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無論長在身體什麼位置,都一樣令人討厭。但有些人天生難逃被疤痕纏繞的噩運,因為他們遺傳了一個古怪的基因,令他們只要一受傷,就算只是一口蚊叮、一粒暗瘡,都足以令傷口出現延綿不盡、不停長大、猶如蟹爪般的瘢痕瘤,俗稱蟹足腫。
溫小姐三兄妹,就不幸懷有此古怪基因,令他們十多年來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初初好細粒,好似粒暗瘡咁,無乜為意,但後來愈長愈大,又痕又痛,覺得唔係一般暗瘡咁,就去睇醫生。」三十多歲的溫小姐,十幾年前發現胸口長出的一粒「暗瘡」,一直無法痊癒,相反,愈變愈大,令她異常困擾。
小暗瘡變大蟹爪
求診後,醫生告訴溫小姐,她心口上的,不是暗瘡,而是瘢痕瘤,俗稱蟹足腫的,「從來未聽過呢個名!」之所以叫蟹足腫,原因是這種疤痕,會猶如蟹爪一樣不斷延伸,形成猶如蟹爪般的肥厚疤痕。外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蟹足腫具遺傳性,有這種體質的人,病發時皮膚會因一個小傷口,慢慢形成一個凸出的疤痕,向外延伸,會愈長愈大,並且超出傷口原本的範圍,除了影響外觀,呢啲增生的疤痕組織會出現痕癢、繃緊和疼痛的症狀。」
雖然溫小姐的父母都沒有蟹足腫問題,不過,除她之外,哥哥和妹妹都先後受蟹足腫困擾,「佢哋個疤痕喺背脊,好似五蚊銀咁大,都係會又痕又痛。」不過,蟹足腫長在心口的溫小姐,求醫心情較為迫切,「最大時長到成隻手指尾咁大,好核突,低領衫、泳衣通通唔著得。」
可惜,當年治療方法只限於將疤痕縮小,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我呢十幾年都試過打類固醇針同做冷凍治療,治療過程好痛,痛到標眼水架,但治療後無幾耐又生番出嚟,始終唔會停止生長,搞到我都無心機醫。」陳東飛醫生解釋:「在蟹足腫上直接注射類固醇,有助將其縮細,以及減少痛楚痕癢,而冷凍治療則是利用液態氮,令疤痕組織冷凍壞死,從而令蟹足腫縮細,不過,兩者都有可能復發,須長期覆診,必要時再次進行治療。」
研究證先切後電療效佳
就好似溫小姐一樣,先後接受了四次類固醇注射及一次冷凍治療,始終無法消滅心口上的蟹足腫,「後來我上網見到有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其實並不新,去年十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治療蟹足腫,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復發率由原本的71%,大幅下降至2%,陳東飛醫生解釋:「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傷口好易演變成蟹足腫,若單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必會留有傷口,因而復發率奇高,所以治療蟹足腫,一向以混合治療較為有效,例如手術後再配合類固醇、冷凍治療或電療。當中以配合電療的效果最佳,這項研究證實手術配合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
溫小姐就在去年八月接受手術切除蟹足腫,再配合四次淺層電療,經過四個月跟進,情況穩定,目前並無復發跡象。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電療即是放射治療,而治療蟹足腫的淺層電療同治療癌症的不一樣,只是透過低劑量的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以減少復發。」所謂淺層,即是只集中在皮膚二至三毫米的表皮細胞上進行治療,輻射量跟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因此好安全,副作用極小。
術後廿四小時內電療
陳亮祖醫生補充:「病人須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療程過程約兩分鐘,其間完全沒有痛楚。治療後初期皮膚會出現類似曬傷的症狀,出現鴛鴦色,但會隨時間慢慢轉淡,最後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變得較淺色。」
話雖如此,比起又凸又痕又痛的蟹足腫,溫小姐非常滿意目前心口上這塊小疤痕,「而家我搽少少粉底已經完全遮蓋咗笪疤痕,雖然個疤痕未致完全平坦,但已好咗好多,起碼我可以著低胸衫同泳衣。」
陳東飛醫生提醒,有蟹足腫體質的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最重要是減少創傷,例如穿耳、脫癦、紋身等,此外,一旦出現蟹足腫,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只會愈長愈大,太大的話,增加治療難度,亦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壹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這是一個教育博客專注於香港外科手術, 手術包括割包皮, 子宮, 陰莖, 陰道, 乳房, 包皮, 癌症, 甲狀腺, 性病, 肛門, 痣, 尿道, 疣,乳頭, 痔瘡, 肺癌, 乳癌, 大腸, 肝癌, 小腸, 腫瘤, 尿道炎, 睪丸, 直腸癌, 小腸氣等等, 及一般息肉切除,復原過程, 麻醉過程
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小傷口變大腫瘤-唧暗瘡,被蚊咬都出事
疤痕,無論長在身體什麼位置,都一樣令人討厭。但有些人天生難逃被疤痕纏繞的噩運,因為他們遺傳了一個古怪的基因,令他們只要一受傷,就算只是一口蚊叮、一粒暗瘡,都足以令傷口出現延綿不盡、不停長大、猶如蟹爪般的瘢痕瘤,俗稱蟹足腫。
溫小姐三兄妹,就不幸懷有此古怪基因,令他們十多年來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初初好細粒,好似粒暗瘡咁,無乜為意,但後來愈長愈大,又痕又痛,覺得唔係一般暗瘡咁,就去睇醫生。」三十多歲的溫小姐,十幾年前發現胸口長出的一粒「暗瘡」,一直無法痊癒,相反,愈變愈大,令她異常困擾。
小暗瘡變大蟹爪
求診後,醫生告訴溫小姐,她心口上的,不是暗瘡,而是瘢痕瘤,俗稱蟹足腫的,「從來未聽過呢個名!」之所以叫蟹足腫,原因是這種疤痕,會猶如蟹爪一樣不斷延伸,形成猶如蟹爪般的肥厚疤痕。外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蟹足腫具遺傳性,有這種體質的人,病發時皮膚會因一個小傷口,慢慢形成一個凸出的疤痕,向外延伸,會愈長愈大,並且超出傷口原本的範圍,除了影響外觀,呢啲增生的疤痕組織會出現痕癢、繃緊和疼痛的症狀。」
雖然溫小姐的父母都沒有蟹足腫問題,不過,除她之外,哥哥和妹妹都先後受蟹足腫困擾,「佢哋個疤痕喺背脊,好似五蚊銀咁大,都係會又痕又痛。」不過,蟹足腫長在心口的溫小姐,求醫心情較為迫切,「最大時長到成隻手指尾咁大,好核突,低領衫、泳衣通通唔著得。」
可惜,當年治療方法只限於將疤痕縮小,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我呢十幾年都試過打類固醇針同做冷凍治療,治療過程好痛,痛到標眼水架,但治療後無幾耐又生番出嚟,始終唔會停止生長,搞到我都無心機醫。」陳東飛醫生解釋:「在蟹足腫上直接注射類固醇,有助將其縮細,以及減少痛楚痕癢,而冷凍治療則是利用液態氮,令疤痕組織冷凍壞死,從而令蟹足腫縮細,不過,兩者都有可能復發,須長期覆診,必要時再次進行治療。」
研究證先切後電療效佳
就好似溫小姐一樣,先後接受了四次類固醇注射及一次冷凍治療,始終無法消滅心口上的蟹足腫,「後來我上網見到有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其實並不新,去年十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治療蟹足腫,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復發率由原本的71%,大幅下降至2%,陳東飛醫生解釋:「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傷口好易演變成蟹足腫,若單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必會留有傷口,因而復發率奇高,所以治療蟹足腫,一向以混合治療較為有效,例如手術後再配合類固醇、冷凍治療或電療。當中以配合電療的效果最佳,這項研究證實手術配合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
溫小姐就在去年八月接受手術切除蟹足腫,再配合四次淺層電療,經過四個月跟進,情況穩定,目前並無復發跡象。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電療即是放射治療,而治療蟹足腫的淺層電療同治療癌症的不一樣,只是透過低劑量的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以減少復發。」所謂淺層,即是只集中在皮膚二至三毫米的表皮細胞上進行治療,輻射量跟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因此好安全,副作用極小。
術後廿四小時內電療
陳亮祖醫生補充:「病人須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療程過程約兩分鐘,其間完全沒有痛楚。治療後初期皮膚會出現類似曬傷的症狀,出現鴛鴦色,但會隨時間慢慢轉淡,最後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變得較淺色。」
話雖如此,比起又凸又痕又痛的蟹足腫,溫小姐非常滿意目前心口上這塊小疤痕,「而家我搽少少粉底已經完全遮蓋咗笪疤痕,雖然個疤痕未致完全平坦,但已好咗好多,起碼我可以著低胸衫同泳衣。」
陳東飛醫生提醒,有蟹足腫體質的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最重要是減少創傷,例如穿耳、脫癦、紋身等,此外,一旦出現蟹足腫,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只會愈長愈大,太大的話,增加治療難度,亦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壹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溫小姐三兄妹,就不幸懷有此古怪基因,令他們十多年來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初初好細粒,好似粒暗瘡咁,無乜為意,但後來愈長愈大,又痕又痛,覺得唔係一般暗瘡咁,就去睇醫生。」三十多歲的溫小姐,十幾年前發現胸口長出的一粒「暗瘡」,一直無法痊癒,相反,愈變愈大,令她異常困擾。
小暗瘡變大蟹爪
求診後,醫生告訴溫小姐,她心口上的,不是暗瘡,而是瘢痕瘤,俗稱蟹足腫的,「從來未聽過呢個名!」之所以叫蟹足腫,原因是這種疤痕,會猶如蟹爪一樣不斷延伸,形成猶如蟹爪般的肥厚疤痕。外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蟹足腫具遺傳性,有這種體質的人,病發時皮膚會因一個小傷口,慢慢形成一個凸出的疤痕,向外延伸,會愈長愈大,並且超出傷口原本的範圍,除了影響外觀,呢啲增生的疤痕組織會出現痕癢、繃緊和疼痛的症狀。」
雖然溫小姐的父母都沒有蟹足腫問題,不過,除她之外,哥哥和妹妹都先後受蟹足腫困擾,「佢哋個疤痕喺背脊,好似五蚊銀咁大,都係會又痕又痛。」不過,蟹足腫長在心口的溫小姐,求醫心情較為迫切,「最大時長到成隻手指尾咁大,好核突,低領衫、泳衣通通唔著得。」
可惜,當年治療方法只限於將疤痕縮小,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我呢十幾年都試過打類固醇針同做冷凍治療,治療過程好痛,痛到標眼水架,但治療後無幾耐又生番出嚟,始終唔會停止生長,搞到我都無心機醫。」陳東飛醫生解釋:「在蟹足腫上直接注射類固醇,有助將其縮細,以及減少痛楚痕癢,而冷凍治療則是利用液態氮,令疤痕組織冷凍壞死,從而令蟹足腫縮細,不過,兩者都有可能復發,須長期覆診,必要時再次進行治療。」
研究證先切後電療效佳
就好似溫小姐一樣,先後接受了四次類固醇注射及一次冷凍治療,始終無法消滅心口上的蟹足腫,「後來我上網見到有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其實並不新,去年十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治療蟹足腫,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復發率由原本的71%,大幅下降至2%,陳東飛醫生解釋:「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傷口好易演變成蟹足腫,若單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必會留有傷口,因而復發率奇高,所以治療蟹足腫,一向以混合治療較為有效,例如手術後再配合類固醇、冷凍治療或電療。當中以配合電療的效果最佳,這項研究證實手術配合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
溫小姐就在去年八月接受手術切除蟹足腫,再配合四次淺層電療,經過四個月跟進,情況穩定,目前並無復發跡象。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電療即是放射治療,而治療蟹足腫的淺層電療同治療癌症的不一樣,只是透過低劑量的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以減少復發。」所謂淺層,即是只集中在皮膚二至三毫米的表皮細胞上進行治療,輻射量跟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因此好安全,副作用極小。
術後廿四小時內電療
陳亮祖醫生補充:「病人須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療程過程約兩分鐘,其間完全沒有痛楚。治療後初期皮膚會出現類似曬傷的症狀,出現鴛鴦色,但會隨時間慢慢轉淡,最後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變得較淺色。」
話雖如此,比起又凸又痕又痛的蟹足腫,溫小姐非常滿意目前心口上這塊小疤痕,「而家我搽少少粉底已經完全遮蓋咗笪疤痕,雖然個疤痕未致完全平坦,但已好咗好多,起碼我可以著低胸衫同泳衣。」
陳東飛醫生提醒,有蟹足腫體質的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最重要是減少創傷,例如穿耳、脫癦、紋身等,此外,一旦出現蟹足腫,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只會愈長愈大,太大的話,增加治療難度,亦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壹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小傷口變大腫瘤-唧暗瘡,被蚊咬都出事
疤痕,無論長在身體什麼位置,都一樣令人討厭。但有些人天生難逃被疤痕纏繞的噩運,因為他們遺傳了一個古怪的基因,令他們只要一受傷,就算只是一口蚊叮、一粒暗瘡,都足以令傷口出現延綿不盡、不停長大、猶如蟹爪般的瘢痕瘤,俗稱蟹足腫。
溫小姐三兄妹,就不幸懷有此古怪基因,令他們十多年來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初初好細粒,好似粒暗瘡咁,無乜為意,但後來愈長愈大,又痕又痛,覺得唔係一般暗瘡咁,就去睇醫生。」三十多歲的溫小姐,十幾年前發現胸口長出的一粒「暗瘡」,一直無法痊癒,相反,愈變愈大,令她異常困擾。
小暗瘡變大蟹爪
求診後,醫生告訴溫小姐,她心口上的,不是暗瘡,而是瘢痕瘤,俗稱蟹足腫的,「從來未聽過呢個名!」之所以叫蟹足腫,原因是這種疤痕,會猶如蟹爪一樣不斷延伸,形成猶如蟹爪般的肥厚疤痕。外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蟹足腫具遺傳性,有這種體質的人,病發時皮膚會因一個小傷口,慢慢形成一個凸出的疤痕,向外延伸,會愈長愈大,並且超出傷口原本的範圍,除了影響外觀,呢啲增生的疤痕組織會出現痕癢、繃緊和疼痛的症狀。」
雖然溫小姐的父母都沒有蟹足腫問題,不過,除她之外,哥哥和妹妹都先後受蟹足腫困擾,「佢哋個疤痕喺背脊,好似五蚊銀咁大,都係會又痕又痛。」不過,蟹足腫長在心口的溫小姐,求醫心情較為迫切,「最大時長到成隻手指尾咁大,好核突,低領衫、泳衣通通唔著得。」
可惜,當年治療方法只限於將疤痕縮小,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我呢十幾年都試過打類固醇針同做冷凍治療,治療過程好痛,痛到標眼水架,但治療後無幾耐又生番出嚟,始終唔會停止生長,搞到我都無心機醫。」陳東飛醫生解釋:「在蟹足腫上直接注射類固醇,有助將其縮細,以及減少痛楚痕癢,而冷凍治療則是利用液態氮,令疤痕組織冷凍壞死,從而令蟹足腫縮細,不過,兩者都有可能復發,須長期覆診,必要時再次進行治療。」
研究證先切後電療效佳
就好似溫小姐一樣,先後接受了四次類固醇注射及一次冷凍治療,始終無法消滅心口上的蟹足腫,「後來我上網見到有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其實並不新,去年十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治療蟹足腫,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復發率由原本的71%,大幅下降至2%,陳東飛醫生解釋:「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傷口好易演變成蟹足腫,若單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必會留有傷口,因而復發率奇高,所以治療蟹足腫,一向以混合治療較為有效,例如手術後再配合類固醇、冷凍治療或電療。當中以配合電療的效果最佳,這項研究證實手術配合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
溫小姐就在去年八月接受手術切除蟹足腫,再配合四次淺層電療,經過四個月跟進,情況穩定,目前並無復發跡象。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電療即是放射治療,而治療蟹足腫的淺層電療同治療癌症的不一樣,只是透過低劑量的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以減少復發。」所謂淺層,即是只集中在皮膚二至三毫米的表皮細胞上進行治療,輻射量跟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因此好安全,副作用極小。
術後廿四小時內電療
陳亮祖醫生補充:「病人須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療程過程約兩分鐘,其間完全沒有痛楚。治療後初期皮膚會出現類似曬傷的症狀,出現鴛鴦色,但會隨時間慢慢轉淡,最後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變得較淺色。」
話雖如此,比起又凸又痕又痛的蟹足腫,溫小姐非常滿意目前心口上這塊小疤痕,「而家我搽少少粉底已經完全遮蓋咗笪疤痕,雖然個疤痕未致完全平坦,但已好咗好多,起碼我可以著低胸衫同泳衣。」
陳東飛醫生提醒,有蟹足腫體質的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最重要是減少創傷,例如穿耳、脫癦、紋身等,此外,一旦出現蟹足腫,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只會愈長愈大,太大的話,增加治療難度,亦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壹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溫小姐三兄妹,就不幸懷有此古怪基因,令他們十多年來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初初好細粒,好似粒暗瘡咁,無乜為意,但後來愈長愈大,又痕又痛,覺得唔係一般暗瘡咁,就去睇醫生。」三十多歲的溫小姐,十幾年前發現胸口長出的一粒「暗瘡」,一直無法痊癒,相反,愈變愈大,令她異常困擾。
小暗瘡變大蟹爪
求診後,醫生告訴溫小姐,她心口上的,不是暗瘡,而是瘢痕瘤,俗稱蟹足腫的,「從來未聽過呢個名!」之所以叫蟹足腫,原因是這種疤痕,會猶如蟹爪一樣不斷延伸,形成猶如蟹爪般的肥厚疤痕。外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蟹足腫具遺傳性,有這種體質的人,病發時皮膚會因一個小傷口,慢慢形成一個凸出的疤痕,向外延伸,會愈長愈大,並且超出傷口原本的範圍,除了影響外觀,呢啲增生的疤痕組織會出現痕癢、繃緊和疼痛的症狀。」
雖然溫小姐的父母都沒有蟹足腫問題,不過,除她之外,哥哥和妹妹都先後受蟹足腫困擾,「佢哋個疤痕喺背脊,好似五蚊銀咁大,都係會又痕又痛。」不過,蟹足腫長在心口的溫小姐,求醫心情較為迫切,「最大時長到成隻手指尾咁大,好核突,低領衫、泳衣通通唔著得。」
可惜,當年治療方法只限於將疤痕縮小,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我呢十幾年都試過打類固醇針同做冷凍治療,治療過程好痛,痛到標眼水架,但治療後無幾耐又生番出嚟,始終唔會停止生長,搞到我都無心機醫。」陳東飛醫生解釋:「在蟹足腫上直接注射類固醇,有助將其縮細,以及減少痛楚痕癢,而冷凍治療則是利用液態氮,令疤痕組織冷凍壞死,從而令蟹足腫縮細,不過,兩者都有可能復發,須長期覆診,必要時再次進行治療。」
研究證先切後電療效佳
就好似溫小姐一樣,先後接受了四次類固醇注射及一次冷凍治療,始終無法消滅心口上的蟹足腫,「後來我上網見到有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其實並不新,去年十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治療蟹足腫,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復發率由原本的71%,大幅下降至2%,陳東飛醫生解釋:「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傷口好易演變成蟹足腫,若單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必會留有傷口,因而復發率奇高,所以治療蟹足腫,一向以混合治療較為有效,例如手術後再配合類固醇、冷凍治療或電療。當中以配合電療的效果最佳,這項研究證實手術配合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
溫小姐就在去年八月接受手術切除蟹足腫,再配合四次淺層電療,經過四個月跟進,情況穩定,目前並無復發跡象。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電療即是放射治療,而治療蟹足腫的淺層電療同治療癌症的不一樣,只是透過低劑量的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以減少復發。」所謂淺層,即是只集中在皮膚二至三毫米的表皮細胞上進行治療,輻射量跟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因此好安全,副作用極小。
術後廿四小時內電療
陳亮祖醫生補充:「病人須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療程過程約兩分鐘,其間完全沒有痛楚。治療後初期皮膚會出現類似曬傷的症狀,出現鴛鴦色,但會隨時間慢慢轉淡,最後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變得較淺色。」
話雖如此,比起又凸又痕又痛的蟹足腫,溫小姐非常滿意目前心口上這塊小疤痕,「而家我搽少少粉底已經完全遮蓋咗笪疤痕,雖然個疤痕未致完全平坦,但已好咗好多,起碼我可以著低胸衫同泳衣。」
陳東飛醫生提醒,有蟹足腫體質的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最重要是減少創傷,例如穿耳、脫癦、紋身等,此外,一旦出現蟹足腫,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只會愈長愈大,太大的話,增加治療難度,亦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壹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