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冷凍治療+類固醇+壓力衣 擊退頑治蟹足腫 (上)

蟹足腫,驟耳聽來不知其所指,實情這病稱很具象,因患者疤痕組織會似蟹足般伸展開去,才由此得名。這病出晒名難醫,即使手術切除,疤痕組織再生得更大嚿者大有人在。幸好,最近終於有新的混合療法,令復發率可降至低於 5% 蟹足腫(Keloid)一症,名堂多的是,正式學名叫瘢瘤,國內醫學文獻會寫成疤痕疙瘩,廣東人又多數會很「哩民」的稱之為肉芽,但總的而言,都是在指一種「有嘢突出來」、又紅紅腫腫的疤痕組織異常增生症狀。


單純切除 9成復發

外 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蟹足腫在身體任何位置都有可能發病,一般臨床以胸口、背部、膊頭及耳仔等部位為常發病位。此症病因未明,只知跟體質遺傳因素有關, 加上變數多的是,例如同樣在耳仔打耳洞,病人可能打耳珠無事,但給耳尖打耳洞後就有疤痕組織增生凸出一粒肉,所以病人很多時已求診過很多醫生,除了家庭醫 生、皮膚科,生在耳仔的也可能會睇耳鼻喉科,生在臉部的又會睇整形外科。「但建議的處理方法,通常也莫衷一是,例如部分會主張手術切除、做放射性治療,甚 至注射化療藥入疤痕組織等療法,而要數最多人聽過的建議,一定是唔好搞佢,因為怕愈搞可能愈大撻疤。」

對於此說,陳醫生強調如用不適當方法處理,的確有可能令疤痕組織擴散,特別是外科手術切除又沒配合輔助治療者,更有 8 9 成機會復發,且再生的疤痕組織多數會更大撻。「說實話,暫時醫學上仍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醫好晒此症,只是隨着研究推陳,綜合治療經驗發現進行混合治療的療效會最好,控病效果遠較單純用一種療法理想。」


冷凍原理古法新用

最新的混合療法取向,選取醫學上已應用近 30 年的冷凍治療,再輔助配合類固醇及壓力治療,整個療程較長以「年月計」,但觀察所見,依從性強的病例,經此三合一療法,復發率可降至低於 5% 以下,且論治療安全性,遠較前文提及的各種單一療法都高。
「醫學上運用液態氮作冷凍治療,早用於治療表面皮膚病變如疣,利用冷凍令患處細胞壞死後可甩脫。用在蟹足腫的冷凍治療,其實經過改良新用,因為此症問題不在皮膚表面,而是在真皮層。」

簡 單理解,皮膚分為表皮層(即角質化細胞),表皮層再深入就是真皮層,內有纖維細胞、骨膠原、骨膠蛋白、神經綫、毛囊等組織,蟹足腫的病源位置正正就是在真 皮層。「故論治療效果,經改良後可直接去到真皮層的冷凍治療,會有效過只在表皮層做切除。而蟹足腫的冷凍治療會是透過特別的針頭,穿過疤痕組織進入真皮層 來進行,期間針內運行的液態氮可令針外疤痕組織處於一個急速冷凍狀態,最低溫度可以去到零下 50 60 度,藉此低溫破壞患處組織,使之慢慢萎縮,大部分疤痕組織都有縮小 50% 80% 的效果。」

先 旨聲明,冷凍治療的目的是將疤痕組織的細胞冷凍至壞死,故治療就算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病人基本仍會感覺一定程度痛感。而治療後身體第一個反應是:腫,尤其 治療後當晚會最腫,患處可以腫到類似灼傷起水泡的狀態,傷口亦會流血水會痛,必須注意傷口護理清潔以防感染,這階段約維持 1 2 周,患處疤痕組織才會慢慢收縮。基於單純做冷凍治療,部分病人仍會復發,陳醫生指大部分個案都會建議配合輔助治療,包括注射 2 3 次類固醇針劑,以及患處若能配合再要做壓力治療(建議約 6 9 個月),有需要可尋求職業治療師協助度身訂造壓力衣,進一步減低疤痕組織再異常增生的機會。「壓力治療長短因人而異,理論上愈長效果會愈好,就是患處在耳仔,現亦有已經改良的壓力耳環可配合使用,臨床亦以依從性較強的病例,療效較理想。」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蜘蛛網狀靜脈 (蜘蛛紋)




















蜘蛛網狀靜脈(蜘蛛紋)?

蜘蛛網狀靜脈是指接近皮膚表面,大小約0.3-1.5mm的靜脈擴張。
靜脈可能呈紅、藍、紫或綠色,醫學上稱為毛細血管擴張症。蜘蛛紋會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份,最常見於面部及雙腿。通常蜘蛛紋會出現在較大的表層靜脈附近(稱為網狀靜脈)。


蜘蛛網狀靜脈可能是深層靜脈異常的徵兆。正因如此,治療蜘蛛網狀靜脈前應先處理任何潛在的問題。醫生通常會先為患者進行超聲波掃瞄。
大部份蜘蛛網狀靜脈是由靜脈高血壓引致,即某部份靜脈的血壓較高。


蜘蛛網狀靜脈的誘因
基因
懷孕
荷爾蒙
年齡
性別
少運動的生活方式
種族
創傷


蜘蛛網狀靜脈病徵
痛楚
痕癢
灼痛
刺痛
流血



網狀靜脈
蜘蛛網狀靜脈最常出現於大腿兩則。
在這位置出現的蜘蛛網狀靜脈一般由壓力引致。
除了治療受影響的血管,亦包括相關的網狀靜脈。






參考資料: www.veinexpert.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小傷口變大腫瘤-唧暗瘡,被蚊咬都出事

疤痕,無論長在身體什麼位置,都一樣令人討厭。但有些人天生難逃被疤痕纏繞的噩運,因為他們遺傳了一個古怪的基因,令他們只要一受傷,就算只是一口蚊叮、一粒暗瘡,都足以令傷口出現延綿不盡、不停長大、猶如蟹爪般的瘢痕瘤,俗稱蟹足腫。

溫小姐三兄妹,就不幸懷有此古怪基因,令他們十多年來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初初好細粒,好似粒暗瘡咁,無乜為意,但後來愈長愈大,又痕又痛,覺得唔係一般暗瘡咁,就去睇醫生。」三十多歲的溫小姐,十幾年前發現胸口長出的一粒「暗瘡」,一直無法痊癒,相反,愈變愈大,令她異常困擾。

小暗瘡變大蟹爪

求診後,醫生告訴溫小姐,她心口上的,不是暗瘡,而是瘢痕瘤,俗稱蟹足腫的,「從來未聽過呢個名!」之所以叫蟹足腫,原因是這種疤痕,會猶如蟹爪一樣不斷延伸,形成猶如蟹爪般的肥厚疤痕。外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蟹足腫具遺傳性,有這種體質的人,病發時皮膚會因一個小傷口,慢慢形成一個凸出的疤痕,向外延伸,會愈長愈大,並且超出傷口原本的範圍,除了影響外觀,呢啲增生的疤痕組織會出現痕癢、繃緊和疼痛的症狀。」

雖然溫小姐的父母都沒有蟹足腫問題,不過,除她之外,哥哥和妹妹都先後受蟹足腫困擾,「佢哋個疤痕喺背脊,好似五蚊銀咁大,都係會又痕又痛。」不過,蟹足腫長在心口的溫小姐,求醫心情較為迫切,「最大時長到成隻手指尾咁大,好核突,低領衫、泳衣通通唔著得。」

可惜,當年治療方法只限於將疤痕縮小,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我呢十幾年都試過打類固醇針同做冷凍治療,治療過程好痛,痛到標眼水架,但治療後無幾耐又生番出嚟,始終唔會停止生長,搞到我都無心機醫。」陳東飛醫生解釋:「在蟹足腫上直接注射類固醇,有助將其縮細,以及減少痛楚痕癢,而冷凍治療則是利用液態氮,令疤痕組織冷凍壞死,從而令蟹足腫縮細,不過,兩者都有可能復發,須長期覆診,必要時再次進行治療。」

研究證先切後電療效佳

就好似溫小姐一樣,先後接受了四次類固醇注射及一次冷凍治療,始終無法消滅心口上的蟹足腫,「後來我上網見到有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其實並不新,去年十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治療蟹足腫,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復發率由原本的71%,大幅下降至2%,陳東飛醫生解釋:「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傷口好易演變成蟹足腫,若單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必會留有傷口,因而復發率奇高,所以治療蟹足腫,一向以混合治療較為有效,例如手術後再配合類固醇、冷凍治療或電療。當中以配合電療的效果最佳,這項研究證實手術配合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

溫小姐就在去年八月接受手術切除蟹足腫,再配合四次淺層電療,經過四個月跟進,情況穩定,目前並無復發跡象。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電療即是放射治療,而治療蟹足腫的淺層電療同治療癌症的不一樣,只是透過低劑量的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以減少復發。」所謂淺層,即是只集中在皮膚二至三毫米的表皮細胞上進行治療,輻射量跟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因此好安全,副作用極小。

術後廿四小時內電療

陳亮祖醫生補充:「病人須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療程過程約兩分鐘,其間完全沒有痛楚。治療後初期皮膚會出現類似曬傷的症狀,出現鴛鴦色,但會隨時間慢慢轉淡,最後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變得較淺色。」

話雖如此,比起又凸又痕又痛的蟹足腫,溫小姐非常滿意目前心口上這塊小疤痕,「而家我搽少少粉底已經完全遮蓋咗笪疤痕,雖然個疤痕未致完全平坦,但已好咗好多,起碼我可以著低胸衫同泳衣。」

陳東飛醫生提醒,有蟹足腫體質的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最重要是減少創傷,例如穿耳、脫癦、紋身等,此外,一旦出現蟹足腫,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只會愈長愈大,太大的話,增加治療難度,亦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壹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輸精管結扎手術 (二)

無針刺麻醉

以往局部麻醉多采用針筒將麻醉藥直接注射於陰囊皮膚,陰囊皮膚因充斥麻醉液而脹起, 脹起的陰囊皮膚會阻礙鎖定輸精管位置,本診所采用的噴射式麻醉器,以高速壓力原理, 將麻醉液快速及平均地穿抵皮下, 此方法既免除針刺之苦, 亦讓外科醫生只要用一只巧手 就能精准找到輸精管。

無刀輸精管結紥手術

無刀輸精管結紥手術則針對傳統的輸精管結紥手術加以改良,用一組簡單但特殊的器械。 打開陰囊表皮不再用刀片,醫生用環鉗鎖定輸精管位置,以尖鉗戳開一個約0.3 - 0.5cm 的創口,再以環鉗將輸精管拉出皮外進行手術。 由於創口只有0.5cm ,術後可不需針線 縫合,大幅降低手術時與術後的疼痛,血腫與感染機率。
解決方法

输精管结扎 <wbr><wbr>(二)  输精管结扎 <wbr><wbr>(二)


避孕效果:

因手術後, 輸精管結扎口以上的管內仍有精子的, 一般要經過大約15-20次射精才可 完全排淨,所以手術後初期還是建議采用其他避孕方法,而最好的就是於手術後在指定 的日期內,作精液樣本化驗,以證實精液中沒有精子存在,才無須避孕。
傷口護理及注意事項:






  •     保持傷口清潔,一周內避免行房。
  •     因陰囊松弛,滲血容易產生血腫, 如有血腫發生, 可壓迫、冰敷防止血腫繼續擴大, 如沒 有改善請前往就醫。
  •     傷口縫線會自然脫落,不需拆線。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輸精管結扎手術 (一)




男性輸精管結扎 手術的目的,就是把輸精管切斷、打結或綁死,使精蟲無法運送, 以達致避孕效果,而其避孕率頗高。


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部份男仕會誤以為輸精管結扎會對性能力或荷爾蒙的制造及分泌有所影響。其實 男性荷爾蒙是由睪丸制造出來經由血管輸送到全身各器官, 而不是由輸精管排出。 性欲是由男性荷爾蒙控制, 勃起、高潮、射精由神經控制 , 而結扎後並不代表沒有 了精液, 因精液的主要來源是來自貯精囊的分泌, 但不含精蟲, 部份精液由攝護腺產 生, 也是不含精蟲的, 精液的其余部分來自尿道腺體的分泌, 而真正來自睪丸的精蟲 所占的精液體積也不到1%,所以結扎後的精液『量』是不會有所改變的。

結扎後, 睪丸裡雖然會繼續產生精子, 但因精子已不能經輸精管排出體外, 當性交達 致逅潮時, 射精過程依然照常進行, 只是精液中沒有精子, 不會使女方懷孕, 達致永久 避孕的效果,而精液也會自動被身體吸收,這亦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現代夫妻可以透過理性溝通,決定想要生養幾個子女。如果已有了愛的結晶,不想再 多生造成負擔時,男性輸精管結扎是相當可以考慮的避孕方式。

過去許多人對男性結扎不了解或是因大男人主義心態而對結扎產生排斥。但這幾年我們 發現好男人愈來愈多,大多數男士都能體恤女性懷孕生產過程的辛勞痛苦,樂意接受結 扎手術。

診所采用無刀口輸精管結扎手術,不須針刺麻醉,不須用刀切割,也不須要縫線、手 術時間只需20分鐘。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VR 點只打機咁簡單

今時今日,打機再不是玩物喪志,除了電競帶來的各種商機,VR虛擬實境亦不再局於遊戲領域,更可應用於醫療層面,推動醫療技術發展。

VR的原理是透過3D顯示器和密封式耳筒,讓玩家在視覺和聽覺上脫離真實環境,沉浸在遊戲角色之中。作為外科醫生,筆者覺得VR最大用途是疼痛控制。最常見是面對手術時,不少人會覺得緊張、焦慮,這些情緒反應會令人對痛覺加倍敏感,小痛化大。相比以往借助音樂或按摩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VR不只能更有效舒緩緊張情緒,美國有研究發現,VR有助急性或慢性痛症病人減少約40至50%的痛楚,對嗎啡止痛劑的需求可減少約30至50%。

筆者最近為一位病人進行局部麻醉的瘢痕疙瘩冷凍治療時,亦用上了VR系統,手術期間她完全投入在遊戲當中,成功克服了對治療的恐懼和不適感覺。

與此同時,VR還可以用於手術訓練。例如在處理一些複雜的手術前,醫生可透過3D影像模擬手術過程,通過反覆練習,從而提升手術的準確度。

而VR用於情緒病治療和復康治療近年亦越趨廣泛。例如治療驚恐症很多時會採用的「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是將病人帶到他們最懼怕的環境,幫他們克服恐懼。同樣的治療,現時病人只需戴上VR眼鏡,就如身歷其境,令治療過程更安全舒適,病人更容易接受。
VR另一個值得推廣的用途,是用於中風或視障人士的復康治療,讓醫護人員透過虛擬影像,確切體會到當事人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繼而提供更適切的援助。

VR結合醫療,最大好處是副作用少、價錢平,只需購置一部數千元的顯示器就可用於臨床治療。參考外國的兒童醫院或癌症中心的經驗,引入了VR系統後,不僅大大減輕了病人治療過程的痛苦,更可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預期隨着VR技術不斷演進,將會為醫療及外科手術增添無限可能,令更多病人受惠。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醫生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