醫院。
參考資料: https://genesis-surgery.com/keloid-radiotherapy-hk.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這是一個教育博客專注於香港外科手術, 手術包括割包皮, 子宮, 陰莖, 陰道, 乳房, 包皮, 癌症, 甲狀腺, 性病, 肛門, 痣, 尿道, 疣,乳頭, 痔瘡, 肺癌, 乳癌, 大腸, 肝癌, 小腸, 腫瘤, 尿道炎, 睪丸, 直腸癌, 小腸氣等等, 及一般息肉切除,復原過程, 麻醉過程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VR 點只打機咁簡單
今時今日,打機再不是玩物喪志,除了電競帶來的各種商機,VR虛擬實境亦不再局於遊戲領域,更可應用於醫療層面,推動醫療技術發展。
VR的原理是透過3D顯示器和密封式耳筒,讓玩家在視覺和聽覺上脫離真實環境,沉浸在遊戲角色之中。作為外科醫生,筆者覺得VR最大用途是疼痛控制。最常見是面對手術時,不少人會覺得緊張、焦慮,這些情緒反應會令人對痛覺加倍敏感,小痛化大。相比以往借助音樂或按摩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VR不只能更有效舒緩緊張情緒,美國有研究發現,VR有助急性或慢性痛症病人減少約40至50%的痛楚,對嗎啡止痛劑的需求可減少約30至50%。
筆者最近為一位病人進行局部麻醉的瘢痕疙瘩冷凍治療時,亦用上了VR系統,手術期間她完全投入在遊戲當中,成功克服了對治療的恐懼和不適感覺。
與此同時,VR還可以用於手術訓練。例如在處理一些複雜的手術前,醫生可透過3D影像模擬手術過程,通過反覆練習,從而提升手術的準確度。
而VR用於情緒病治療和復康治療近年亦越趨廣泛。例如治療驚恐症很多時會採用的「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是將病人帶到他們最懼怕的環境,幫他們克服恐懼。同樣的治療,現時病人只需戴上VR眼鏡,就如身歷其境,令治療過程更安全舒適,病人更容易接受。
VR另一個值得推廣的用途,是用於中風或視障人士的復康治療,讓醫護人員透過虛擬影像,確切體會到當事人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繼而提供更適切的援助。
VR結合醫療,最大好處是副作用少、價錢平,只需購置一部數千元的顯示器就可用於臨床治療。參考外國的兒童醫院或癌症中心的經驗,引入了VR系統後,不僅大大減輕了病人治療過程的痛苦,更可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預期隨着VR技術不斷演進,將會為醫療及外科手術增添無限可能,令更多病人受惠。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醫生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VR的原理是透過3D顯示器和密封式耳筒,讓玩家在視覺和聽覺上脫離真實環境,沉浸在遊戲角色之中。作為外科醫生,筆者覺得VR最大用途是疼痛控制。最常見是面對手術時,不少人會覺得緊張、焦慮,這些情緒反應會令人對痛覺加倍敏感,小痛化大。相比以往借助音樂或按摩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VR不只能更有效舒緩緊張情緒,美國有研究發現,VR有助急性或慢性痛症病人減少約40至50%的痛楚,對嗎啡止痛劑的需求可減少約30至50%。
筆者最近為一位病人進行局部麻醉的瘢痕疙瘩冷凍治療時,亦用上了VR系統,手術期間她完全投入在遊戲當中,成功克服了對治療的恐懼和不適感覺。
與此同時,VR還可以用於手術訓練。例如在處理一些複雜的手術前,醫生可透過3D影像模擬手術過程,通過反覆練習,從而提升手術的準確度。
而VR用於情緒病治療和復康治療近年亦越趨廣泛。例如治療驚恐症很多時會採用的「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是將病人帶到他們最懼怕的環境,幫他們克服恐懼。同樣的治療,現時病人只需戴上VR眼鏡,就如身歷其境,令治療過程更安全舒適,病人更容易接受。
VR另一個值得推廣的用途,是用於中風或視障人士的復康治療,讓醫護人員透過虛擬影像,確切體會到當事人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繼而提供更適切的援助。
VR結合醫療,最大好處是副作用少、價錢平,只需購置一部數千元的顯示器就可用於臨床治療。參考外國的兒童醫院或癌症中心的經驗,引入了VR系統後,不僅大大減輕了病人治療過程的痛苦,更可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預期隨着VR技術不斷演進,將會為醫療及外科手術增添無限可能,令更多病人受惠。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醫生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微創切除神經可治手腳多汗
實習記者吉澤宇報道:流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無故大量出汗,卻會引起很多社交上的尷尬問題。對於一些普通止汗劑都解決不了的多汗症,可透過新的微創手術解決。
根據統計,現時本港每一百名人士中,有一至四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多汗症問題。香港精研微創外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現時已經有了解決手汗、腳汗的微創治療的新方案,汗腺的分泌是由交感神經所控制,當中影響出汗多少的因素,除包括高溫外,還包括當事人的情緒、活動狀態及神經緊張程度等。
陳東飛表示,手汗的治療可分為手術及非手術治療。一般情況下,患者多會先接受非手術性的治療,包括使用局部乾燥劑或在患處注入肉毒桿菌素等,不過這種效果只是暫時性。至於治療手汗的手術,常見的是「胸腔交感神經切除術」,胸交神經位於頸椎旁邊,其一作用為控制上肢排汗,手術利用內視鏡經胸部小孔切口進入胸腔,切除胸部的交感神經,將胸部交感神經第二至五節夾住,手術需全身麻醉進行,適用於最嚴重的手汗患者,亦可治療腋臭,手術費大概是五萬至六萬。至於處理腳汗問題可分為兩種:第一,同時伴有手汗問題人士先考慮接受胸腔交感神經切除術,如無改善或出現補償性出汗問題,可考慮接受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第二,單一腳出汗問題可直接接受內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
交感神經切除手術治療手汗後,「補償性多汗」是身體的代償反應,指身體將本應手部排出的汗水經其他位置的汗腺排出,導致該部位出現多汗問題。若多汗問題在腋下,可能還有機會補救,因為手汗是第二對交感神經,腋下是第三對交感神經,手術時可一併燒灼。若出汗問題在背部及大腿或足部,則過往並無辦法處理:交感神經一經切除,便不可能重新駁回。足部的交感神經來自腰部第三及第四節交感神經,治療腳汗手術是通過手術將該兩節交感神經結切除,手術費約六萬至七萬元。
參考資料: 大公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