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除甲狀腺結節 射頻勝開刀

吞口水感疼痛、聲沙等,需慎防甲狀腺毛病。外科專科醫生表示,本港一半人或有甲狀腺良性結節,未必需要處理,但當摸到頸部「有粒嘢」或腫脹,感到頸痛、壓 迫感等,可考慮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本港今年引入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腺,患者不用留院,傷口疤痕僅一至兩毫米,康復較快。 
 陳東飛(右)指,照超聲波可揪出甲狀腺毛病。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良性結節成因不明,部分人的結節細小而不察覺,結節直徑達一至兩厘米才開始感不適。

氣管或受壓 礙患者呼吸

他又指,結節若未能及早處理,有機會愈長愈大,可能壓住聲帶而影響聲線;若壓住氣管、食道,可以引起呼吸困難及吞嚥問題。
陳東飛稱,患甲狀腺良性結節,同時出現頸部疼痛、壓迫感及異物凸出等,可考慮以手術去除部分甲狀腺,但有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且手術造成傷口較大,需全身 麻醉及留院,患者康復期較長。近年韓國透過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腺,只須以放出高溫的金屬針令結節凋亡,傷口極小,患者術後不用住院。消 融術今年四月引入本港,至今有三名病人接受消融術,康復情況良好。

 
「初初以為熱氣、扁桃腺炎,一路無理,原來係甲狀腺問題。」曾換腎的四十五歲李小姐兩年前發覺頸部「有粒嘢」凸出,半年後異物長大至一釐米,檢查發覺是甲 狀腺良性結節。她服藥後,未見好轉,考慮到傳統切除手術的感染風險較高,不敢貿然做手術。但拖延多個月後,結節持續長大,臨床顯示結節體積有九毫升,最終 今年七月接受射頻消融術,如今康復理想。

 
惡性腫瘤 新技術不適用
陳東飛指,射頻消融術可治不同體積大小的良性結節,但不適合惡性腫瘤。患者術前須透過超聲波及抽針等確定結節是否良性。他提醒,頸部有異物及聲沙等徵兆亦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如喉癌、甲狀腺癌等,市民有懷疑應盡快求醫。
 
 射頻消融術VS傳統切除手術
參考資料:http://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屬良性腫瘤 或影響吞咽 無創消融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在香港十分常見,大部分屬於良性腫瘤。由於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兩旁,腫瘤可能會壓著食道或氣管,影響患者發聲、吞咽或呼吸,嚴重可致窒息。傳統治療良性結節的手術都會於手術處留有疤痕,需留院數天;但今年引入的無創射頻消融術,不但傷口幾乎看不見,住院時間亦較短、手術費較便宜。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的內分泌器官。而甲狀腺結節是該部分組織細胞突然產生腫瘤或癌細胞等小腫塊,發病率非常高。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本港有約五成成年人有甲狀腺結節良性腫瘤,女性患者較多,每三個女患者才有一個男患者。

陳東飛指,若腫瘤太小,一般人不會察覺患有腫瘤;但若感到有硬塊壓迫著食道或氣管,或外觀上有突起物,便應求診及照超聲波檢查,然後需抽取組織化驗,判斷腫瘤屬良性或惡性。他說,有約三分二甲狀腺結節患者屬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只屬少數;更強調只要化驗後肯定腫瘤是良性,便可進行甲狀腺結節手術。

現時,治療良性結節的手術有傳統切除及內窺鏡切除手術。傳統切除術需全身麻醉,不但會留有疤痕,亦因要切除部分甲狀腺,有機會使聲線轉變或造成吞咽問題;而內窺鏡切除術雖於腋下及兩邊乳暈進行微創手術,但仍會留有1至3厘米的傷口。

陳東飛表示,今年4月首次於本港應用無創甲狀腺腫瘤消融技術,利用微針震動的摩擦力產生高溫,使腫瘤細胞壞死收縮,使腫瘤體積於六個月內縮少85%,並不用切除任何的甲狀腺組織。消融技術的手術費約4.5萬元,比傳統手術便宜約四成半,術後只有約1毫米疤痕,毋須住院。

不過,他指手術存有風險,「施行手術的醫生必須非常熟悉組織結構,否則會因微針太熱而傷到附近組織,出現內出血或使喉返神經受傷。」

兩年前,李小姐(圓圖)發現頸部左邊近氣管位置有硬物突起,拖了年半,發覺硬物變大約直徑1厘米,才到醫生檢查,確診有甲狀腺結節良性腫瘤。但因曾進行換腎手術,免疫力低而不適合進行有感染風險的傳統切除手術。最終選擇無創消融術,腫瘤體積由原本的約9mL降指現時的約1mL。醫生建議,術後患者仍需複診至少半年,以便檢查腫瘤的變化。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甲狀腺切除新法傷口小

以往甲狀腺手術一般為傳統切除或微創手術,術後都會有傷口。新引入的超微創射頻甲狀腺手術,可令傷口近乎消失,治療和復元時間亦大減。

甲狀腺為頸部甲狀軟骨下方的內分泌器官,主要控制代謝、生長速率以及調節其他身體系統。甲狀腺良性結節是常見的疾病,為甲狀腺組織細胞突然產生腫瘤、囊腫等小腫塊,患者會感到頸部有異常硬塊,須靠手術切除。

傳統甲狀腺手術缺點包括須全身麻醉和留有疤痕,術後亦有機會造成聲沙和吞咽問題。甲狀腺及小腸氣專科陳東飛醫生指,無創射頻甲狀腺手術較傳統技術安全,醫生會先進行局部麻醉,將射頻細針穿刺入病灶內,透過高溫加熱令該病灶組織局部壞死,壞死組織會被吸收。

半小時完成手術

他說該手術不會有後遺症,術後更無需住院。他表示,無創射頻甲狀腺手術可於半年內令腫瘤縮小51至85%,傷口亦變得更細。以往的甲狀腺手術需時1.5至3小時,新技術則只需半小時。


甲狀腺切除新法傷口小


























參考資料: 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肝臟移植後的藥物治療



當病人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視新的肝臟為「外來物」,因而嘗試攻擊和破壞新的肝臟,造成排斥反應。肝臟移植後的排斥現象可以出現於手術後幾小時、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亦分類為急性及慢性排斥反應。


為了預防急性排斥反應,在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期間及完成手術初期,外科醫生會使用免疫抑制劑Basiliximab(巴利昔單抗)及高劑量類固醇來防止身體 排斥新移植的肝臟,當病人情況較為穩定後,便會使用其他抗排斥藥物。此外,為了預防病人在手術期間受到感染,醫生也會處方抗生素。

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後初期,由於需要使用較大劑量的免疫抑制劑,康復者身體的抵抗力減弱,可能會增加受到感染的機會,所以同時要服用一些預防感染的藥物。長遠來說,康復者必須長期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抗排斥藥物,並定期到肝臟移植科覆診,讓醫生檢驗身體狀況。

在處方抗排斥藥物及其他藥物時,醫生會考慮康復者的身體狀況而決定藥物的種類及劑量,所以每位康復者所服用的藥物可能會有所不同。此外,每位康復者對藥物也有不同的耐受性,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或懷疑是藥物的副作用,應立即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射頻治良性結節復原快




吞口水感疼痛、聲沙等病徵,慎防甲狀腺毛病「作怪」。外科專科醫生表示,本港一半人可能有甲狀腺良性結節,未必需要處理,但當摸到頸部「有粒嘢」或腫脹, 感到頸痛、壓迫感等,可考慮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但創傷較大及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病人並要留院數天。本港今年引入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 腺,患者術後不用留院,傷口疤痕僅一至兩毫米長,患者較快康復。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良性結節成因不明,部分人的結節細小而不察覺,結節直徑達一至兩釐米才開始感不適。結節若未及早處理,有機會愈長愈大,可能壓住聲帶而影響聲線;若壓住氣管、食道,可引起呼吸困難及吞咽問題。
傷口細 不用住院

陳東飛表示,患甲狀腺良性結節,同時出現頸部疼痛、壓迫感及異物凸出等,可考慮以手術去除部分甲狀腺,但有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且手術造成傷口較大,需全 身麻醉及留院,患者康復期較長。近年韓國透過射頻消融術治療良性結節,毋須切除甲狀腺,只須以放出高溫的金屬針令結節凋亡,傷口極小,患者術後不用住院。 消融術今年四月引入本港,至今有三名病人接受了消融術,康復情況良好。

「初初以為熱氣、扁桃腺炎,一路無理,原來系甲狀腺問題。」李小姐兩年前發覺頸部「有粒嘢」凸出,半年後異物長大至一釐米,檢查發覺是甲狀腺良性結節。她 服藥後,未見好轉,考慮到傳統切除手術的感染風險較高,不敢貿然做手術。但拖延兩個月後,結節持續長大,臨床顯示結節容積有九毫升,最終接受射頻消融術, 如今康復理想。

陳東飛指出,射頻消融術可治療不同體積大小的良性結節,但惡性腫瘤則不適合。患者術前須透過超聲波及抽針等確定結節是否屬良性。他提醒,頸部有異物及聲沙等徵兆亦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包括喉癌、甲狀腺癌等,市民有懷疑應盡快求醫。



參考資料: 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冷凍治療+類固醇+壓力衣 擊退頑治蟹足腫 (下)





Case 1:打耳洞打出事
30+歲的王小姐反起右耳尖背後,展示仍紅色一撻的皮膚患處說:「未治療前,這位置其實有粒尾指甲大小的疤痕增生,在右耳背凸起一粒瘡咁,硬硬紅紅的,間中會痕,通常吃辣後就最痕。」這皮膚問題,一切源於她 7 年前在耳尖位置打耳洞。「我之前左右耳的耳珠穿耳洞都沒事,直至打右耳尖這位置,開初第一年有戴耳環也沒事的,後來不想戴脫下了,隔年就發現個耳洞有點塞住咗,然後慢慢有硬硬哋的肉芽長出來填滿了個洞。」


眼見耳尖撻疤一年大過一年,曾多次求醫的她,過去都是給建議做手術切除,但因為次次醫生都話「不保證一定唔再生」而作罷,直至得悉有混合療法,她去年 7 月才敢放膽一試接受治療,論治療痛度,曾生育的她表示:「跟生仔十級痛比,局部麻醉做的冷凍治療連千分一咁痛也沒有,手術後我最多是覺得有點腫脹微痛,連一粒止痛藥都沒吃過。」不過,其傷口就滲血了近 1 周,待 1 個月後才結痂甩脫,後覆診再要跟進打了一支類固醇針,亦要配合佩戴壓力耳環,每日戴數小時戴了幾個月。「至今療程完成晒,患處顯得平坦得多,亦退紅了,自覺外觀正常多了。」


Case 2:由 3 粒暗瘡到大撻疤
初見 43 歲楊先生胸口咁大範圍的疤痕組織,我以為他受過大創傷,但原來一切都只是由 3 粒暗瘡開始。


「大約 10 年前,我鎖骨對下胸口位置生了 3 粒類似暗瘡的瘡仔,有紅有發炎,到埋口後就慢慢增生出紅色、凸起的疤痕組織,本是零零碎碎一點一點芝麻咁細的,但愈增生愈大撻就拼合成粒糖,甚至漸漸變到個光酥餅咁大,部分位置厚度更是有成份西多咁厚。」


睇見愈紅愈大撻又痕,知驚的他當然中西醫不停睇。「阿媽開頭仲話係咪熱毒,但睇中醫飲中藥一樣清唔到,睇西醫就多數都是給消炎藥和藥膏,都沒大作用。後來試過睇皮膚科打類固醇針,逐撻位置作皮上注射,打完是可以撫平返疤痕的,但功效維持得 1 個月,過後患處又會增厚返又痕過。」基於醫生意見多是「手術切除後可能增生速度更快」,他在無計可施下,近年都只能用忍字訣來面對。「問心,你話咩肉酸我都唔理啦,這撻疤對我最大的困擾是痕,尤其下午 4 時至 7 時這段時間,我很多時都覺得很痕,有時都痕到影響工作情緒。」


做冷氣工程的他,有時手腳都會整損,本身亦有戴耳環、右臂又曾紋身,這些位置傷口都無事,係胸口撻疤會咁大件事,原因無人知點解,但當前年 7 月他知悉有混合療法,完成療程至今患處終於有大改善。「我因為範圍大又分散,分了 3 次進行冷凍治療,之後再跟進 9 個月的類固醇針劑治療,至去年 7 月起至今,我都仍在穿壓力衣,除了沖涼我一日穿超過 23 小時,現在患處都已平了淡色了,最重要是不用手按已基本不會痕癢,只部分位置觸摸起來仍有痕感,相信再多穿一段時間壓力衣會再有進步。」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