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多汗】開冷氣都多汗或肝腎糖尿4大疾病 治療多汗症唔只做手術




夏日炎炎,踏出家門或離開冷氣間便會變得大汗淋漓,一身臭汗又濕又熱,令人叫苦連天。但有些人即使開了冷氣、天氣涼爽也會原因不明地流大量汗水,可能是多汗症作祟、或糖尿病、肝病、腎病等也會令人排汗增多!

撰文:外科專科陳東飛醫生

多汗症,即流汗多?流多少汗才算是多汗症?醫學上,多汗症不似高血壓、糖尿病等有一個數值上的指標,因為流汗始終是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反應,做運動、天氣熱等也會令排汗量增多。






開冷氣也出汗或因多汗症


現時,醫學上暫未有「多汗」或「多汗症」的定義和原發性「多汗症」的成因。一般來說,醫生診斷某人為多汗症患者,大致是指他在一般人不會流汗的情況下,也會排出大量的汗。同時這些汗對他的日常生活、工作、情緒等造成一定影響,這情況下便可診斷為多汗症。

多汗症的診斷其實有部分是較為主觀,但亦可根據以下標準自我檢測:若覺得自己的汗量,或流汗的位置影響了日常生活,某程度已屬於多汗症,可考慮諮詢醫生。曾有一名中五學生,和其他同學穿著一樣的校服,在冷氣的課室內,其他同學都沒有出汗,但他腋下卻不停出汗,令他上課也無法專心。這種情況不論是否界定為多汗症,也應接受適當的治療改善。

多汗或與某些疾病有關

若異常多汗亦不排除是因身體有其他疾病,例如:(按圖)



 
腋下多汗、臭狐與遺傳有關

多汗症沒有一定的流汗位置,常見於手、腳、腋下、臉部或頭部,其中較特別的是腋下。由於腋下的皮膚除了有一般分泌汗液的汗腺,還有另一種「大汗腺」(學名為「頂漿腺」),它因遺傳得來,但不是每位家庭成員都一定有「大汗腺」。

擁有大汗腺的人,其腋下汗液的其中一個特徵為汗多而黏稠,所以有腋下多汗症的人士可能面對以下2種情況:(按圖)




部分人的汗液又多又有刺鼻氣味,就更應考慮接受適當治療。

應減少攝取煙酒、辛辣食物

 

至於飲食或生活習慣,對腋下汗腺的分泌或汗味影響較少,因為汗腺分泌主要與遺傳體質有關。但亦建議有多汗問題人士避免煙、酒、辛辣食物,並注意個人衛生,多清潔身體。


多汗症的治療

治療腋下多汗症有很多不同方法,包括止汗產品和手術:

1. 產品

使用適合自己的止汗產品,或以香體露遮蓋臭狐的味道。


2. 注射肉毒桿菌毒素(俗稱Botox)

肉毒桿菌毒素本身是神經信號阻斷劑,有助減少汗腺的分泌。其好處是風險低,但藥效一般只維持3個月至半年,注射時也會有一定痛楚,所以未必每個人可長期使用這方法。

3. 手術

傳統的切除汗腺手術現時已較少人用,改良的方法是在皮膚開一個小傷口,然後放進儀器把汗腺組織刮除,傷口比切除手術小,但仍有一定風險。

近年較多病人選擇非入侵性、無創的「微波腋下汗腺消融術」,2012年獲美國FDA 認可使用,以微波加熱皮膚下的汗腺組織,令汗腺壞死。好處是能量可集中在皮膚的真皮層,表皮不會受到過高的溫度影響,但目標治療部位則有足夠的溫度令汗腺細胞甚至毛囊細胞壞死,不但可減少一般的汗腺分泌,亦可減少大汗腺的分泌,較全面地減少排汗。

這療法需要局部麻醉,皮膚表面沒有傷口,需時大約1小時,大部分患者做完1次之後,排汗量或汗味可減少50%或以上,通常病人可於3個月後接受第2次療程,完成後一般可比原先減汗和減味80至90%。

其實,不治療多汗症理論上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流汗是身體的生理反應,但若大汗而且有味的話,可能對社交和個人形象有影響,久而久之影響情緒和心理健康,亦不能忽視。




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E5%81%A5%E5%BA%B7/515097/%E5%A4%9A%E6%B1%97-%E9%96%8B%E5%86%B7%E6%B0%A3%E9%83%BD%E5%A4%9A%E6%B1%97%E6%88%96%E8%82%9D%E8%85%8E%E7%B3%96%E5%B0%BF4%E5%A4%A7%E7%96%BE%E7%97%85-%E6%B2%BB%E7%99%82%E5%A4%9A%E6%B1%97%E7%97%87%E5%94%94%E5%8F%AA%E5%81%9A%E6%89%8B%E8%A1%9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12日 星期三

疫情未過 手術冇得拖 日間中心人流少較安全

疫情持續,連帶公立醫院的門診以至非緊急手術服務均受影響,輪候時間大增。亦有市民憂慮進出醫院會增加感染風險,轉而到人流較少的私營醫療中心求診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在發達地區,每100個入院的病人就有7個會受院內其他病人或醫護人員感染,而這數字並未計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最近發生在本港公立醫院的病毒傳播,正好說明當中風險。

轉投私營診所減感染風險

外科專科陳東飛醫生表示,有部分要進行手術的病人擔心醫院感染風險,又不想延誤病情,因而選擇日間手術中心。他指出,小腸氣修補、皮膚脂肪瘤、痔瘡、靜脈曲張、割包皮、男性結紮手術等小型手術,均適宜在日間中心進行。「雖然這些手術未必屬緊急,但也可以十分困擾,例如痔瘡可以很痛、很影響日常生活。」

日間手術中心一般不設住院費及相關雜費,所以整體費用通常比私家醫院低。以往很多保險公司都要求投保者做手術必須同時住院,才可申請索償,但近年不少醫療保險計劃已接受申索日間手術費用。根據香港保險業聯會2018年的數據,以個人保單計,日間手術中心的償付比率為89%(即病人每支付100元,保險公司會賠償89元),而私家醫院標準房的償付比率只有78%。

另外,日間手術中心在時間安排上一般較有彈性,有時甚至可以首次診症後即時做手術,而且免卻繁複的出入院手續。陳醫生表示:「有些手術相對簡單,例如切除脂肪瘤,可能15分鐘左右已可完成,而小腸氣修補、痔瘡手術等通常需時一至兩小時。若手術只需局部麻醉,手術後休息約30分鐘至一小時便可正常活動,對某些病人來說比較便利。」







資料來源: 都市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小知識:萎縮性疤痕 褪疤貼效用小

疤痕按外觀大致分為4類,包括淺表性疤痕、肥厚性疤痕、蟹足腫及萎縮性疤痕。淺表性疤痕通常只傷及淺層真皮層,會隨時間淡化,較影響外觀的疤痕有以下3種:

1. 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

傷口範圍內疤痕增生,外觀呈暗紅色,或會隨時間自然縮小。

2. 蟹足腫(keloid scar)

疤痕紅、腫,凹凸不平,蔓延到旁邊正常皮膚組織,像螃蟹的腳往外伸長,不會隨時間自然縮小。蟹足腫或因遺傳所致,但確實原因未明。


小小暗瘡傷口也有可能形成蟹足腫,李曾慧平透露,有患者頸部左右兩側各生了一粒暗瘡,暗瘡傷口形成的蟹足腫不斷蔓延,將兩處疤痕連在一起。

3. 萎縮性疤痕(atrophic scar)

皮膚修復過程中,膠原蛋白遭受破壞,造成真皮層塌陷,常見於暗瘡或水痘痊癒後形成的疤痕。陳東飛表示,「褪疤貼對這類疤痕效用輕微,宜用激光或脂肪移植方法改善」。










資料來源: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00707/s00005/1594060970788/%E5%B0%8F%E7%9F%A5%E8%AD%98-%E8%90%8E%E7%B8%AE%E6%80%A7%E7%96%A4%E7%97%95-%E8%A4%AA%E7%96%A4%E8%B2%BC%E6%95%88%E7%94%A8%E5%B0%8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傷口留痕 傷身更傷心 一張貼施壓保濕 撫平疤痕

日常生活中,臉上長暗瘡、煮飯時燒傷𠝹傷、意外跌倒擦傷,甚至接受大小手術,身上難免出現或大或小的傷口。最頭痛是留下疤痕,色素或深或淺,形狀或凹凸不平,不止影響外觀,更苦惱是疤痕增生,嚴重可影響關節活動。

針對疤痕的疤痕膏和疤痕貼,箇中原理為何?怎樣使用才最有效?

表皮癒合即用 保濕免增生

「當傷口表皮完全癒合,沒滲液流出便可使用(褪疤貼)。」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褪疤貼應及早使用,坊間的褪疤貼大多含矽凝膠(silicone gel)成分,醫學研究顯示,矽凝膠能在疤痕表面形成保護層,減少水分流失,「此作用很重要,因傷口表皮癒合後,內部仍在復修,如傷口水分不足會加劇炎症反應,刺激膠原蛋白合成,增加疤痕增生風險,此外,褪疤貼亦可減低疤痕受外力拉扯而刺激生長」。對於已形成一段時間的疤痕,矽凝膠貼亦有助軟化疤痕,但無法徹底消除疤痕。含矽凝膠成分的褪疤膏同樣有保濕作用,而且使用方便,但未能如貼片般減少疤痕受外力拉扯,適用於眼皮、關節、毛髮處等較難使用貼片的位置。
施壓助軟化疤痕

疤痕如增生,壓力治療可抑制生長,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李曾慧平解釋:「通過壓力降低疤痕血氧供應,可減緩其增生,同時協助新組織有秩序排列,達到撫平及軟化疤痕。」

陳東飛補充:「治療增生性疤痕,傳統方法是使用壓力墊(聚乙烯墊)及壓力套為疤痕施壓;若市民使用一般矽凝膠褪疤貼,加穿壓力套為疤痕施壓效果更理想。不過,關節或胸口位置等疤痕難有效施壓。」

面層矽膠柱設計 受壓更均勻

李曾慧平研究燒傷疤痕治療多年,早前與研究團隊研發了「平疤貼」及「壓力貼」,能為疤痕加壓兼保濕,可治療因燒傷、手術及創傷而形成的增生性疤痕。

可按疤痕形狀修剪高度

平疤貼分底面兩層,底層為具黏貼力的矽凝膠,能鎖住水分,面層是可剪裁的矽膠柱。陳東飛曾有病人使用平疤貼,認為可抑制疤痕增生,「使用時因應疤痕形狀及身體輪廓修剪矽膠柱高度,將平疤貼貼上,再以壓力貼或傳統壓力套或彈力繃帶加壓,由於矽膠柱高度是按疤痕位置及形狀修剪,因此整個疤痕能均勻受壓」。

李曾慧平曾為平疤貼做臨牀測試,找來25名在「溫哥華疤痕評量尺」中達8分或以上的嚴重增生性疤痕患者(正常皮膚為0分,最高分為15分),比較接受壓力衣加傳統壓力墊(聚乙烯墊),及用平疤貼的效果,護理期45天,她說:「結果顯示平疤貼更為有效,患者平均改善疤痕彈性約19%、抑制疤痕生長約14%、減淡疤痕色澤約5%。」

如疤痕增生影響活動能力或造成心理困擾,陳東飛稱,除了保濕及壓力治療,亦可考慮注射類固醇或冷凍治療等方法。注射類固醇可減低纖維母細胞活躍度,從而軟化及淡化疤痕;冷凍治療則是用針刺進疤痕內,以低溫令疤痕細胞脫水、壞死及萎縮。

陳東飛 - 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https://ol.mingpao.com/ldy/beautystyle/fitness/20200707/1594061460309/%E5%82%B7%E5%8F%A3%E7%95%99%E7%97%95-%E5%82%B7%E8%BA%AB%E6%9B%B4%E5%82%B7%E5%BF%83-%E4%B8%80%E5%BC%B5%E8%B2%BC%E6%96%BD%E5%A3%93%E4%BF%9D%E6%BF%95-%E6%92%AB%E5%B9%B3%E7%96%A4%E7%97%9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甲狀腺射頻消融 免開刀之苦


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本港平均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患上此症,當中又以女性患者較多。由於徵狀不易察覺,令很多患者延誤診治。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不正常的組織增生,要先判斷結節大小,以及屬良性或惡性,才能決定最佳的治療方針。

據統計,約10%甲狀腺結節個案屬惡性甲狀腺腫瘤。醫生會以觸診、超聲波檢查、抽針等方式作出診斷。陳東飛指,「惡性腫瘤固然要盡快做手術,若是良性則可先行觀察,但如大於2厘米並出現壓迫症狀,一般也建議病人接受治療。」

傷口細恢復快
傳統切除手術會令患者留有明顯疤痕,影響外觀,更會損害甲狀腺功能,因此令不少人卻步。近年,本港引入甲狀腺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不但傷口較細和恢復較快,副作用也相對輕微。

陳東飛解釋,「RFA屬微創手術,不會損害正常甲狀腺組織,可完整保留甲狀腺功能。雖然同樣有可能出現傷口發炎、出血、聲線受損等風險,但比率遠比傳統手術為低。」

縮小結節逾六成
美國《內分泌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剛於今年5月刊登一份研究,比較激光切除術和射頻消融術在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效用。結果發現,兩項技術在縮小甲狀腺結節方面非常有效,其中射頻消融術在治療6個月後縮小結節的體積達64.3%,較激光切除術高11.1個百分點。兩者的安全性同樣令人十分滿意,其中射頻消融術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較激光切除術低6個百分點。

一小時完成
治療過程方面,射頻消融術可在日間手術中心以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醫生會藉由超聲波導引,將探針放置在結節位置緩慢移動,藉針尖放出的能量令結節組織壞死。過程中,病人須盡量避免吞嚥口水。醫生會和患者保持談話,確保熱力沒有影響病人的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手術一般需時45至60分鐘左右,視乎結節大小及病情而定。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7%94%B2%E7%8B%80%E8%85%BA%E5%B0%84%E9%A0%BB%E6%B6%88%E8%9E%8D-%E5%85%8D%E9%96%8B%E5%88%80%E4%B9%8B%E8%8B%A6-22491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腋下開窿 割大頸泡不留痕

頸 部 突 然 腫 脹凸 起 , 一 般 人 稱 為 「 大 頸 泡 」 , 可 能 是 患 上 甲 狀 腺 腫 瘤 , 可 引 起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有 病 者 因未 察 覺 腫 瘤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若 不 加 理 會 , 有 機 會 演 變 成 癌 症 。 傳 統 甲 狀 腺 瘤 手 術 會 在 頸 部 留 下 有 如 蜈 蚣 狀 明 顯 疤 痕 , 近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微 創 手 術 , 只 須 於 乳 暈 或 腋 下 開 數 個 小 洞 , 直 接 通 向 頸 部 切 除 腫 瘤, 術 後 接 近 無 疤 痕 , 但 不 適 用 於 過 大 的 腫 瘤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參考資料: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90204/new/new_a65c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無創甲狀腺癌篩查 準確度高達九成九

頸部無故出現硬塊,難免令人憂慮,最擔心是患上甲狀腺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甲狀腺癌在2014年錄得795宗新症,當中648人為女士,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五。為了有效識別高危的甲狀腺結節,香港早前引入了全球首個「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簡稱CAD),有助安全快捷地揪出早期甲狀腺癌,提升治愈機會。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