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肛裂


 
 
 
肛裂是指肛門裂傷或肛門潰瘍,是大腸直腸外科門診中相當常見的一種疾病,會給病人帶來諸多難以忍受的苦惱。


這種疾病是在肛門內出現線狀或橢圓形的裂縫,病人解便時會感覺如刀割或針刺的疼痛,並會流血。像其他肛門疾病一 樣,肛裂的主要症狀除了疼痛與流血,還可能有腫脹、滲液流出,肛門搔癢,偶有小便頻繁或困難等症狀。每次疼痛發作時會持續幾分鐘,也有時可延至幾小時以 上。在流血方面,由於出血來自肛門,所以都是鮮血,並且流血量通常不會太多。有些病人只會感覺疼痛,但不會出血。


如何治療肛裂?
一般肛裂以保守療法即有80%的治癒率。保守療法包括使用軟便劑、溫水坐浴(坐在溫水中10-15分鍾,一天三四次)及使用一些肛門栓劑或藥膏幫助消炎消 腫,劇痛時可以服用止痛藥以減輕症狀。一般療程為數星期或數個月不等,總之要有恆心及耐心。對於一些久治不癒而變成慢性肛裂的患者,可能要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主要是要減低肛門括約肌的張力及痙攣,促使肛裂處自行癒合;切除肛門裂開處及縫合一般是沒有效的!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超聲波提升診治準確度

超聲波在醫學上的用途非常廣泛,但早前一宗不幸的醫療事故,一名患末期腎衰竭的19歲女病人,在醫院進行超聲波儀器引導下的血液透析治療(俗稱洗血)時,導管不慎插進動脈,造成嚴重後果,事件令部分市民誤以為超聲波技術會增加患者的治療風險。

其實以上情況極之罕見,正正相反, 自從有了超聲波技術,讓醫生在進行這類高風險醫療程序時,可透過儀器顯示準確判斷落針位置,大大減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翻查歷史,人類發明超聲波超過100年,最早期是海軍用來探測敵人的潛艇, 其後才陸續發展出不同用途。其中用在醫療方面,由於早期的超聲波儀器體積又大又昂貴,是只限於部分放射科醫生才能擁有的診治技術。

時至今日,超聲波技術已相當普及,不僅探頭能夠做到無線連接,目前最新的超聲波診治器,甚至只有手提電話般大小,令不同分科的醫生,包括普通科醫生、急症科醫生、內科醫生及皮膚科醫生等,都可以運用超聲波幫助診斷。

以外科專科為例,在處理急症時,透過超聲波檢查有助診斷病人有否急性盲腸炎、胃穿孔以至腹部大動脈破裂等。而在日常診治方面,尤其適用於一些體表病變,例如甲狀腺問題、乳房問題及小腸氣等,都可運用超聲波檢查準確診斷。

擁有超聲波技術並配備儀器的外科醫生,更可於診所內即時為病人做診斷, 甚至作為輔助治療。例如在血管內放置導管,還有近年興起的甲狀腺射頻消融術,以至最新的靜脈曲張治療等,都需要配合超聲波技術作為輔助。

隨著科學技術日益進步,醫生亦需要與時並進。特別是前線的臨床醫生,如果能進一步掌握和學習最新的超聲波技術, 不只可以令診治更加準確,病人亦毋须花時間到化驗中心做超聲波診治,從而達至更快捷、方便和可靠的醫療服務。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參考資料: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肝臟移植後的藥物治療



當病人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視新的肝臟為「外來物」,因而嘗試攻擊和破壞新的肝臟,造成排斥反應。肝臟移植後的排斥現象可以出現於手術後幾小時、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亦分類為急性及慢性排斥反應。


為了預防急性排斥反應,在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期間及完成手術初期,外科醫生會使用免疫抑制劑Basiliximab(巴利昔單抗)及高劑量類固醇來防止身體 排斥新移植的肝臟,當病人情況較為穩定後,便會使用其他抗排斥藥物。此外,為了預防病人在手術期間受到感染,醫生也會處方抗生素。

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後初期,由於需要使用較大劑量的免疫抑制劑,康復者身體的抵抗力減弱,可能會增加受到感染的機會,所以同時要服用一些預防感染的藥物。長遠來說,康復者必須長期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抗排斥藥物,並定期到肝臟移植科覆診,讓醫生檢驗身體狀況。

在處方抗排斥藥物及其他藥物時,醫生會考慮康復者的身體狀況而決定藥物的種類及劑量,所以每位康復者所服用的藥物可能會有所不同。此外,每位康復者對藥物也有不同的耐受性,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或懷疑是藥物的副作用,應立即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小傷口變大腫瘤-唧暗瘡,被蚊咬都出事

疤痕,無論長在身體什麼位置,都一樣令人討厭。但有些人天生難逃被疤痕纏繞的噩運,因為他們遺傳了一個古怪的基因,令他們只要一受傷,就算只是一口蚊叮、一粒暗瘡,都足以令傷口出現延綿不盡、不停長大、猶如蟹爪般的瘢痕瘤,俗稱蟹足腫。

溫小姐三兄妹,就不幸懷有此古怪基因,令他們十多年來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初初好細粒,好似粒暗瘡咁,無乜為意,但後來愈長愈大,又痕又痛,覺得唔係一般暗瘡咁,就去睇醫生。」三十多歲的溫小姐,十幾年前發現胸口長出的一粒「暗瘡」,一直無法痊癒,相反,愈變愈大,令她異常困擾。

小暗瘡變大蟹爪

求診後,醫生告訴溫小姐,她心口上的,不是暗瘡,而是瘢痕瘤,俗稱蟹足腫的,「從來未聽過呢個名!」之所以叫蟹足腫,原因是這種疤痕,會猶如蟹爪一樣不斷延伸,形成猶如蟹爪般的肥厚疤痕。外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蟹足腫具遺傳性,有這種體質的人,病發時皮膚會因一個小傷口,慢慢形成一個凸出的疤痕,向外延伸,會愈長愈大,並且超出傷口原本的範圍,除了影響外觀,呢啲增生的疤痕組織會出現痕癢、繃緊和疼痛的症狀。」

雖然溫小姐的父母都沒有蟹足腫問題,不過,除她之外,哥哥和妹妹都先後受蟹足腫困擾,「佢哋個疤痕喺背脊,好似五蚊銀咁大,都係會又痕又痛。」不過,蟹足腫長在心口的溫小姐,求醫心情較為迫切,「最大時長到成隻手指尾咁大,好核突,低領衫、泳衣通通唔著得。」

可惜,當年治療方法只限於將疤痕縮小,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我呢十幾年都試過打類固醇針同做冷凍治療,治療過程好痛,痛到標眼水架,但治療後無幾耐又生番出嚟,始終唔會停止生長,搞到我都無心機醫。」陳東飛醫生解釋:「在蟹足腫上直接注射類固醇,有助將其縮細,以及減少痛楚痕癢,而冷凍治療則是利用液態氮,令疤痕組織冷凍壞死,從而令蟹足腫縮細,不過,兩者都有可能復發,須長期覆診,必要時再次進行治療。」

研究證先切後電療效佳

就好似溫小姐一樣,先後接受了四次類固醇注射及一次冷凍治療,始終無法消滅心口上的蟹足腫,「後來我上網見到有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其實並不新,去年十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治療蟹足腫,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復發率由原本的71%,大幅下降至2%,陳東飛醫生解釋:「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傷口好易演變成蟹足腫,若單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必會留有傷口,因而復發率奇高,所以治療蟹足腫,一向以混合治療較為有效,例如手術後再配合類固醇、冷凍治療或電療。當中以配合電療的效果最佳,這項研究證實手術配合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

溫小姐就在去年八月接受手術切除蟹足腫,再配合四次淺層電療,經過四個月跟進,情況穩定,目前並無復發跡象。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電療即是放射治療,而治療蟹足腫的淺層電療同治療癌症的不一樣,只是透過低劑量的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以減少復發。」所謂淺層,即是只集中在皮膚二至三毫米的表皮細胞上進行治療,輻射量跟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因此好安全,副作用極小。

術後廿四小時內電療

陳亮祖醫生補充:「病人須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療程過程約兩分鐘,其間完全沒有痛楚。治療後初期皮膚會出現類似曬傷的症狀,出現鴛鴦色,但會隨時間慢慢轉淡,最後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變得較淺色。」

話雖如此,比起又凸又痕又痛的蟹足腫,溫小姐非常滿意目前心口上這塊小疤痕,「而家我搽少少粉底已經完全遮蓋咗笪疤痕,雖然個疤痕未致完全平坦,但已好咗好多,起碼我可以著低胸衫同泳衣。」

陳東飛醫生提醒,有蟹足腫體質的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最重要是減少創傷,例如穿耳、脫癦、紋身等,此外,一旦出現蟹足腫,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只會愈長愈大,太大的話,增加治療難度,亦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壹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電療蟹足腫治愈率98% 配合切除手術 防疤痕增生


愛美的女士最怕有疤痕,但原來患有俗稱蟹足腫的瘢痕瘤或瘢痕疙瘩的人大分普遍,每一百個人便有三人具六遺傳性瘢痕瘤體質,他們小至蚊叮蟲咬、暗瘡、穿耳或注射卡介苗,大至手術後的傷口,均有機會形成疤痕狀的瘢痕瘤; 愈不盡早處理,疤痕便會愈來愈大。超過七成病人單靠手術仍會復發,醫學界十幾年前引入電療治療瘢痕瘤,病人在切除疤痕手術後的廿四小時內進行電療,可大大減低復發機會至少於百分之二。

現年三十多歲的家庭主婦Kaite,有遺傳性瘢痕瘤體質,約在十五、六歲發現胸口位置長出如暗瘡般大小的瘢痕瘤,十多年來疤痕更增生至手指尾大小。她表示,該疤痕–畔「會痕、會痛」,亦影響好的自信心,夏天不敢穿泳衣和低胸衫。她試過局部注射類固醇及接受冷凍治療期望改善疤痕,但結果疤痕先後復發。直至去年八月底透過手術切除,並配合四次的淺層X射線治療,經過四個月的覆診跟進,現時沒有復發迹象。
常見胸背肩臂耳下巴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解釋,指瘢痕瘤的形成是由於幫助傷口愈合的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令疤痕蔓延超出原本受傷範圍,形成蟹足般的凸出疤痕,常見於胸部、背部、肩膀、上臂、耳朵或下巴等皮膚張力大的位置,影響病人外觀之餘,亦會痕癢、繃緊及痛,影響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

他指出,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 去年十月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SRT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較傳統單以手術切除,治愈率可高達百分之九十八或以上。

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有別於癌症治療,疤痕治療採用的電療屬淺層X射線治療,利用表層放射治療機,發出低劑量放射線,破壞並且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減少復發,「電療只集中在皮膚表面,深度只有一至兩毫米,輻射量與照肺部X光片相若,致癌機會低。」
4日療程 毋須住院

病人術後廿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每次過程約兩分鐘,毋須住院。做完初期有類似曬傷徵狀,皮膚顏色變深,但隨時間會慢慢變淡,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愈變愈淺。








參考資料: 東方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Surgery for Hyperhidrosis



When all methods of treatment fail, patients may consider surgery to remove the sympathicus that causes perspiration. The sympathicus are nerves within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that are located at the spine behind the lungs. The sympathicus overlap with other nerves in most parts of the body except at the thoracic vertebrae.


As there is a nodule at the bottom of each vertebrae that connects the nerves, the objective of the surgery is to remove this nodule. This surgery is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hyperhidrosis in the arms and underarms.


Even if thi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different surgeons will make different incisions. Some surgeons may make only one incision (10-15mm) and place the endoscope and scalpel through the incision. Some may also make three 4mm incisions, one for the endoscope and the other two for placing surgical equipments. Although this means having two more wounds, this method is more flexible.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www.miradry.hk/miradry-treatment.html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Three Types of Surgeries - Hyperhidrosis

 Three Types of Surgeries

  • Electrosurgery – Using electric currents to destroy the nodule. However, chances of relapse is relatively higher as the nodule remains inside the body.
        
  • Clamp - Using the clamp to clamp onto the blood supplying vessels, destroying the nodule with the lack of blood supply. However, this is an irreversible surgery, and the wound is relatively large.
        
  • Removal – Surgical removal is more complex than the two methods above, but it is the most effective with a very low chance of relapse.

Surgeries for hyperhidrosis or body odour generally takes around one hour. Patients will then be hospitalized overnight for observation.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chest pains for several days, and may last for several weeks for a minority.


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 is one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surgery, meaning sweating may occur at other locations of the body.

Perspiration is caused by the constriction of blood vessels that force out water within the blood. Therefore, after surgical removal, without the stimulation of the nerves, sweating is reduced.

Surgery is not the first and foremost method of treatment. Doctors will provide appropriate treatments based on the severity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s opposed to other kinds of surgery, surgery for hyperhidrosis is not urgent. It is necessary for patients to balance the pros and cons of each method of treatment.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www.miradry.hk/miradry-treatment.html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