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內窺鏡手術治多汗



一般人在炎熱或心情緊張時會冒汗,但有些人即使在正常狀態下亦會不斷冒汗,稱為「多汗症」。現時有1%至4%人患多汗症,有患者受腳汗困擾,不能穿涼鞋,一日需更換3至4次襪,買鞋前更需先在家洗腳,否則濕覑腳試鞋造成尷尬。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多汗症沒有健康危險,若覺困擾,可用止汗劑或手術等方法治療。


多汗沒有健康危險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流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當身體產生大量熱能時,例如劇烈運動後,體溫上升,身體會透過流汗把熱量從皮膚散發出,讓體溫下降回復正常,情緒及神經緊張程度亦會影響流汗量。流汗量沒有「正常」標準,若認為多汗影響生活,便應求診。

陳東飛說,現時有1%至4%人患多汗症,東南亞地區較普遍,多汗症患者中逾九成是過多手汗,當中有約半同時有多腳汗及腋下多汗,另一成患者只有單純的多腳汗及腋下多汗。多汗症的成因是調節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經線過於敏感。

陳東飛續說,多汗症患者可先接受非手術性的治療,包括局部乾燥劑或肉毒桿菌素等。若仍受多汗困擾,有多手汗者可考慮胸腔交感神經切除術,但約半患者接受手術後雖手汗有改善,但會出現補償性出汗問題,當中大多是較多腳汗,故可接受內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另外單純多腳汗者則可直接接受這項手術。

以內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治多腳汗在歐美較普及,近期才引入本港,價格6至7萬,需時約2.5小時,需全身麻醉。陳東飛表示,手術會把夾置於腰部的第三及第四節交感神經結,以中止神經信號傳送,男士有射精異常的風險,但此風險極低且全球未有案例。





參考資料: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生唔生 男人話晒事

第四次做爸爸的藝人林盛斌早前表示考慮做結紮手術,讓豐有妊娠糖尿病的太太無後顧之憂。Bob體恤太太的想法固然值得嘉許。從控制生育的角度,男士結紮的風險和過程都比女士簡單,毋須間刀或住院,20至30分鐘便可完成。只是不少人道聽途説,擔心絕育後會影響射精或性能力而卻步。

其實男士結紮手術,純粹是將輸精管封閉,令精液内再無精蟲,以達到避孕效果。由於精液的主要成分是前列腺和輸精管分泌的蛋白質,精蟲佔的比例只有約 1%。故手術後射精能力和精液量不會有大分別 ,而留在睾丸內的精蟲會被身體自行吸收,不會影響健康。

至於男士勃起功能,是由男性荷爾蒙、陰莖的血管組織和神經組織控制。跟精蟲能否排出體外無關。因此手術絕對不會影響男士的性能力。

相比其他避孕方法,如女士長期服食避孕丸,會增加患血壓高、心臓病、子宮或乳房腫瘤的風險,用避孕套亦非萬無一失:男士輸精管結紮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9.8%,意外懷孕的機會接近零。最重要是過程簡單,可透過無刀無針的手術方 法。於診所內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

手術時,醫生會利用噴射式麻醉槍, 令麻醉液穿過陰囊皮膚直達輸精管。然後用尖鉗戳開一個細小的創口,將輸精管拉出進行結紮。由於創口只有0.3至0.5厘 米,可毋須縫針,待傷口約一星期後自然癒合,使可回復性生活。

惟要注意是術後初期,輸精管與前列腺的管道仍會有漏網的精蟲,故頭兩三個月進行性行為時最好做足避孕措施。並建議手術後3個月做精液樣本化驗。若精蟲 的數量為零,即代表成功,毋須再避孕。

醫學進步,無論想不想生小孩都有方法解決。而且方法愈趨簡單。就如男士絕育既安全亦不會影響性福。如果愛惜太太,不想因意料之外的小生命帶來經濟負 擔,男性輸精管結紮絕對是值得考慮的避孕方法。


外科專科醫生 陳東飛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無創甲狀腺癌篩查 準確度高達九成九

頸部無故出現硬塊,難免令人憂慮,最擔心是患上甲狀腺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甲狀腺癌在2014年錄得795宗新症,當中648人為女士,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五。為了有效識別高危的甲狀腺結節,香港早前引入了全球首個「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簡稱CAD),有助安全快捷地揪出早期甲狀腺癌,提升治愈機會。

甲狀腺屬內分泌器官,作用是控制新陳代謝、生長速率及調節身體機能。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透露,在香港每3個成年人,就有1個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絕大部分是良性,只有約5至10%是惡性。「良性結節即俗稱的「大頸泡」,若體積不大,對身體無影響,只需定期觀察。但如果是惡性,即甲狀腺癌,會主張切除。早期患者透過手術和電療,逾九成可以治愈。」

傳統診斷有一定局限


要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抑或惡性,主要是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就需要抽組織化驗。抽針檢查是目前醫學界用來判斷甲狀腺癌的黃金標準,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刺不中,出現假陰性;即使刺中,也有約15%機會出現不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病理報告模稜兩可,病人會好困擾,有些會選擇再抽,也有病人因為太擔心寧願做手術切除。但假如最終證實是良性,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損害,代價是失去一半甲狀腺組織和會留低疤痕。」陳醫生說。

電腦輔助準確率99%

為提升診斷的準確度,由台灣引入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是全球首個及唯一一個獲美國FDA和歐盟CE核准,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非侵入性檢查技術。使用時只需輸入甲狀腺超聲波影像,系統便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特徵,鈣化點、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快至幾分鐘,便可計算出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機會率,準確度高達99%。

陳醫生指電腦分析的好處是全面而客觀,精準度比人的肉眼清楚,出現假陰性的機會接近零!臨牀研究顯示,系統不只有助篩檢早期的癌細胞,更可減少60%良性結節的抽針檢查,從而降低檢查風險與醫療開支。

「系統只是作為輔助,不能完全取代抽針檢查。若分析結果顯示結節是惡性的機會佔多,仍需要進一步抽組織化驗,才能確診。」陳醫生補充說。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7%84%A1%E5%89%B5%E7%94%B2%E7%8B%80%E8%85%BA%E7%99%8C%E7%AF%A9%E6%9F%A5-%E6%BA%96%E7%A2%BA%E5%BA%A6%E9%AB%98%E9%81%94%E4%B9%9D%E6%88%90%E4%B9%9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治療蟹足腫首重醫患溝通



俗稱「蟹足腫」的瘢痕瘤(學名「瘢痕疙瘩」,Keloid),是外科專科不時接觸到的病症。 這類增生性疤痕雖然不會對健康構成影響,但隨著腫塊不斷增大,不只影響外觀,亦有可能出現痛楚及痕癢等症狀,對患者造成很大困擾。

蟹足腫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惟很多患者一開始都忽略了問題的嚴重性,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不少人更對蟹足腫存有誤解,以為無法可醫; 或是試過個別方法無效,便放棄接受治療,令問題愈趨嚴重。

事實上,現今醫學昌明,幾乎任何疾病都有方法治癒。分別在於有些疾病難以透過單一治療徹底治癒,須採用綜合性療法提升治療效果。就如疤痕治療,臨床證實很多不同方法都能有效改善,只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配合跟進治療,絕大部分的蟹足腫患者,尤其是早期階段個案,治療效果都相當理想。

對於坊間不時聽到有患者抱怨疤痕治療效果不理想,其實治療能否達到成效,關鍵在於醫患之間有無足夠溝通,以及患者有否遵從醫生指示按時覆診。例如有不少蟹足腫的早期個案,注射完一兩次類固醇針,覺得情況改善了就停止接受治療,此舉有機會令疤痕組織再度活躍增生。而患者亦會誤以為治療方法無效,導致病情惡化,於是更加抗拒接受治療。

所以無論面對任何疾病,在制訂治療方案前,除了醫生需要向患者清楚講解治療的方法、目的、所需時間或有機會出現的副作用外,患者亦應該多聽多問,了解治療的方法是否適合自己。就如注射類固醇治療早期蟹足腫,必須每月定期注射,直到疤痕組織完全穩定,不再增生方可停藥。
雖然目前醫學界仍未能找出蟹足腫的確實成因及預防方法,但只要盡早求診和接受治療,依然可透過不同的治療方法有效改善。最重要是治療期間緊記按時覆診,讓醫生可因應病情進展調校合適的療程,進一步減低復發風險。






參考資料: http://genesis-surgery.com./keloid-treatme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開刀加電療醫瘢痕瘤復發率低

瘢痕瘤不單影響外觀,亦會引起痕癢、繃緊及痛楚,對病人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構成影響,有醫生從美國引入新治療方式、以電療技術配合傳統的切除手術,指新療法的治療率逾98%,復發率遠低於其他治療方式。

平均每100人中有3人有遺傳性瘢痕瘤體質,瘢痕瘤的形成是由於幫助傷口癒合的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令疤痕不斷向四周蔓延,超出原本受傷的範圍,形成蟹爪般的凸出疤痕,並且最常出現在胸部、背部、肩膀、上臂︴耳朵或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除手術所造成的傷口外,蚊叮蟲咬、暗瘡、抓傷及注射卡介苗等都有可能令有瘢痕瘤體質的人出現瘢痕瘤,建議市民如果知道自己有該體質,應避免為打扮而非必要地造成傷口、例如穿耳及脫墨。

患者過往可以透過手術將瘢痕瘤切除、注射類固醇或冷凍療法醫治瘢痕瘤,但三個治療方式的復發率分別有八成、五成及兩成,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調查發現,以淺層電療配合切除手術可以將病人的瘢痕瘤復發率大幅降低至2%。

三十多歲的家庭主婦溫小姐去年8月亦曾使用新療法醫治瘢痕瘤,她指新療法的治療成果較預期好,瘢痕瘤的疤痕並不顯眼,只要抹些粉底就可以遮蔽,外出時可以選擇低胸衣服,令自己的自信心有所提升。

電療須連續做3天至4天

臨床腫瘤科醫生陳亮祖指,新療法採用淺層電療,有別於癌症治療、「電療只是集中在皮膚表面、深度只有1毫米至2毫米,輻射量和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所以好安全,副作用極少。」

他指新療法屬日間手術,醫生切除手術後24小時內首次為病人進行電療,每次過程只需約半小時,唯一不方便是電療要連續做3天至4天,病人需每日來回醫院。












參考資料: https://genesis-surgery.com/keloid-radiotherapy-hk.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VR 點只打機咁簡單

今時今日,打機再不是玩物喪志,除了電競帶來的各種商機,VR虛擬實境亦不再局於遊戲領域,更可應用於醫療層面,推動醫療技術發展。

VR的原理是透過3D顯示器和密封式耳筒,讓玩家在視覺和聽覺上脫離真實環境,沉浸在遊戲角色之中。作為外科醫生,筆者覺得VR最大用途是疼痛控制。最常見是面對手術時,不少人會覺得緊張、焦慮,這些情緒反應會令人對痛覺加倍敏感,小痛化大。相比以往借助音樂或按摩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VR不只能更有效舒緩緊張情緒,美國有研究發現,VR有助急性或慢性痛症病人減少約40至50%的痛楚,對嗎啡止痛劑的需求可減少約30至50%。

筆者最近為一位病人進行局部麻醉的瘢痕疙瘩冷凍治療時,亦用上了VR系統,手術期間她完全投入在遊戲當中,成功克服了對治療的恐懼和不適感覺。

與此同時,VR還可以用於手術訓練。例如在處理一些複雜的手術前,醫生可透過3D影像模擬手術過程,通過反覆練習,從而提升手術的準確度。

而VR用於情緒病治療和復康治療近年亦越趨廣泛。例如治療驚恐症很多時會採用的「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是將病人帶到他們最懼怕的環境,幫他們克服恐懼。同樣的治療,現時病人只需戴上VR眼鏡,就如身歷其境,令治療過程更安全舒適,病人更容易接受。
VR另一個值得推廣的用途,是用於中風或視障人士的復康治療,讓醫護人員透過虛擬影像,確切體會到當事人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繼而提供更適切的援助。

VR結合醫療,最大好處是副作用少、價錢平,只需購置一部數千元的顯示器就可用於臨床治療。參考外國的兒童醫院或癌症中心的經驗,引入了VR系統後,不僅大大減輕了病人治療過程的痛苦,更可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預期隨着VR技術不斷演進,將會為醫療及外科手術增添無限可能,令更多病人受惠。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醫生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微創切除神經可治手腳多汗



實習記者吉澤宇報道:流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無故大量出汗,卻會引起很多社交上的尷尬問題。對於一些普通止汗劑都解決不了的多汗症,可透過新的微創手術解決。


根據統計,現時本港每一百名人士中,有一至四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多汗症問題。香港精研微創外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現時已經有了解決手汗、腳汗的微創治療的新方案,汗腺的分泌是由交感神經所控制,當中影響出汗多少的因素,除包括高溫外,還包括當事人的情緒、活動狀態及神經緊張程度等。


陳東飛表示,手汗的治療可分為手術及非手術治療。一般情況下,患者多會先接受非手術性的治療,包括使用局部乾燥劑或在患處注入肉毒桿菌素等,不過這種效果只是暫時性。至於治療手汗的手術,常見的是「胸腔交感神經切除術」,胸交神經位於頸椎旁邊,其一作用為控制上肢排汗,手術利用內視鏡經胸部小孔切口進入胸腔,切除胸部的交感神經,將胸部交感神經第二至五節夾住,手術需全身麻醉進行,適用於最嚴重的手汗患者,亦可治療腋臭,手術費大概是五萬至六萬。至於處理腳汗問題可分為兩種:第一,同時伴有手汗問題人士先考慮接受胸腔交感神經切除術,如無改善或出現補償性出汗問題,可考慮接受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第二,單一腳出汗問題可直接接受內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


交感神經切除手術治療手汗後,「補償性多汗」是身體的代償反應,指身體將本應手部排出的汗水經其他位置的汗腺排出,導致該部位出現多汗問題。若多汗問題在腋下,可能還有機會補救,因為手汗是第二對交感神經,腋下是第三對交感神經,手術時可一併燒灼。若出汗問題在背部及大腿或足部,則過往並無辦法處理:交感神經一經切除,便不可能重新駁回。足部的交感神經來自腰部第三及第四節交感神經,治療腳汗手術是通過手術將該兩節交感神經結切除,手術費約六萬至七萬元。





參考資料: 大公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手術+淺層電療 治療棘手瘢痕瘤 (下)

治療方法種類多

治療瘢痕瘤的方法有多種,包括:

除疤貼及除疤膏:這些可能在早期的瘢痕瘤、手術後預防創傷有幫助,但一旦形成大型的瘢痕瘤時,除疤貼和除疤膏也難以控制。

注射類固醇:這方法或會混合化療藥,目的是遏抑不受控制的細胞增生。此法對早期瘢痕瘤或有效,但部分病人會翻發,而且過程中頗痛楚。

手術切除:瘢痕瘤形成原因是皮膚創傷,單純以手術切除其實會形成另一個新的手術創傷,若傷口不施以預防措施便容易翻發。當再翻發,傷口可比以前更大。

冷凍治療:近幾年引入,以液態氮低溫原理破壞疤痕增生細胞組織,使疤痕慢慢萎縮,對部分病人有一定程度改善。

陳東飛醫生說:「其實治療有時候需多管齊下才有效,單一方法未必奏效。而瘢痕瘤愈早治療效果愈好,使用方法愈簡單,改善更明顯。」

術後24小時內進行電療


放射治療(即電療)傳統用作治療癌症,它用來治療疤痕及部分良性皮膚病已歷史悠久。陳東飛醫生引述去年10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發表數據,以104名瘢痕瘤病人作對象,以手術配合SRT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並跟進病人3年,發現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治癒率高達98%。

臨床腫瘤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治療瘢痕瘤在手術切除後24小時內,開始進行電療,大大減低翻發機會。「藉着淺層X光綫,只對付表皮細胞,劑量不會穿透得好深約2cm、3cm,電療過程約2分鐘,病人不感到痛楚,共進行3至4次,視乎每次劑量。治療癌症是使用直綫加速器,X光綫深度大得多。」

很多人關注的電療治瘢痕瘤有否後遺症?陳亮祖醫生說:「副作用不大,但留意電療後皮膚顏色或會有少許轉變,變深或變紅,但隨住時間會散去。此外,小部分病人對電療敏感,過一段時間後皮膚顏色變淡。電療始終帶有輻射,理論上有致癌風險,據統計約有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機會。相對來說,這方法是安全無痛的治療。」










參考資料: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93464/%E6%89%8B%E8%A1%93-%E6%B7%BA%E5%B1%A4%E9%9B%BB%E7%99%82%20%E6%B2%BB%E7%99%82%E6%A3%98%E6%89%8B%E7%98%A2%E7%97%95%E7%98%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手術+淺層電療 治療棘手瘢痕瘤 (上)

瘢痕瘤(Keloid)即平常俗稱的蟹足腫,這些像蟹爪般凸出的皮膚疤痕,除影響外觀,部分患者更會感到痕癢、繃緊及痛楚。

注射類固醇、手術切除、冷凍都是瘢痕瘤的慣常療法。美國皮膚外科學會去年一項數據指出,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治癒率高達98%。

家庭主婦Katie,一直被心口上的瘢痕瘤困擾。「我十多歲時開始,發現心口上開始有一細點如暗瘡的東西,隨時間過去,愈變愈大如手指尾般長,也會痕會痛。」這十多年來,她尋求過不同方法清除它,包括打類固醇針、冷凍治療,最後都復發,瘢痕瘤的體積也回復舊觀。

療程中她吃過不少苦頭:「打類固醇好痛,因每次是在瘢痕瘤上連續打三、四針的,痛到流眼淚,打了三、四次後痛到不想再打了。接受過一次冷凍治療,也是用針打入去,不久瘢痕瘤又回復原狀。」

因那道瘢痕瘤,她不會穿低胸裝、泳衣,有時上班時突然覺得痕癢,也甚感尷尬:「也有少少打擊自信心。」

去年8月尾她接受手術加淺層電療療法,Katie表示,比預期效果更好。「瘢痕瘤原先位置雖仍有輕微凸起,我搽少少粉底已可遮蓋九成,家人中妹妹都有此情況,在背部有一個5元硬幣大小的瘢痕瘤,她也考慮進行手術加淺層電療。」

多見皮膚張力大位置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出,瘢痕瘤頗常見,醫學上統計3%人士有此問題,會生長在不同位置包括胸部、背部、肩膊、上臂、耳朵、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生長部位可不只一處,生長期可長達十幾年。

「稱它為瘤,是因為它的形態有點像腫瘤,一旦形成,會有不斷增生自我膨脹擴張的趨勢,難以控制。」醫學上它是纖維性的增生現象,都是因為皮膚受傷後誘發,一般人有傷口,身體會自動修復,但瘢痕瘤患者在修復過程中不受控制,就算皮膚癒合了仍不斷增生,分泌大量蛋白膠原,使疤痕擴大加厚,外觀造成重大影響,患者並會有痕癢、痛感。

例如耳朵的瘢痕瘤多數因穿耳後形成,若本身有疤痕體質,有機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疤痕。「直至今日,這是在醫學上仍屬難以治療及控制的疾病。在我們的經驗,遺傳的因素很重要。」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續









參考資料: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93464/%E6%89%8B%E8%A1%93-%E6%B7%BA%E5%B1%A4%E9%9B%BB%E7%99%82%20%E6%B2%BB%E7%99%82%E6%A3%98%E6%89%8B%E7%98%A2%E7%97%95%E7%98%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新系統助診斷甲狀腺結節

及早發現甲狀腺癌,可提升治愈機會。本港於去年底引入「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偵測系統」(CAD),用於診斷甲狀腺結節,能更准確便捷地判別結節的特性。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稱,過往判斷甲狀腺結節,一般先透過觸診及超聲波檢查,若有需要則再抽組織化驗,但抽組織屬入侵性檢查,而新系統有助篩檢早期癌細胞,檢查腫瘤精准度方面,如系統判斷為良性,可減少60%良性腫瘤的刺穿檢查。
















參考資料:
https://www.am730.com.hk/news/%E5%81%A5%E5%BA%B7/%E6%96%B0%E7%B3%BB%E7%B5%B1%E5%8A%A9%E8%A8%BA%E6%96%B7%E7%94%B2%E7%8B%80%E8%85%BA%E7%B5%90%E7%AF%80-1243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電療蟹足腫治愈率98% 配合切除手術 防疤痕增生

愛美的女士最怕有疤痕,但原來患有俗稱蟹足腫的瘢痕瘤或瘢痕疙瘩的人大分普遍,每一百個人便有三人具六遺傳性瘢痕瘤體質,他們小至蚊叮蟲咬、暗瘡、穿耳或注射卡介苗,大至手術後的傷口,均有機會形成疤痕狀的瘢痕瘤; 愈不盡早處理,疤痕便會愈來愈大。超過七成病人單靠手術仍會復發,醫學界十幾年前引入電療治療瘢痕瘤,病人在切除疤痕手術後的廿四小時內進行電療,可大大減低復發機會至少於百分之二。

現年三十多歲的家庭主婦Kaite,有遺傳性瘢痕瘤體質,約在十五、六歲發現胸口位置長出如暗瘡般大小的瘢痕瘤,十多年來疤痕更增生至手指尾大小。她表示,該疤痕–畔「會痕、會痛」,亦影響好的自信心,夏天不敢穿泳衣和低胸衫。她試過局部注射類固醇及接受冷凍治療期望改善疤痕,但結果疤痕先後復發。直至去年八月底透過手術切除,並配合四次的淺層X射線治療,經過四個月的覆診跟進,現時沒有復發迹象。
常見胸背肩臂耳下巴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解釋,指瘢痕瘤的形成是由於幫助傷口愈合的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令疤痕蔓延超出原本受傷範圍,形成蟹足般的凸出疤痕,常見於胸部、背部、肩膀、上臂、耳朵或下巴等皮膚張力大的位置,影響病人外觀之餘,亦會痕癢、繃緊及痛,影響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

他指出,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 去年十月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SRT淺層電療治療瘢痕瘤,較傳統單以手術切除,治愈率可高達百分之九十八或以上。

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有別於癌症治療,疤痕治療採用的電療屬淺層X射線治療,利用表層放射治療機,發出低劑量放射線,破壞並且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減少復發,「電療只集中在皮膚表面,深度只有一至兩毫米,輻射量與照肺部X光片相若,致癌機會低。」
4日療程 毋須住院

病人術後廿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每次過程約兩分鐘,毋須住院。做完初期有類似曬傷徵狀,皮膚顏色變深,但隨時間會慢慢變淡,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愈變愈淺。














參考資料: 東方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口水腺結石 (下)

口水腺結石腫痛, 口水腺結石發炎






口水腺結石會引致口水堵塞,未能順利流到口腔,令患者感到疼痛。進食時尤其是酸性食物時,更會因刺激口水分泌,令口水腺腫脹,繼而產生痛楚;有患者的口水腺更會含膿包。


口水腺結石手術

 


要有效治療口水腺結石,必須進行手術,惟隨著醫學進步,手術方式已經大有不同,新式的微創手術風險低,安全度高。以往傳統治療口水腺結石的手術,是以全身麻醉方式,直接開刀取走結石的口水腺,創傷性較高。雖然人體有多條口水腺,惟口水腺附近有很多神經線及血管,例如舌神經及面神經,開刀除了帶有風險,有機會引致歪嘴或歪面,更會留有疤痕。

另方面,切走口水腺亦會影響口水分泌,始終口水能有助口腔清潔,以及保護牙齒健康,故此現今微創手術是主張保留結石的口水腺,醫生會以局部麻醉方式,將只有一毫米闊的內窺鏡放到口水腺的管道內,直接用鉗把結石取走,並會將管道擴大,避免再出現結石情況。整個微創手術約個多小時,不用留院。此手術風險性較低,減少對面神經造成影響。
手術風險:

  •     使用內窺鏡做手術時會同時注水,此舉有機會在術後出現腫脹,惟只是暫時性。
  •     舌神經可能會麻痺,但情況罕見。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口水腺結石 (上)

吃酸性食物即感到下頜痛楚?不少市民若遇到以上情況,總會聯想與牙齒敏感或蛀牙有關,事實上,口水腺結石亦會產生類似症狀,當中以口水腺之一頜下腺的結石情況最常見,由於頜下腺管道被結石阻塞,進食時會因刺激口水分泌,感到下頜疼痛。由於口水腺結石會影響口水分泌,患者可透過微創手術把結石取出,安全度高。


什麼是口水腺?

 


人體左右兩邊面頰共有三對口水腺,包括腮腺、頜下腺及舌下腺,其功能是分泌不同成份的口水,並透過管道把口水流到口腔內,例如舌下腺會從小孔將口水流到口腔。


口水腺結石成因





在三類口水腺中,以頜下腺結石的個案較多,大約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患者,也是在頜下腺的管道結石。雖然口水腺結石的成因不明,但若出現以下情況,患病的機會較高:


  •     口腔不潔引致發炎
  •     口水分泌過濃,導致結石
  •     地心吸力影響下,向上流的頜下腺管道,因口水未能順利流通而在管道積聚,引致結  石
  •     長者缺水亦增加結石的機會

........續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什麼是疤痕增生?(瘢瘤)?



有沒有試過穿耳後,耳珠長出紅腫的肉芽;又或者肩膀傷口出現如腫瘤般的組織增生,擴散至疤痕以外,引起痕癢及痛楚?以上的肉芽及腫瘤可稱為瘢痕(Keloid),是由疤痕組織增生而成,無論是大小傷口,均有機會出現。由於瘢瘤會有礙外觀及引起身體不適,新一代的冷凍疤痕治療法(CryoShape),能有效縮小瘢痕瘤,透過針管注入液態氮,增生組織會很快被冷凍壞死及脫落,較以往疤痕治療方法優勝。


瘢瘤形成的原因

雖然醫學界仍然未能確實找出瘢瘤的成因,但遺傳及種族的因素亦會大大增加出現瘢瘤的機會。在遺傳方面,部分疤痕患者的近親亦同樣長有瘢瘤,有的更可能相隔數代出現。而在種族方面,非洲人最常患上瘢瘤,其次為亞洲人,白人則較少患有。


我有瘢痕嗎

與前所述,無論是大小傷口,小如暗瘡、水痘、穿耳、抓傷、蚊叮蟲咬或注射卡介苗,大如創傷及燒傷等,均有機會出現瘢瘤,故此切忌因傷口較小,便掉以輕心。有別於疤痕,瘢瘤不會隨時間減淡及撫平,相反疤痕組織會在傷口上或傷口發炎後增生,有的更會延伸至疤痕以外範圍。

瘢瘤顏色多為粉紅、紅或紫色,呈拱形及凸出。一般情況下,受影響位置會出現痕癢、腫脹、繃緊,而部分較大體積的瘢瘤,除了影響外觀外,更會引起痛楚。


哪些位置較易出現瘢痕?

瘢瘤較易在背部、胸部、耳珠及肩膀的傷口位置出現,醫學界研究估計此情況疑與該部位的成纖維細胞不受控有關;而下巴位置亦有機會出現疤痕增生。






參考資料: http://keloid.com.hk/scar.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臭到女友頂唔順 決心開刀




坊間治療多汗症方法五花八門,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首名接受 ELS手術的 35歲男病人,被嚴重腳汗、腳臭困擾長達五年,曾向中醫求診,用中藥材浸腳無效,因其女友難頂其腳汗、腳臭問題,男病人遂於今年 10月接受該手術,脫離腳臭一族。

陳指,男病人自小出現腳汗,至近年趨嚴重,出外要改穿凉鞋,避免焗腳。他每天回公司及返家後,第一時間衝入廁所洗腳,去除腳汗臭味。若要買鞋,更要先回家 洗腳,洗走腳臭味,再到家中附近鞋店「極速」買鞋,避免試鞋時因腳臭引起尷尬。


在家無法穿拖鞋

踏入夏天,他更會因腳汗太多,要穿襪子吸汗,對日常生活構成不便,在家更無法穿着拖鞋,否則容易跣腳,增加發生意外風險。該名男病人 10月完成手術後,腳汗問題即時停止。 陳東飛稱,另一名 50多歲女病人, 30年前曾接受手汗手術,引致出現補償性腳汗。女病人夏天須穿襪子吸汗。外出時,要經常到商場搵廁所洗腳,嚴重影響日常社交生活。她正等候接受 ELS手術,解決腳汗困擾。

外科專科 陳東飛醫生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腋下開窿 割大頸泡不留痕

頸 部 突 然 腫 脹凸 起 , 一 般 人 稱 為 「 大 頸 泡 」 , 可 能 是 患 上 甲 狀 腺 腫 瘤 , 可 引 起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有 病 者 因未 察 覺 腫 瘤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若 不 加 理 會 , 有 機 會 演 變 成 癌 症 。 傳 統 甲 狀 腺 瘤 手 術 會 在 頸 部 留 下 有 如 蜈 蚣 狀 明 顯 疤 痕 , 近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微 創 手 術 , 只 須 於 乳 暈 或 腋 下 開 數 個 小 洞 , 直 接 通 向 頸 部 切 除 腫 瘤, 術 後 接 近 無 疤 痕 , 但 不 適 用 於 過 大 的 腫 瘤 。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東 飛 指 , 「 大 頸泡 」 只 是 籠 統 名 稱 , 當 中 大 多 數 也 屬 甲 狀 腺 瘤 , 暫 時 未 知 該 症 成 因 , 患 者 以 女 性 為 主 , 男 女 比 例 約 一 比 七 。 該 症 頗 為 常 見 , 幾 乎 每 星 期 也 有 一 至 兩 宗 個 案 。 大 部 分 個 案 的 腫 瘤 體 積 介 乎 一 至 二 厘 米 , 但 也 見 過 有 腫 瘤 大 至 十 多 厘 米 , 可 能 會 壓 迫 呼 吸 道 或 食 道 , 令 呼 吸 及 吞 嚥 困 難 ; 若 喉 嚨 周 邊 神 經 受 壓 , 則 會 導 致 聲 沙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甲 狀 腺 瘤 亦 有 機 會 轉 化 為 癌 症 , 但 不 常 見 , 若 腫 瘤 大 於 四 厘 米 , 一 般 均 建 議 切 除 ; 小 於 四 厘 米 的 則 建 議 抽 取 組 織 作 化 驗 。 部 分 患 者 未 必 能 察 覺 頸 部 有 腫 塊 , 曾 有 七 十 歲 老 翁 感 到 呼 吸 困 難 及 有 雜 聲 , 誤 以 為 患 哮 喘 , 檢 查 後 才 發 現 頸 部 長 有 一 個 逾 五 厘 米 的 甲 狀 腺 瘤 , 須 開 刀 切 除 。

陳 東 飛 表 示 , 傳 統 手 術 須 在 頸 部 開 刀 , 會 留 下 約 七 厘 米 的 蜈 蚣 狀 疤 痕 。 二 ○ ○ ○ 年 推 出 的 微 創 手 術 , 於 兩 邊 乳 暈 及 鎖 骨 下 開 啟 三 個 通 向 頸 部 的 小 洞 , 再 以 超 聲 刀 切 除 腫 瘤 , 但 鎖 骨 下 仍 會 留 下 三 至 四 厘 米 傷 痕 。 去 年 引 入 本 港 的 ABBA 微 創 手 術 , 改 為 於 腋 下 開 洞 , 傷 口 僅 有 五 至 十 二 毫 米 , 待 傷 口 一 至 兩 年 後 完 全 愈 合 , 可 近 乎 「 零 傷 痕 」 。 此 手 術 不 會 破 壞 乳 房 及 乳 腺 組 織 , 但 患 者 或 會 感 到 頸 至 胸 部 麻 痹 , 通 常 半 年 至 一 年 便 復 原 。 然 而 , 若 腫 瘤 大 於 五 厘 米 , 便 不 能 以 微 創 手 術 切 除 。

毋 須 遮 遮 掩 掩

廿 五 歲 的 程 小 姐 四 個 月 前 作 身 體 檢 查 時 , 發 現 右 邊 頸 部 長 有 四 個 甲 狀 腺 瘤 。 雖 然 化 驗 證 實 屬 良 性 , 但 始 終 擔 憂 會 轉 化 為 惡 性 , 故 接 受 ABBA 微 創 手 術 , 術 後 五 日 出 院 時 , 已 完 全 不 覺 有 疤 痕 。 她 指 若 非 有 微 創 手 術 , 未 必 會 切 除 腫 瘤 , 「 條 頸 留 咁 大 條 疤 , 冬 天 仲 話 可 以 用 頸 巾 遮 , 但 夏 天 衫 就 好 礙 眼 。 」





參考資料: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90204/new/new_a65c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Cold comfort for fixing unsightly skin condition



People with an unsightly scar tissue condition may benefit from a new combination treatment, says the surgeon who developed the therapy.

The technique, which involves freezing, can treat keloid an overgrowth of scar tissue that develops around a wound said Tony Chan Tung-fei.

Chan said he started using the technique earlier this year and has treated 10 patients so far. But it is not cheap, at HK$10,000 to HK$20,000 per keloid.


Keloid usually appears on earlobes, arms, shoulders, knees, chest and back. Chan said 30 percent of people will develop it after ear piercing.
Those with a family history are likely to develop keloid. The condition is also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severity of a wound such as scalds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Chan combines cryotherapy with a clip-on magnetic compression earring. Liquid nitrogen of minus 196 degrees Celsius is injected to freeze the scar and impede tissue growth.

This helps to reduce by half or two-thirds the size of the keloid. The earring suppresses capillaries so oxygen is not generated. "There is a 70 percent chance of keloid not recurring with the magnetic compression and cryotherapy. So far no patient has shown signs of recurrence," Chan said.

Patients should wear the earring for eight to 12 hours at a time.

Steroids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keloid but that carries a 90 percent recurrence rate.

Many choose to undergo surgery but during recovery the scar might become larger, he said.

A keloid sufferer, Ms Lo, 27, from Macau, had her ears pierced 10 years ago. A year later, her ear became inflamed.

"I consulted the doctor in Macau and underwent surgery three times but it kept recurring," she said.

"It looked so ugly I covered it with my hair all the time."

Lo started cryotherapy last year and now the swollen part of the ear is nearly flat. She also had steroid jabs to minimize the chance of recurrence.

Since June Lo has used magnetic compression, wearing the earring for four to five hours a day. The keloid has not come back.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thestandard.com.hk/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Surgery for Hyperhidrosis



When all methods of treatment fail, patients may consider surgery to remove the sympathicus that causes perspiration. The sympathicus are nerves within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that are located at the spine behind the lungs. The sympathicus overlap with other nerves in most parts of the body except at the thoracic vertebrae.


As there is a nodule at the bottom of each vertebrae that connects the nerves, the objective of the surgery is to remove this nodule. This surgery is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hyperhidrosis in the arms and underarms.


Even if thi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different surgeons will make different incisions. Some surgeons may make only one incision (10-15mm) and place the endoscope and scalpel through the incision. Some may also make three 4mm incisions, one for the endoscope and the other two for placing surgical equipments. Although this means having two more wounds, this method is more flexible.



Reference information:  http://www.miradry.hk/miradry-treatment.html
The information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only. Anyone reading it should consult Surgery Specialist before considering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rely on the information above.

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生唔生 男人話晒事

第四次做爸爸的藝人林盛斌早前表示考慮做結紮手術,讓豐有妊娠糖尿病的太太無後顧之憂。Bob體恤太太的想法固然值得嘉許。從控制生育的角度,男士結紮的風險和過程都比女士簡單,毋須間刀或住院,20至30分鐘便可完成。只是不少人道聽途説,擔心絕育後會影響射精或性能力而卻步。

其實男士結紮手術,純粹是將輸精管封閉,令精液内再無精蟲,以達到避孕效果。由於精液的主要成分是前列腺和輸精管分泌的蛋白質,精蟲佔的比例只有約 1%。故手術後射精能力和精液量不會有大分別 ,而留在睾丸內的精蟲會被身體自行吸收,不會影響健康。

至於男士勃起功能,是由男性荷爾蒙、陰莖的血管組織和神經組織控制。跟精蟲能否排出體外無關。因此手術絕對不會影響男士的性能力。

相比其他避孕方法,如女士長期服食避孕丸,會增加患血壓高、心臓病、子宮或乳房腫瘤的風險,用避孕套亦非萬無一失:男士輸精管結紮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9.8%,意外懷孕的機會接近零。最重要是過程簡單,可透過無刀無針的手術方 法。於診所內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

手術時,醫生會利用噴射式麻醉槍, 令麻醉液穿過陰囊皮膚直達輸精管。然後用尖鉗戳開一個細小的創口,將輸精管拉出進行結紮。由於創口只有0.3至0.5厘 米,可毋須縫針,待傷口約一星期後自然癒合,使可回復性生活。

惟要注意是術後初期,輸精管與前列腺的管道仍會有漏網的精蟲,故頭兩三個月進行性行為時最好做足避孕措施。並建議手術後3個月做精液樣本化驗。若精蟲 的數量為零,即代表成功,毋須再避孕。

醫學進步,無論想不想生小孩都有方法解決。而且方法愈趨簡單。就如男士絕育既安全亦不會影響性福。如果愛惜太太,不想因意料之外的小生命帶來經濟負 擔,男性輸精管結紮絕對是值得考慮的避孕方法。


外科專科醫生 陳東飛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肝臟移植後的藥物治療



當病人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視新的肝臟為「外來物」,因而嘗試攻擊和破壞新的肝臟,造成排斥反應。肝臟移植後的排斥現象可以出現於手術後幾小時、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亦分類為急性及慢性排斥反應。


為了預防急性排斥反應,在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期間及完成手術初期,外科醫生會使用免疫抑制劑Basiliximab(巴利昔單抗)及高劑量類固醇來防止身體 排斥新移植的肝臟,當病人情況較為穩定後,便會使用其他抗排斥藥物。此外,為了預防病人在手術期間受到感染,醫生也會處方抗生素。

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後初期,由於需要使用較大劑量的免疫抑制劑,康復者身體的抵抗力減弱,可能會增加受到感染的機會,所以同時要服用一些預防感染的藥物。長遠來說,康復者必須長期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抗排斥藥物,並定期到肝臟移植科覆診,讓醫生檢驗身體狀況。

在處方抗排斥藥物及其他藥物時,醫生會考慮康復者的身體狀況而決定藥物的種類及劑量,所以每位康復者所服用的藥物可能會有所不同。此外,每位康復者對藥物也有不同的耐受性,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或懷疑是藥物的副作用,應立即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肛裂


 
 
 
肛裂是指肛門裂傷或肛門潰瘍,是大腸直腸外科門診中相當常見的一種疾病,會給病人帶來諸多難以忍受的苦惱。


這種疾病是在肛門內出現線狀或橢圓形的裂縫,病人解便時會感覺如刀割或針刺的疼痛,並會流血。像其他肛門疾病一 樣,肛裂的主要症狀除了疼痛與流血,還可能有腫脹、滲液流出,肛門搔癢,偶有小便頻繁或困難等症狀。每次疼痛發作時會持續幾分鐘,也有時可延至幾小時以 上。在流血方面,由於出血來自肛門,所以都是鮮血,並且流血量通常不會太多。有些病人只會感覺疼痛,但不會出血。


如何治療肛裂?
一般肛裂以保守療法即有80%的治癒率。保守療法包括使用軟便劑、溫水坐浴(坐在溫水中10-15分鍾,一天三四次)及使用一些肛門栓劑或藥膏幫助消炎消 腫,劇痛時可以服用止痛藥以減輕症狀。一般療程為數星期或數個月不等,總之要有恆心及耐心。對於一些久治不癒而變成慢性肛裂的患者,可能要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主要是要減低肛門括約肌的張力及痙攣,促使肛裂處自行癒合;切除肛門裂開處及縫合一般是沒有效的!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冷凍治療+類固醇+壓力衣 擊退頑治蟹足腫 (下)






Case 1:打耳洞打出事
30+歲的王小姐反起右耳尖背後,展示仍紅色一撻的皮膚患處說:「未治療前,這位置其實有粒尾指甲大小的疤痕增生,在右耳背凸起一粒瘡咁,硬硬紅紅的,間中會痕,通常吃辣後就最痕。」這皮膚問題,一切源於她 7 年前在耳尖位置打耳洞。「我之前左右耳的耳珠穿耳洞都沒事,直至打右耳尖這位置,開初第一年有戴耳環也沒事的,後來不想戴脫下了,隔年就發現個耳洞有點塞住咗,然後慢慢有硬硬哋的肉芽長出來填滿了個洞。」

眼見耳尖撻疤一年大過一年,曾多次求醫的她,過去都是給建議做手術切除,但因為次次醫生都話「不保證一定唔再生」而作罷,直至得悉有混合療法,她去年 7 月才敢放膽一試接受治療,論治療痛度,曾生育的她表示:「跟生仔十級痛比,局部麻醉做的冷凍治療連千分一咁痛也沒有,手術後我最多是覺得有點腫脹微痛,連一粒止痛藥都沒吃過。」不過,其傷口就滲血了近 1 周,待 1 個月後才結痂甩脫,後覆診再要跟進打了一支類固醇針,亦要配合佩戴壓力耳環,每日戴數小時戴了幾個月。「至今療程完成晒,患處顯得平坦得多,亦退紅了,自覺外觀正常多了。」

Case 2:由 3 粒暗瘡到大撻疤
初見 43 歲楊先生胸口咁大範圍的疤痕組織,我以為他受過大創傷,但原來一切都只是由 3 粒暗瘡開始。


「大約 10 年前,我鎖骨對下胸口位置生了 3 粒類似暗瘡的瘡仔,有紅有發炎,到埋口後就慢慢增生出紅色、凸起的疤痕組織,本是零零碎碎一點一點芝麻咁細的,但愈增生愈大撻就拼合成粒糖,甚至漸漸變到個光酥餅咁大,部分位置厚度更是有成份西多咁厚。」


睇見愈紅愈大撻又痕,知驚的他當然中西醫不停睇。「阿媽開頭仲話係咪熱毒,但睇中醫飲中藥一樣清唔到,睇西醫就多數都是給消炎藥和藥膏,都沒大作用。後來試過睇皮膚科打類固醇針,逐撻位置作皮上注射,打完是可以撫平返疤痕的,但功效維持得 1 個月,過後患處又會增厚返又痕過。」基於醫生意見多是「手術切除後可能增生速度更快」,他在無計可施下,近年都只能用忍字訣來面對。「問心,你話咩肉酸我都唔理啦,這撻疤對我最大的困擾是痕,尤其下午 4 時至 7 時這段時間,我很多時都覺得很痕,有時都痕到影響工作情緒。」


做冷氣工程的他,有時手腳都會整損,本身亦有戴耳環、右臂又曾紋身,這些位置傷口都無事,係胸口撻疤會咁大件事,原因無人知點解,但當前年 7 月他知悉有混合療法,完成療程至今患處終於有大改善。「我因為範圍大又分散,分了 3 次進行冷凍治療,之後再跟進 9 個月的類固醇針劑治療,至去年 7 月起至今,我都仍在穿壓力衣,除了沖涼我一日穿超過 23 小時,現在患處都已平了淡色了,最重要是不用手按已基本不會痕癢,只部分位置觸摸起來仍有痕感,相信再多穿一段時間壓力衣會再有進步。」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冷凍治療+類固醇+壓力衣 擊退頑治蟹足腫 (上)

蟹足腫,驟耳聽來不知其所指,實情這病稱很具象,因患者疤痕組織會似蟹足般伸展開去,才由此得名。這病出晒名難醫,即使手術切除,疤痕組織再生得更大嚿者大有人在。幸好,最近終於有新的混合療法,令復發率可降至低於 5% 蟹足腫(Keloid)一症,名堂多的是,正式學名叫瘢瘤,國內醫學文獻會寫成疤痕疙瘩,廣東人又多數會很「哩民」的稱之為肉芽,但總的而言,都是在指一種「有嘢突出來」、又紅紅腫腫的疤痕組織異常增生症狀。


單純切除 9成復發

外 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蟹足腫在身體任何位置都有可能發病,一般臨床以胸口、背部、膊頭及耳仔等部位為常發病位。此症病因未明,只知跟體質遺傳因素有關, 加上變數多的是,例如同樣在耳仔打耳洞,病人可能打耳珠無事,但給耳尖打耳洞後就有疤痕組織增生凸出一粒肉,所以病人很多時已求診過很多醫生,除了家庭醫 生、皮膚科,生在耳仔的也可能會睇耳鼻喉科,生在臉部的又會睇整形外科。「但建議的處理方法,通常也莫衷一是,例如部分會主張手術切除、做放射性治療,甚 至注射化療藥入疤痕組織等療法,而要數最多人聽過的建議,一定是唔好搞佢,因為怕愈搞可能愈大撻疤。」

對於此說,陳醫生強調如用不適當方法處理,的確有可能令疤痕組織擴散,特別是外科手術切除又沒配合輔助治療者,更有 8 9 成機會復發,且再生的疤痕組織多數會更大撻。「說實話,暫時醫學上仍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醫好晒此症,只是隨着研究推陳,綜合治療經驗發現進行混合治療的療效會最好,控病效果遠較單純用一種療法理想。」


冷凍原理古法新用

最新的混合療法取向,選取醫學上已應用近 30 年的冷凍治療,再輔助配合類固醇及壓力治療,整個療程較長以「年月計」,但觀察所見,依從性強的病例,經此三合一療法,復發率可降至低於 5% 以下,且論治療安全性,遠較前文提及的各種單一療法都高。
「醫學上運用液態氮作冷凍治療,早用於治療表面皮膚病變如疣,利用冷凍令患處細胞壞死後可甩脫。用在蟹足腫的冷凍治療,其實經過改良新用,因為此症問題不在皮膚表面,而是在真皮層。」

簡 單理解,皮膚分為表皮層(即角質化細胞),表皮層再深入就是真皮層,內有纖維細胞、骨膠原、骨膠蛋白、神經綫、毛囊等組織,蟹足腫的病源位置正正就是在真 皮層。「故論治療效果,經改良後可直接去到真皮層的冷凍治療,會有效過只在表皮層做切除。而蟹足腫的冷凍治療會是透過特別的針頭,穿過疤痕組織進入真皮層 來進行,期間針內運行的液態氮可令針外疤痕組織處於一個急速冷凍狀態,最低溫度可以去到零下 50 60 度,藉此低溫破壞患處組織,使之慢慢萎縮,大部分疤痕組織都有縮小 50% 80% 的效果。」

先 旨聲明,冷凍治療的目的是將疤痕組織的細胞冷凍至壞死,故治療就算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病人基本仍會感覺一定程度痛感。而治療後身體第一個反應是:腫,尤其 治療後當晚會最腫,患處可以腫到類似灼傷起水泡的狀態,傷口亦會流血水會痛,必須注意傷口護理清潔以防感染,這階段約維持 1 2 周,患處疤痕組織才會慢慢收縮。基於單純做冷凍治療,部分病人仍會復發,陳醫生指大部分個案都會建議配合輔助治療,包括注射 2 3 次類固醇針劑,以及患處若能配合再要做壓力治療(建議約 6 9 個月),有需要可尋求職業治療師協助度身訂造壓力衣,進一步減低疤痕組織再異常增生的機會。「壓力治療長短因人而異,理論上愈長效果會愈好,就是患處在耳仔,現亦有已經改良的壓力耳環可配合使用,臨床亦以依從性較強的病例,療效較理想。」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蜘蛛網狀靜脈 (蜘蛛紋)




















蜘蛛網狀靜脈(蜘蛛紋)?

蜘蛛網狀靜脈是指接近皮膚表面,大小約0.3-1.5mm的靜脈擴張。
靜脈可能呈紅、藍、紫或綠色,醫學上稱為毛細血管擴張症。蜘蛛紋會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份,最常見於面部及雙腿。通常蜘蛛紋會出現在較大的表層靜脈附近(稱為網狀靜脈)。


蜘蛛網狀靜脈可能是深層靜脈異常的徵兆。正因如此,治療蜘蛛網狀靜脈前應先處理任何潛在的問題。醫生通常會先為患者進行超聲波掃瞄。
大部份蜘蛛網狀靜脈是由靜脈高血壓引致,即某部份靜脈的血壓較高。


蜘蛛網狀靜脈的誘因
基因
懷孕
荷爾蒙
年齡
性別
少運動的生活方式
種族
創傷


蜘蛛網狀靜脈病徵
痛楚
痕癢
灼痛
刺痛
流血



網狀靜脈
蜘蛛網狀靜脈最常出現於大腿兩則。
在這位置出現的蜘蛛網狀靜脈一般由壓力引致。
除了治療受影響的血管,亦包括相關的網狀靜脈。






參考資料: www.veinexpert.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小傷口變大腫瘤-唧暗瘡,被蚊咬都出事

疤痕,無論長在身體什麼位置,都一樣令人討厭。但有些人天生難逃被疤痕纏繞的噩運,因為他們遺傳了一個古怪的基因,令他們只要一受傷,就算只是一口蚊叮、一粒暗瘡,都足以令傷口出現延綿不盡、不停長大、猶如蟹爪般的瘢痕瘤,俗稱蟹足腫。

溫小姐三兄妹,就不幸懷有此古怪基因,令他們十多年來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初初好細粒,好似粒暗瘡咁,無乜為意,但後來愈長愈大,又痕又痛,覺得唔係一般暗瘡咁,就去睇醫生。」三十多歲的溫小姐,十幾年前發現胸口長出的一粒「暗瘡」,一直無法痊癒,相反,愈變愈大,令她異常困擾。

小暗瘡變大蟹爪

求診後,醫生告訴溫小姐,她心口上的,不是暗瘡,而是瘢痕瘤,俗稱蟹足腫的,「從來未聽過呢個名!」之所以叫蟹足腫,原因是這種疤痕,會猶如蟹爪一樣不斷延伸,形成猶如蟹爪般的肥厚疤痕。外科醫生陳東飛指出:「蟹足腫具遺傳性,有這種體質的人,病發時皮膚會因一個小傷口,慢慢形成一個凸出的疤痕,向外延伸,會愈長愈大,並且超出傷口原本的範圍,除了影響外觀,呢啲增生的疤痕組織會出現痕癢、繃緊和疼痛的症狀。」

雖然溫小姐的父母都沒有蟹足腫問題,不過,除她之外,哥哥和妹妹都先後受蟹足腫困擾,「佢哋個疤痕喺背脊,好似五蚊銀咁大,都係會又痕又痛。」不過,蟹足腫長在心口的溫小姐,求醫心情較為迫切,「最大時長到成隻手指尾咁大,好核突,低領衫、泳衣通通唔著得。」

可惜,當年治療方法只限於將疤痕縮小,並沒有根治的方法。「我呢十幾年都試過打類固醇針同做冷凍治療,治療過程好痛,痛到標眼水架,但治療後無幾耐又生番出嚟,始終唔會停止生長,搞到我都無心機醫。」陳東飛醫生解釋:「在蟹足腫上直接注射類固醇,有助將其縮細,以及減少痛楚痕癢,而冷凍治療則是利用液態氮,令疤痕組織冷凍壞死,從而令蟹足腫縮細,不過,兩者都有可能復發,須長期覆診,必要時再次進行治療。」

研究證先切後電療效佳

就好似溫小姐一樣,先後接受了四次類固醇注射及一次冷凍治療,始終無法消滅心口上的蟹足腫,「後來我上網見到有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就再試吓啦。」溫小姐所說的新方法其實並不新,去年十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ASDS)正式宣布,以手術配合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治療蟹足腫,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復發率由原本的71%,大幅下降至2%,陳東飛醫生解釋:「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傷口好易演變成蟹足腫,若單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必會留有傷口,因而復發率奇高,所以治療蟹足腫,一向以混合治療較為有效,例如手術後再配合類固醇、冷凍治療或電療。當中以配合電療的效果最佳,這項研究證實手術配合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

溫小姐就在去年八月接受手術切除蟹足腫,再配合四次淺層電療,經過四個月跟進,情況穩定,目前並無復發跡象。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電療即是放射治療,而治療蟹足腫的淺層電療同治療癌症的不一樣,只是透過低劑量的放射線,破壞並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以減少復發。」所謂淺層,即是只集中在皮膚二至三毫米的表皮細胞上進行治療,輻射量跟照肺部X光片差不多,因此好安全,副作用極小。

術後廿四小時內電療

陳亮祖醫生補充:「病人須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接受電療,每日一次,連續做三至四日,療程過程約兩分鐘,其間完全沒有痛楚。治療後初期皮膚會出現類似曬傷的症狀,出現鴛鴦色,但會隨時間慢慢轉淡,最後原有疤痕位置的膚色或會變得較淺色。」

話雖如此,比起又凸又痕又痛的蟹足腫,溫小姐非常滿意目前心口上這塊小疤痕,「而家我搽少少粉底已經完全遮蓋咗笪疤痕,雖然個疤痕未致完全平坦,但已好咗好多,起碼我可以著低胸衫同泳衣。」

陳東飛醫生提醒,有蟹足腫體質的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最重要是減少創傷,例如穿耳、脫癦、紋身等,此外,一旦出現蟹足腫,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只會愈長愈大,太大的話,增加治療難度,亦影響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壹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輸精管結扎手術 (二)

無針刺麻醉

以往局部麻醉多采用針筒將麻醉藥直接注射於陰囊皮膚,陰囊皮膚因充斥麻醉液而脹起, 脹起的陰囊皮膚會阻礙鎖定輸精管位置,本診所采用的噴射式麻醉器,以高速壓力原理, 將麻醉液快速及平均地穿抵皮下, 此方法既免除針刺之苦, 亦讓外科醫生只要用一只巧手 就能精准找到輸精管。

無刀輸精管結紥手術

無刀輸精管結紥手術則針對傳統的輸精管結紥手術加以改良,用一組簡單但特殊的器械。 打開陰囊表皮不再用刀片,醫生用環鉗鎖定輸精管位置,以尖鉗戳開一個約0.3 - 0.5cm 的創口,再以環鉗將輸精管拉出皮外進行手術。 由於創口只有0.5cm ,術後可不需針線 縫合,大幅降低手術時與術後的疼痛,血腫與感染機率。
解決方法

输精管结扎 <wbr><wbr>(二)  输精管结扎 <wbr><wbr>(二)


避孕效果:

因手術後, 輸精管結扎口以上的管內仍有精子的, 一般要經過大約15-20次射精才可 完全排淨,所以手術後初期還是建議采用其他避孕方法,而最好的就是於手術後在指定 的日期內,作精液樣本化驗,以證實精液中沒有精子存在,才無須避孕。
傷口護理及注意事項:






  •     保持傷口清潔,一周內避免行房。
  •     因陰囊松弛,滲血容易產生血腫, 如有血腫發生, 可壓迫、冰敷防止血腫繼續擴大, 如沒 有改善請前往就醫。
  •     傷口縫線會自然脫落,不需拆線。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輸精管結扎手術 (一)




男性輸精管結扎 手術的目的,就是把輸精管切斷、打結或綁死,使精蟲無法運送, 以達致避孕效果,而其避孕率頗高。


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部份男仕會誤以為輸精管結扎會對性能力或荷爾蒙的制造及分泌有所影響。其實 男性荷爾蒙是由睪丸制造出來經由血管輸送到全身各器官, 而不是由輸精管排出。 性欲是由男性荷爾蒙控制, 勃起、高潮、射精由神經控制 , 而結扎後並不代表沒有 了精液, 因精液的主要來源是來自貯精囊的分泌, 但不含精蟲, 部份精液由攝護腺產 生, 也是不含精蟲的, 精液的其余部分來自尿道腺體的分泌, 而真正來自睪丸的精蟲 所占的精液體積也不到1%,所以結扎後的精液『量』是不會有所改變的。

結扎後, 睪丸裡雖然會繼續產生精子, 但因精子已不能經輸精管排出體外, 當性交達 致逅潮時, 射精過程依然照常進行, 只是精液中沒有精子, 不會使女方懷孕, 達致永久 避孕的效果,而精液也會自動被身體吸收,這亦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現代夫妻可以透過理性溝通,決定想要生養幾個子女。如果已有了愛的結晶,不想再 多生造成負擔時,男性輸精管結扎是相當可以考慮的避孕方式。

過去許多人對男性結扎不了解或是因大男人主義心態而對結扎產生排斥。但這幾年我們 發現好男人愈來愈多,大多數男士都能體恤女性懷孕生產過程的辛勞痛苦,樂意接受結 扎手術。

診所采用無刀口輸精管結扎手術,不須針刺麻醉,不須用刀切割,也不須要縫線、手 術時間只需20分鐘。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甚麼是粉瘤/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中通常包著很多乳白色的粉狀物質,故俗稱粉瘤,是由於皮脂腺之腺管受阻塞,令皮脂腺之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 皮脂腺囊腫不算少見的疾病,會出現一顆或多顆大小不一的無症狀肉色或黃色表淺性皮膚小囊腫


粉瘤頂端會見到有開口小孔,患者用手擠它時,會有一堆白色帶點酸臭的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是乳化的角質皮膚,而體積通常1-3cm不等患者通常成人較多,孩童甚罕見,與青春痘不同的是,粉瘤即使過了好久,也沒法自然改善,且多半發炎範圍還會變大而臨床上亦有不少個案大到如鵪鶉蛋般又大又腫, 但始終影響外觀,及萬一囊腫破掉引發疼痛,感染發炎等就不再是小問題了

因粉瘤是良性的,所以一般小於5mm,又沒有引發炎症的粉瘤,通常都不會建議做任何處理;但若粉瘤大於5mm,一方面影響外觀,另一方面是如粉瘤常反覆感染發炎,外科醫生才建議病人手術切除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VR 點只打機咁簡單

今時今日,打機再不是玩物喪志,除了電競帶來的各種商機,VR虛擬實境亦不再局於遊戲領域,更可應用於醫療層面,推動醫療技術發展。

VR的原理是透過3D顯示器和密封式耳筒,讓玩家在視覺和聽覺上脫離真實環境,沉浸在遊戲角色之中。作為外科醫生,筆者覺得VR最大用途是疼痛控制。最常見是面對手術時,不少人會覺得緊張、焦慮,這些情緒反應會令人對痛覺加倍敏感,小痛化大。相比以往借助音樂或按摩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VR不只能更有效舒緩緊張情緒,美國有研究發現,VR有助急性或慢性痛症病人減少約40至50%的痛楚,對嗎啡止痛劑的需求可減少約30至50%。

筆者最近為一位病人進行局部麻醉的瘢痕疙瘩冷凍治療時,亦用上了VR系統,手術期間她完全投入在遊戲當中,成功克服了對治療的恐懼和不適感覺。

與此同時,VR還可以用於手術訓練。例如在處理一些複雜的手術前,醫生可透過3D影像模擬手術過程,通過反覆練習,從而提升手術的準確度。

而VR用於情緒病治療和復康治療近年亦越趨廣泛。例如治療驚恐症很多時會採用的「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是將病人帶到他們最懼怕的環境,幫他們克服恐懼。同樣的治療,現時病人只需戴上VR眼鏡,就如身歷其境,令治療過程更安全舒適,病人更容易接受。
VR另一個值得推廣的用途,是用於中風或視障人士的復康治療,讓醫護人員透過虛擬影像,確切體會到當事人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繼而提供更適切的援助。

VR結合醫療,最大好處是副作用少、價錢平,只需購置一部數千元的顯示器就可用於臨床治療。參考外國的兒童醫院或癌症中心的經驗,引入了VR系統後,不僅大大減輕了病人治療過程的痛苦,更可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預期隨着VR技術不斷演進,將會為醫療及外科手術增添無限可能,令更多病人受惠。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醫生










參考資料: www.genesis-surgery.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內窺鏡手術治多汗



一般人在炎熱或心情緊張時會冒汗,但有些人即使在正常狀態下亦會不斷冒汗,稱為「多汗症」。現時有1%至4%人患多汗症,有患者受腳汗困擾,不能穿涼鞋,一日需更換3至4次襪,買鞋前更需先在家洗腳,否則濕覑腳試鞋造成尷尬。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多汗症沒有健康危險,若覺困擾,可用止汗劑或手術等方法治療。


多汗沒有健康危險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流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當身體產生大量熱能時,例如劇烈運動後,體溫上升,身體會透過流汗把熱量從皮膚散發出,讓體溫下降回復正常,情緒及神經緊張程度亦會影響流汗量。流汗量沒有「正常」標準,若認為多汗影響生活,便應求診。

陳東飛說,現時有1%至4%人患多汗症,東南亞地區較普遍,多汗症患者中逾九成是過多手汗,當中有約半同時有多腳汗及腋下多汗,另一成患者只有單純的多腳汗及腋下多汗。多汗症的成因是調節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經線過於敏感。

陳東飛續說,多汗症患者可先接受非手術性的治療,包括局部乾燥劑或肉毒桿菌素等。若仍受多汗困擾,有多手汗者可考慮胸腔交感神經切除術,但約半患者接受手術後雖手汗有改善,但會出現補償性出汗問題,當中大多是較多腳汗,故可接受內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另外單純多腳汗者則可直接接受這項手術。

以內窺鏡腰交感神經切除術治多腳汗在歐美較普及,近期才引入本港,價格6至7萬,需時約2.5小時,需全身麻醉。陳東飛表示,手術會把夾置於腰部的第三及第四節交感神經結,以中止神經信號傳送,男士有射精異常的風險,但此風險極低且全球未有案例。





參考資料: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冷凍治療(CryoShape)

有效治療疤痕增生的方法:冷凍治療(CryoShape)

目前醫學界有多種治療瘢瘤的方法,惟未能全面徹底阻止組織增生,復發機會亦較高,容易長出更大的瘢痕。近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確認其治療瘢瘤功效的冷凍治療(CryoShape),便能打破以往其他治療方法的限制。

透過溫度的改變破壞細胞,令壞死的細胞結痂脫落,減低復發機會。其實早在70至80年代,醫學界已採用冷凍治療,以液化氣體消除疣及痣等,直至90年代後期,醫學界更開始研究冷凍治療應用在瘢瘤上的可行性。

 

冷凍治療過程

手術約需時10至60分鐘,視乎個人情況及瘢瘤大小而定,並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手術進行時,外科醫生先將長針插入瘢瘤內,小樽內的液態氮會灌入冷凍治療槍內,令長針急速變冷藉著超低溫度使細胞結晶,導致脫水,使細胞冷凍壞死,破壞瘢瘤內的深層組織。

外科醫生會在適當情況下,停止再輸入液態氮,讓瘢瘤解凍。患者在包紮傷口後,便可離開,不用留院,如常活動。一般情況下,傷口約在2至4星期內痊癒,壞死的細胞會結痂脫落。

 

冷凍治療的術後護理

術後部分患者的傷口會出現疼痛、紅斑、皮下水腫、皮下出血及色素減弱等,惟很快便會痊癒,患者只要每日清洗傷口及保持乾爽,防止傷口受感染便可。

 

冷凍治療的風險

對麻醉藥敏感, 傷口發炎等一般手術風險。




參考資料: http://keloid.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