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小知識:萎縮性疤痕 褪疤貼效用小

疤痕按外觀大致分為4類,包括淺表性疤痕、肥厚性疤痕、蟹足腫及萎縮性疤痕。淺表性疤痕通常只傷及淺層真皮層,會隨時間淡化,較影響外觀的疤痕有以下3種:

1. 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

傷口範圍內疤痕增生,外觀呈暗紅色,或會隨時間自然縮小。

2. 蟹足腫(keloid scar)

疤痕紅、腫,凹凸不平,蔓延到旁邊正常皮膚組織,像螃蟹的腳往外伸長,不會隨時間自然縮小。蟹足腫或因遺傳所致,但確實原因未明。


小小暗瘡傷口也有可能形成蟹足腫,李曾慧平透露,有患者頸部左右兩側各生了一粒暗瘡,暗瘡傷口形成的蟹足腫不斷蔓延,將兩處疤痕連在一起。

3. 萎縮性疤痕(atrophic scar)

皮膚修復過程中,膠原蛋白遭受破壞,造成真皮層塌陷,常見於暗瘡或水痘痊癒後形成的疤痕。陳東飛表示,「褪疤貼對這類疤痕效用輕微,宜用激光或脂肪移植方法改善」。










資料來源: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00707/s00005/1594060970788/%E5%B0%8F%E7%9F%A5%E8%AD%98-%E8%90%8E%E7%B8%AE%E6%80%A7%E7%96%A4%E7%97%95-%E8%A4%AA%E7%96%A4%E8%B2%BC%E6%95%88%E7%94%A8%E5%B0%8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傷口留痕 傷身更傷心 一張貼施壓保濕 撫平疤痕

日常生活中,臉上長暗瘡、煮飯時燒傷𠝹傷、意外跌倒擦傷,甚至接受大小手術,身上難免出現或大或小的傷口。最頭痛是留下疤痕,色素或深或淺,形狀或凹凸不平,不止影響外觀,更苦惱是疤痕增生,嚴重可影響關節活動。

針對疤痕的疤痕膏和疤痕貼,箇中原理為何?怎樣使用才最有效?

表皮癒合即用 保濕免增生

「當傷口表皮完全癒合,沒滲液流出便可使用(褪疤貼)。」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褪疤貼應及早使用,坊間的褪疤貼大多含矽凝膠(silicone gel)成分,醫學研究顯示,矽凝膠能在疤痕表面形成保護層,減少水分流失,「此作用很重要,因傷口表皮癒合後,內部仍在復修,如傷口水分不足會加劇炎症反應,刺激膠原蛋白合成,增加疤痕增生風險,此外,褪疤貼亦可減低疤痕受外力拉扯而刺激生長」。對於已形成一段時間的疤痕,矽凝膠貼亦有助軟化疤痕,但無法徹底消除疤痕。含矽凝膠成分的褪疤膏同樣有保濕作用,而且使用方便,但未能如貼片般減少疤痕受外力拉扯,適用於眼皮、關節、毛髮處等較難使用貼片的位置。
施壓助軟化疤痕

疤痕如增生,壓力治療可抑制生長,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李曾慧平解釋:「通過壓力降低疤痕血氧供應,可減緩其增生,同時協助新組織有秩序排列,達到撫平及軟化疤痕。」

陳東飛補充:「治療增生性疤痕,傳統方法是使用壓力墊(聚乙烯墊)及壓力套為疤痕施壓;若市民使用一般矽凝膠褪疤貼,加穿壓力套為疤痕施壓效果更理想。不過,關節或胸口位置等疤痕難有效施壓。」

面層矽膠柱設計 受壓更均勻

李曾慧平研究燒傷疤痕治療多年,早前與研究團隊研發了「平疤貼」及「壓力貼」,能為疤痕加壓兼保濕,可治療因燒傷、手術及創傷而形成的增生性疤痕。

可按疤痕形狀修剪高度

平疤貼分底面兩層,底層為具黏貼力的矽凝膠,能鎖住水分,面層是可剪裁的矽膠柱。陳東飛曾有病人使用平疤貼,認為可抑制疤痕增生,「使用時因應疤痕形狀及身體輪廓修剪矽膠柱高度,將平疤貼貼上,再以壓力貼或傳統壓力套或彈力繃帶加壓,由於矽膠柱高度是按疤痕位置及形狀修剪,因此整個疤痕能均勻受壓」。

李曾慧平曾為平疤貼做臨牀測試,找來25名在「溫哥華疤痕評量尺」中達8分或以上的嚴重增生性疤痕患者(正常皮膚為0分,最高分為15分),比較接受壓力衣加傳統壓力墊(聚乙烯墊),及用平疤貼的效果,護理期45天,她說:「結果顯示平疤貼更為有效,患者平均改善疤痕彈性約19%、抑制疤痕生長約14%、減淡疤痕色澤約5%。」

如疤痕增生影響活動能力或造成心理困擾,陳東飛稱,除了保濕及壓力治療,亦可考慮注射類固醇或冷凍治療等方法。注射類固醇可減低纖維母細胞活躍度,從而軟化及淡化疤痕;冷凍治療則是用針刺進疤痕內,以低溫令疤痕細胞脫水、壞死及萎縮。

陳東飛 - 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https://ol.mingpao.com/ldy/beautystyle/fitness/20200707/1594061460309/%E5%82%B7%E5%8F%A3%E7%95%99%E7%97%95-%E5%82%B7%E8%BA%AB%E6%9B%B4%E5%82%B7%E5%BF%83-%E4%B8%80%E5%BC%B5%E8%B2%BC%E6%96%BD%E5%A3%93%E4%BF%9D%E6%BF%95-%E6%92%AB%E5%B9%B3%E7%96%A4%E7%97%9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甲狀腺射頻消融 免開刀之苦


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本港平均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患上此症,當中又以女性患者較多。由於徵狀不易察覺,令很多患者延誤診治。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不正常的組織增生,要先判斷結節大小,以及屬良性或惡性,才能決定最佳的治療方針。

據統計,約10%甲狀腺結節個案屬惡性甲狀腺腫瘤。醫生會以觸診、超聲波檢查、抽針等方式作出診斷。陳東飛指,「惡性腫瘤固然要盡快做手術,若是良性則可先行觀察,但如大於2厘米並出現壓迫症狀,一般也建議病人接受治療。」

傷口細恢復快
傳統切除手術會令患者留有明顯疤痕,影響外觀,更會損害甲狀腺功能,因此令不少人卻步。近年,本港引入甲狀腺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不但傷口較細和恢復較快,副作用也相對輕微。

陳東飛解釋,「RFA屬微創手術,不會損害正常甲狀腺組織,可完整保留甲狀腺功能。雖然同樣有可能出現傷口發炎、出血、聲線受損等風險,但比率遠比傳統手術為低。」

縮小結節逾六成
美國《內分泌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剛於今年5月刊登一份研究,比較激光切除術和射頻消融術在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效用。結果發現,兩項技術在縮小甲狀腺結節方面非常有效,其中射頻消融術在治療6個月後縮小結節的體積達64.3%,較激光切除術高11.1個百分點。兩者的安全性同樣令人十分滿意,其中射頻消融術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較激光切除術低6個百分點。

一小時完成
治療過程方面,射頻消融術可在日間手術中心以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醫生會藉由超聲波導引,將探針放置在結節位置緩慢移動,藉針尖放出的能量令結節組織壞死。過程中,病人須盡量避免吞嚥口水。醫生會和患者保持談話,確保熱力沒有影響病人的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手術一般需時45至60分鐘左右,視乎結節大小及病情而定。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7%94%B2%E7%8B%80%E8%85%BA%E5%B0%84%E9%A0%BB%E6%B6%88%E8%9E%8D-%E5%85%8D%E9%96%8B%E5%88%80%E4%B9%8B%E8%8B%A6-22491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